当前位置:

湖湘地理丨湖南有个中国最原生态的陶瓷工业遗产群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钱烨 编辑:宋芳 2023-08-20 08:58:00
时刻新闻
—分享—

卷首语:何以“瓷都”

在渌江之畔,醴陵如一块美玉。千年时光里,它辉煌过,迷茫过,只是那一炉窑火未曾断绝,也淬炼着这座城市的魂。

几重世界平行交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醴陵。但是,没有什么比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群,更能代表醴陵。它不单是工业遗址,它还是醴陵人的精神地标。曾经伫立在醴陵渌江两岸的陶瓷工厂(现在还有7座保存相对完整),经由它,可以洞晓这座城市久远的秘密,触摸它柔软的心事,遇见它的现在,猜想它的未来。

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醴陵开始恢复釉下五彩瓷工艺,醴陵传承千年的窑火再次点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醴陵人恢复了中国瓷器的荣光,将中国陶瓷工艺推到另一座崭新的高峰,醴陵也成为新的“瓷都”。

优良的港口,四通八达的公路,为瓷厂拉通的火车专线,将五湖四海的人送到这里。每逢夜晚,高耸的烟囱吐着白烟,人们在灯火通明的窑炉旁忙碌,一座城市都在等待瓷器的横空出世。

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醴陵陶瓷工业的盛况,这其中,老瓷厂们是主角。它们是中国陶瓷工艺重新崛起的一个节点,是湖南人拼搏进取的一个坐标。虽然现在很多老厂已经停工,但在原址上依然保存着中国最原生态的陶瓷生产线。它们是一部中国陶瓷史,翻开这本厚重的大书,你会发现,醴陵的圈圈年轮,皆是因瓷而生。

何以“瓷都”,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些工业遗产的讲述。

湖南有个中国最原生态的陶瓷工业遗产群

93611692458948977.jpg

醴陵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群 目前醴陵市保存下来9处(以前有12处)现代陶瓷工业遗产,集群分布在渌江两岸,其中7处保存较为完整。分别为陶瓷研究所、国光瓷厂、群力瓷厂、星火瓷厂、永胜瓷厂、醴陵陶瓷机械厂、渌江电瓷厂,它们保存着原生态的生产线、生产车间,是中国陶瓷工业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制图/沈思桐

一栋栋贴着马赛克瓷砖,带着三角形大屋顶的苏式建筑,那么鲜活,如见当年的荣光。

它们是醴陵千年窑火不辍的符号,也是中国瓷器的传奇。

上世纪80年代的醴陵城区,渌江两岸高耸的烟囱浓烟滚滚,陶瓷作坊里灯火通明。专门为瓷厂托运重油、煤炭的火车慢悠悠地驶进站台,它的货箱将装满崭新的瓷器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是洛杉矶、芝加哥。沿着渌江东西排列着12家陶瓷工厂,将醴陵打造成新中国的陶瓷工业巨子,而一切还要从一个小院谈起。

“我们单位以前挂在湖南省轻工厅,人事都不在醴陵。”坐在醴陵城北湖南省陶瓷研究所2楼的工作室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建章骄傲地说,他1975年进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曾给黄永玉烧制花瓶,见证了陶瓷研究所的高光时刻。

“上世纪90年代,我们研究所产值接近一个亿,那会在湖南24个研究所里能排前三。”徐建章笑着说。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前身是清末实业家、曾任民国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创办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湖南瓷业公司,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制、恢复到扩张都是在这里孵育和推动的。特别是在1958年前后,醴陵瓷器公司把20多个所属企业规整、重组,分出12家规模较大的陶瓷企业(分别为国光瓷厂、星火瓷厂、群力瓷厂、永胜瓷厂、力生瓷厂、渌江电瓷厂、陶瓷研究所、醴陵陶瓷机械厂、醴陵电瓷厂、石膏粉厂、彩釉砖厂、全胜瓷厂),醴陵陶瓷全产业链布局完成,渌江两岸迸发出巨大的产能,从国礼瓷、国宴瓷到出口瓷无所不包,不仅为国家领导人烧制生活用瓷,国光瓷厂烧制的外销瓷也远销欧美,醴陵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瓷都”。

“看到那个半坡房了没?”徐建章起身站在窗台,“那就是陶瓷研究所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房子了,我来的时候那里是陶瓷设计室,从五几年一直保存到现在。”

跟着徐建章,我们重游了陶瓷研究所。建筑的外立面翻新过,现在能看到的都是统一的红砖房。徐建章所指的那个“半坡房”如果不是在这里生活几十年,普通人不会知道它跟其他建筑的区别。

“这可能是当年醴陵县城最高端的一栋建筑。”徐建章指着一栋绿色的房子说,该建筑是陶瓷研究所承建的,是收集湖南各地名窑瓷器集中展示的展览馆。展览馆通体水泥结构,绿色外漆,水泥做的透光栅栏很有年代感。里面地板都是马赛克瓷砖,时至今日还平整如初。

“我们是服务单位,为醴陵甚至是全国的各大窑厂提供技术支持,当时主要做釉下彩颜料的研究,包括参与艺术瓷的设计与创作,颜料中的金水材料在当时最受市场追捧。”徐建章回忆道。

他带我们走到陶瓷研究所的金水制作车间,这里依然保存着当面的模样,前后两排楼都长满了杂草,后排的楼几乎被爬山虎吞噬。上楼的楼梯是水泥砌的,上面铺着红釉色的方块瓷砖,楼梯很宽阔,直通二楼的金水制作室。

“当时金水的材料都是从银行的金库里面申请搬过来的。”徐建章神秘地说,“这个地方可以说是研究所‘最神秘’的地方。”

徐建章解释金水材料主要作为瓷器的碗边或者盘边,闪闪发亮,非常有高级感,广州人特别喜欢用。金水的材料主要是黄金,再与其他耐高温的金属搭配,当时陶瓷研究所是国内少数掌握了这一陶瓷装饰材料的研究机构。

我走进2楼当年的金水制作车间,一排房子早已人去楼空,偶尔看到一些警示标语,提示着这里的隐秘、贵重。

“金水车间这块地方是研究所最偏僻的,像个独立小王国。”徐建章补充说。

从上世纪50年代,醴陵陶瓷工业重新布局以来,这里就像醴陵陶瓷工业的一颗大脑,它始终思考着醴陵陶瓷的发展,为醴陵釉下五彩瓷孵育人才。这里先后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了生活用瓷及国家礼品瓷1500余件,走出25名国家级大师,没有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就没有醴陵陶瓷工业的辉煌。

翻新后的陶瓷研究所,正在蜕变成一个产业孵化中心。距离陶瓷研究所2公里,是群力、国光老瓷厂。这些老瓷厂与陶瓷研究所,是醴陵陶瓷产业的窗口,当年醴陵陶瓷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览之若面。

走吧,去寻找那个迷醉了世界的醴陵。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钱烨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