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委员,凤凰网湖南站站长、总编辑曾雪封(图/通讯员刘文怡 唐玉莲)
红网时刻新闻1月14日讯(记者 王诗颖)1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湖南省政协委员,凤凰网湖南站站长、总编辑曾雪封带来的提案是:《推进湖南“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建议》。
非遗的数字化传播,既有网络图文、电视综艺、动漫影视、短视频等“常见形态”,也有网络游戏、数字藏品、数字非遗馆、VR产品等“新兴形态”。湖南的电视综艺执全国牛耳、影视动漫土壤深厚、短视频产业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创新企业蓬勃兴起,为湖南本土非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传播资源。
截至2022年,湖南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0个,还有大量市级和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笔丰厚的非遗资源,凝聚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
曾雪封认为,二者的结合,频生亮点。但湖南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还存在“非遗传承人数字素养欠缺”“非遗数字内容不能满足受众需求”“非遗数字传播渠道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本土非遗文化资源和数字化传播资源之间还有很大结合空间。
“以传承人为核心,以持续传承为重点”。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承人是非遗文化传播的关键起点。但湖南非遗传承人大多年龄偏高,普遍不熟悉网络传播,属于“数字弱势群体”。
曾雪封在调研中发现,一些60岁以上、曾经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的非遗传承人,接触抖音和微信朋友圈后很快上手并兴致勃勃,能自主发布比较简单的网络图文和短视频。这些案例说明,易操作的社交媒介为非遗传承人融入数字传播网络提供了便捷渠道,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渠道。要积极鼓励社会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与非遗传承人结对,帮助其提升数字素养。相关培训辅导工作还有优化空间。
湖南省委网信办之前借助“网络文化节”的契机,引导上述机构参与非遗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曾雪封认为,各级网信部门应该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相关机构加大非遗传播力度和深度。
借助网络游戏、数字藏品、VR技术传播传统文化,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湖南博物院与蚂蚁链合作发布的 “T型帛画”等数字藏品、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共同打造的数字交互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等数字文化影视制作,但专门以非遗文化为背景打造的新兴数字传播案例,目前还不多见,曾雪封建议相关部门能整合资源,推出更多成功案例,为湖南非遗文化的新型数字化传播提供示范。
曾雪封还认为,应该加强湖南非遗文化资源库建设,形成非遗数字资源共享云平台,一方面作为非遗传承人相互交流学习的枢纽,另一方面为非遗数字化传播的创新创造提供内容来源。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翁子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