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标识拱门。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王会会 记者 刘志雄 长沙报道
近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情况综合评估报告》,从综合性、制度创新、运行成效三个方面系统评估了湖南自贸试验区运行情况。
评估结果显示,挂牌两年多来,湖南自贸试验区聚焦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自身区位特点和发展基础,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改革、贸易高质量发展、金融开放创新、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七大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总体方案》赋予的阶段性目标,总体成效显著。湖南自贸试验区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达到95.04%,321项具体落实举措实施率达到95.64%。
报告指出,湖南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创新举措首创性突出、系统集成性强、差异化探索明显,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创新突破,制度创新的质量已经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方阵,彰显了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2年8月29日下午,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进大会在长沙召开。
两年多来,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发布4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3项具有全国首创价值。制度创新的红利正转化为湖南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截至2022年12月,湖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2.7万家,新引进重大项目271个,总投资4160.11亿元,其中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5个,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及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上汽大众奥迪新车型项目、泰格林纸集团产业发展及总部搬迁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2022年1至12月,湖南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135.88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省比重30.3%。2022年1至12月实际使用外资3.17亿美元,同比增长74%。
七大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企业获得感日益增强。政府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获取电力便利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快于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开办便利化达到香港、新加坡等全球先进水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审批事项由71项压减到47项;外国人来湘办理相关手续由跑三地六次变成只需跑一地一次,办理时间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以内。
投资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联络点聚焦企业实际诉求,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区内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长沙国际邮件监管中心“邮、快、跨”集约化监管现场。
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发展新模式”将通关时间压缩50%,企业综合运输成本降低约30%;“鲜活海产品混合规格进口监管创新模式”让海鲜进口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存活率明显提高;“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关税完税价格”拉平了内陆口岸与沿海口岸的进口关税成本。
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持续深入,率先建立中部地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办理全国首笔肯尼亚先令跨境汇款及结售汇业务;完善跨境收付汇制度,简化跨境电商企业货物贸易收支手续,实现业务办理时间从2天缩减到即时完成。
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加速形成,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口岸和湖南通关合作,开通“跨境一锁”业务,搭建起湖南与香港贸易“快速通道”;推动武汉阳逻港、岳阳城陵矶港、九江港打造“组合港”模式,实现三港联动、共享航线、抱团发展;恢复开通岳阳城陵矶港至香港江海直航,加强与广州港、盐田港对接,开通湘粤非铁海联运,实现铁海联运“一单制”。
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机制不断拓展,助推中非实现首个AEO互认(中国和乌干达),卢旺达干辣椒首次进口中国;加快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建设,开通对非洲6个国家的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支持企业与非洲4国开展了“一对一”易货贸易,探索以货物交换和本币结算为基础,信息汇总、货物跨境、资金不跨境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湖南省对非进出口快速增长,2022年1-12月对非进出口总值达到556.6亿元,同比增长42.8%,创历史新高。
先进制造业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实施了一系列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制度创新举措,如从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转化等研发端聚力,从数字化转型、智能赋能、保税加工新模式、保税维修业务、绿色设计等生产端发力,从出口标准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等贸易端着力,全面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稳居全球工程机械50强,区内保税维修业务种类及配套水平加快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王会会 刘志雄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