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国企改革助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湖南国企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任务如期完成,省属监管企业大规模重组改革推进顺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普遍建立并运行……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湖南国资国企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要做世界一流企业”的呼声和指向越来越清晰。
“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纵观湖南国企1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自始至终紧贴党的大针方略实施。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虽有字词上的调整,但历次都在“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表述上一以贯之,深刻表明党和国家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视程度一直没有改变。
湖南围绕推动国企市场化的“做强做优做大”,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湖南省属监管企业由30余家减至24家,在2022年下半年,更是进一步压降至18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变化,无论从资产规模、资源凝聚度看,还是从专业整合度、市场影响力看,例如湖南建工集团与湖南交水建集团和重组合并,“健朗药业”“春光九汇”“天劲制药”和湖南医药集团公司重组为新的湖南医药发展投资集团,都无一例外朝着“做强做优做大”的方向走,同时也凸显了“搞经济也要精准施策”这一科学理念。
国资国企改革与时俱进,图为湘煤集团铁水集运项目落地推动全省煤炭供应转型升级。
湖南国资国企既要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又要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和抗疫之战中凸显国企担当和责任,还要处理好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这与“以人民为中心”,“既用新发展理念解决国资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又用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等主张一脉相承。
以湖南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领域积压了许多欠账,“任务清单”压头。为解决好国企中普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湖南省政府召开20次专题会议,重点推进湘电、长泵、华天、粮食等四户企业改革纾困,全面梳理监管企业重大法律诉讼案件。到去年底,全省共接收并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超过43万人,全面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这些成果,体现在年终报表上不过是一串数字,但是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场异常艰难的“啃硬骨头”之战。
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扩大市场要素的占比及影响力,谈业绩的时候要让市场说话、让市场评判。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特别提到“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足见最高决策层面对于国企“市场化进程”的重视和期待程度。
以国企“建筑湘军”为例,如湖南建投集团布局全国、放眼海外,其“南下东征”“八饮长江水”“蒙古国雪天赶项目”等征战故事,无不靠自身实力和市场说话,在国际环境和疫情影响双重加持下,仍然取得业绩上的一次次突破。再如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老牌国企,先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企等外部力量,或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改革后不仅机制理顺了,企业有活力了,而且业绩成倍上涨,行业影响力持续攀高。这些湖南国企改革和发展示例,都深刻彰显了“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念。
湖南建投集团安装公司承建的蒙古国额尔登特电厂改造项目。
相较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国资国企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做强做优做大”后面加上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还增加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此前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改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些细微变化,都呈现出一种“时不我待”的、在更广层面参与全球行业竞争的急切心情。
反观湖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越是临近收官之战,改革特别是重组改革力度越大。如前述新组建的湖南医药发展投资集团,开启了从多个省属国有集团企业“大规模抽调”相关产业实体组成一家“超级专业公司”的改革先河,其抵御风险能力更强、市场开拓力更强。在2022年7月底揭晓的“10变5”省属监管企业重组整合案例中,湖南国资国企更是在全国范围率先实现高频次、“高难度”重组,其“野心”完全不加掩饰——不仅要在省内密集完成资源整合,还要瞄准更高目标,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
为保证落地效果,湖南省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监管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措施》,指导企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实施。
在实践上,更是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可操作性,如对10多家企业的主业定位、产业方向、发展目标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如湖南钢铁集团的核心主业是钢铁冶炼加工及工程技术服务,产业方向是围绕钢铁主业打造铁矿石资源保障、钢铁冶炼、新型钢材研发制造、原料及产品贸易、投融资产业链,成为链主企业,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钢铁企业,到“十四五”末,资产总额要达到2500亿元,营收3000亿元,利润总额200亿元,稳居世界500强;如湖南建投集团将围绕智能、绿色、精品,打造设计、施工、运营、投融资产业链,成为链主企业,打造绿色建筑、新一代建造工艺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世界一流的建设投资企业,到“十四五”末,资产总额要达到3500亿元,营收3000亿元,利润总额120亿元,跨入世界500强。
新一轮改革将助推湖南国企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继续迈进。
这种“要做世界一流企业”的雄心和规划,在业界看来“合情合理”,因为它属于“可以跳起来摘到的苹果”。湖南省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陈飞将此轮国企重组改革称为“从炒豆子到打豆浆”是有特指的,因为这种深层次的改革,已远远不是停留在增加体量、凝聚资源方面的概念上,而是从操作层面、落地进度层面有了更为具体、更具实践力的谋划,将在吸纳资金、增强竞争力、应对市场风险、支撑地方经济与民生发展方面更具想象空间。
湖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国务院国企改革办组织的两次评估中均为“A级”。可以预见,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在瞄准“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上,湖南国企将迎来新的发展节点,也必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