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俊 蒋可意 实习生 宁静怡 长沙报道
联系罗娜的时候,她刚好“码”完一篇稿子。“与文字打交道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是我小时候就有的梦想。”罗娜言语里透着满足,作为湖南大学的大四毕业生,她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她身上透着一股书卷气,文笔也很好。我们课业的文案一般都是她牵头!”说起罗娜,身边人对她的印象就是“爱读书”。罗娜偶尔分享在QQ空间的随笔总会引来“围观”。有次,和同学一次去吃麻辣烫,吃完大家还在回味美食带来的愉悦,罗娜已经根据麻辣烫写了一篇引人遐想的小故事分享在空间。文字中透着灵动,读着有意思,让人有了另一种回味。
生活中和罗娜不经意交谈过的人,也能感受到她是爱书的。“我读的书其实比较杂,可能不经意间在哪里看到了简介,比较吸引我,我就会去看。聊起书罗娜就会滔滔不绝,“看过《十四行诗》《海上钢琴师》《飘》《平凡的世界》《人间词话》等等。 ”
一个小长桌几本爱看的书,就能给罗娜一个沉醉其中的“小世界”。
读书让所有的时空界限瞬间消失
爱读书,源于对知识的渴望,一本工具书都能成为罗娜的启蒙老师。“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本红皮的新华字典。刚识字的时候有很多不认识的,就对照着查”。想起那时自己的懵懂罗娜不禁感慨,“后来我不满足于自己的语文书,就会看我哥哥的语文书,他比我高几个年级,语文书比我多。后来教材改版,我们的书也是不一样的。”所读的小学没有图书借阅室,哥哥传给罗娜的《满分作文》被翻的比原本厚了很多。
在罗娜的认知里,读书,让所有的时空界限瞬间消失。在小罗娜的记忆里,一段和书本的奇妙邂逅让她至今难忘。“那种体会我至今还记得。”罗娜眯起眼回忆到,“哥哥的课本里有一篇是讲作者路过公园看荷花的,我趴在床上看这篇文章,感觉能闻到作者所写的荷花的清香。”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对于当年看过的文章,很多她还记忆犹新。
在书里试着找回自己的“故乡”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珠藏镇,罗娜从小生活的地方。
“书对于我来说,可能还有怀念家乡的意义。”罗娜出生在湖南邵阳,四岁随父母到贵州毕节生活。记忆中,小时候毕节的家周围多山,有些公路旁边没有人家,只有山路。小罗娜会经常爬到山上看这个小镇,很小的一团,房屋不高,也不规整。
若干年后,高考鏖战,尘埃落定,罗娜在高考志愿一栏写下了故乡的一所大学——湖南大学。
罗娜如愿回到湖南上大学,她把“故乡”也装进了书里。如今,她总会去买去读一些乡土题材的书籍,去试着找回自己的“故乡”,也试着去看看更多人的“故乡”。
“我觉得我真正开始阅读是六年级。”在罗娜六年级时,她换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她和同学会趁着午休的时候去老师的宿舍借书,“在我心里,那就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图书馆’。”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罗娜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我那时看的书,除了偶尔去书店买几本,就是期末时老师给的奖励。老师会让我们在本子、笔盒和书当中选,我每年都选书。”
第一次在书中找到“冇”这个字
“我还记得小学那段时光,老师那里有《资治通鉴》《毛泽东诗集》这些,可能因为同是湖南人的原因,我借了《毛泽东诗集》回去。”当时就是觉得这本书跟她“近”一些,可能源于她和故乡湖南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是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学到了湖南方言里的‘冇’字。”想到这里,罗娜突然语调高了一些,显得有点小激动。湖南方言里有“兜里冇得钱哩!”“恰饭哩冇?”“冇得事吧!”这样的表述,罗娜刚识字时,好奇方言里的一些字怎么写。那时,她的妈妈会告诉她,方言里的字是大家说的,不用写。“所以我第一次知道‘冇’字时,我特别激动,那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妈妈这个字怎么写,我用手蘸水写给她看,然后跟她说,就是‘有’字没有中间那两横。”现在她每次听到“冇”,都还会在脑海里想起当年的场景。
初中的时候,罗娜会向有很多书的同学借,到了高中,学校有了图书馆,她就一头扎进了进去。直到上大学,图书馆成了她的精神家园,一个小长桌几本爱看的书,就能给罗娜一个沉醉其中的“小世界”。
“说我爱读书,其实我是有些惭愧的。”在读书这条路上,罗娜也曾短暂的偏航。“大一刚入学时,我还没能很好的规划时间,把本应该阅读的时间花到了游戏上。”但幸运的是,在某一次她分享游戏战绩的朋友圈下,她的高中老师及时点醒了她,“希望你能把精力放在更值得的事情上。”“没几天他给我寄了一套书,叫《应物兄》,鼓励我多读书。”罗娜再一次回到了阅读的航道。
读书可以让心态平和,在读书中,可以见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感悟。谈到读书的意义时,罗娜说读书于她而言最大的意义是愉悦精神,“和书里人物、故事、语言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可以放松自己,体验到另外一种人生。”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张俊 蒋 可意 实习生 宁静怡
编辑:文建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