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生态环境厅宁远县西湾村驻村工作队:绘就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双赢”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葛倩 编辑:宋芳 2023-03-20 10:23:24
时刻新闻
—分享—

羊肚菌。

西湾村鸟瞰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通讯员 葛倩 宁远报道

3月中旬,宁远县九嶷山,第一批娇嫩的羊肚菌在深山密林里“初长成”。

羊肚菌金贵,对温度、土壤、水、通风条件等要求很高。

“基本算是人种天养,我们撒种之后主要管浇水等基本的养护。” 宋亮是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队长,(以下简称工作队),2021年5月进驻西湾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仿野生羊肚菌产业发展,是工作队的重要工作之一。

九嶷山自然资源丰富,工作队多次邀请省内农业方面专家来村调研指导,按照“三产融合、三型并举”思路,探索出适合西湾村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包括建设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野生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和九嶷香莲产业中心等——工作队培育壮大产业发展型、资产盘活型和村庄经营型三大类型集体经济,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破题:生态和发展如何齐头并进

在群山的怀抱里,山多地少成为发展的掣肘之一。

背靠舜帝陵的西湾村,村域范围在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全村总面积约5.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70亩,林地面积6400亩。村庄规划建设、耕地林地利用等都有诸多限制,加之生态红线等制约,生态和发展一度成为困扰西湾村的一道“二选一”选择题。

工作队驻村帮扶前,村里农业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相关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村集体经济较薄弱,年收入约5万元。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摸清家底后,围绕产业振兴做文章。

工作队调研了解到后山每年都会生长野生羊肚菌,工作队抓住这个细节,多次邀请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专家来村实地踏勘,经过科学分析认为西湾村具备发展仿野生林下栽培羊肚菌的天然条件。

图为西湾村仿野生林下栽培羊肚菌基地。

羊肚菌性平、味甘,益肠胃、消化助食,其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还具有 “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抑制肿瘤”之功效,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根据某生鲜超市app显示,2023年羊肚菌鲜货市场价200元/斤、干货达2000元/斤。

在工作队和省微研院的指导下,西湾村建起了湖南第一个亩产百斤的林下栽培羊肚菌示范基地,目前基地规模已达20亩,预估每亩产值可破万元。

图为省微生物研究院专家葛小鹏(上图左一)指导村民播种开沟。

省微生物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主任、博士许隽表示,“羊肚菌林下栽培是一种仿野生生态的新兴技术,可充分利用林地腐殖质含量丰富、林下空气湿润的天然资源,生产的肥料也可促进林木生长,优势互补、发展空间大、前景好,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效合一的新型产业模式。”

好产品更要有好销路。工作队积极对接长沙市餐饮协会,与一批连锁餐饮店签订了意向收购协议。

“农产品种植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农产品销售又必须紧靠市场,因此我们既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又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养类型和规模,不能盲目跟风。”宋亮说。

“生态+农业”的模式,村民们纷纷笑言:“食用菌变成了‘致富伞’。

起势:推动生态产业升级 结合乡村旅游打造生态教育基地

西湾村内有一处关停并废弃多年的采石场,占地约100亩,如何将其“变废为宝,还绿于山”,又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队积极探索破题思路。

借宁远县发展九嶷山兔产业的机会,工作队引入县农业龙头企业在采石场原址建设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

宋亮表示,“这里原本是矿山,能复绿的地方我们都复绿了,至于山对面采石场留下的巨型‘生态疮疤’,我们打算做成原生态的生态教育警示基地,可以提醒后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图为采石场留下的巨型“生态疮疤”,将被打造成原生态的生态教育警示基地。

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建设图。

产业园项目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00万元,依托九嶷山片区旅游开发,建成兔养殖生态观光区、兔文化科普区、兔肉深加工区、研学拓展区和自驾露营区等多功能基地,可同时容纳2000人次游玩观光,并与旅行社签订引流合作协议,实现生态修复的同时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工作队与投资企业协商拟定村集体以矿山土地入股该项目,项目开园后每年享受稳定租金收入和股本分红10万元,来园游客还能带动村庄餐饮美食、农副产品销售、垂钓休闲、民宿经营等多业态发展。

此外,西湾村传统产业香莲,也飞进了大湾区。

从2017年起,西湾村在乡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发展九嶷香莲产业。前期主要为产销白莲等初级农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

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队争取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余万元,购置生产加工设备,新建1000平方米的SC认证标准化厂房,开发了荷叶茶、莲心茶、香莲酒等产品,构建香莲产品全产业链。

图为西湾荷塘美景和农产品实物图。

目前,九嶷香莲已成功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市场供不应求。

宋亮介绍,预计西湾村在建成九嶷山兔、羊肚菌和香莲“一动两静”产业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将增收20万元以上。

工作队进驻以来,引入产业项目7个,共投入1500万元。2021年来,西湾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湖南省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同比增长6倍以上,创造就业岗位50个,在村务工村民增收3万元/人。

图为西湾村新修的柏油路和整洁的村容村貌。

开新局:突出生态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针对制约西湾村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工作队多次邀请省市相关部门专家来村实地调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旱厕改造、垃圾处理等工作,制定治理方案,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同时,工作队还积极对接省生态环境厅,争取到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项目落地,用于新建生态塘和生态沟渠;协助向生态环境部申报九嶷山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涵盖11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图为省第二人民医院在西湾村设立远程医疗点并开展义诊。

这两年,工作队为村里忙活的大小事可不少:为村里建起信号发射塔和信号放大器,解决了通讯信号差的历史难题;争取资金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实现村庄美化亮化;对接省第二人民医院,在村设立远程医疗点,并开展爱心义诊、科普宣传和派赠药物活动;联系远大公益基金,为村内贫困学子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走访慰问34户,赠送慰问金26200元及各类生活物资。

三月,西湾的桃花开了,仿佛给群山穿上了粉色的皮肤。

由于多数村民习惯在晚上到村内古泉井旁乘凉聊天,工作队和村委会便不定期前来与村民们座谈,“古泉夜话”逐渐成为西湾村村民自主议事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大家一起讨论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各类事务,反映、收集民情民意。这也是西湾村探索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的成功实践。

行百里者半九十,谈到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宋亮说:“当务之急是产业发展项目尽快完成施工投入运转,帮助西湾村做到‘三产融合’,最大程度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为西湾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西湾村的产业发展实践,有力证明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才能在开发“金山银山”的同时护住“绿水青山”。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葛倩

编辑:宋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7/64/124639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