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巷子里的“潮范儿”:美美与“共”,闪闪发“亮”

来源:红网 作者:杨洁 编辑:苏好 2023-03-24 14:04:2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洁  长沙报道

地处拥挤逼仄的老城区,由五条巷、六条巷、七条巷与东风路合围而成的长沙市开福区王家垅社区满是岁月的痕迹。

在社区走上一遭,枝繁叶茂的大树、斑驳老旧的步梯房、市井小铺里的叫卖、街坊邻居间的寒暄……一隅一景中烟火升腾、人情味暖,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岁月静好。

面积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00人,60岁以上人口占23%,54栋住宅几乎全部为开放式小区。面临公共资源紧缺的王家垅社区,近年来以一系列破题创新之举,频频“潮”出圈。

美美与“共”

六条巷巷口一处别致小院的墙上,“共享干衣房”几个大字赫然在目,缝纫机的“嗒嗒”声透墙而出。循声而入,78岁的党员志愿者周孝白正戴着老花镜,在一扯一送中熟练地操作着老式缝纫机,为居民改裤脚边。

IMG_6557.GIF

周孝白为居民改裤脚边。

周孝白是干过十余年的裁缝,缝补是一把好手,她和同样是裁缝的范阿姨搭档,志愿驻守共享干衣房。

“社区党委最开始找到我征求开设共享干衣房的意见时,我还猜测着用处不大,没想到现在这么受欢迎。”共享干衣房2021年5月正式对居民开放,提供烘干、消毒、熨烫、缝补等服务。周孝白翻看着近两年的登记台账,几乎每天都有满满当当的“业务”。

共享干衣房是社区为群众办实事,瞄准源头节约公共资源的产物。“社区的老旧宿舍楼阳台空间普遍偏小,有些筒子楼甚至连阳台都没有,虽说设置了几处公共晾衣架,但也是供不应求。冬天不消说,长沙春天的阴雨天气也很多,晾晒确实成了居民的心头难。”王家垅社区党委副书记钟翠说,当时可以讲是说干就干,从萌生想法到落地实施,仅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

“这台缝纫机是我的嫁妆,放家里也闲置了,不如捐给干衣房用处更大。”“我以前开干洗店,拉链、扣子、棉线这些剩得最多,拿出来给大家用。”……两台烘干机、两台缝纫机、两台三线机、一台挂烫机、一个熨斗、一张操作台,是共享干衣房里的硬件。这其中,只有烘干机为社区出资购置,其余都是居民无偿捐赠。

当下阴雨连绵,正是共享干衣房的“旺季”,1元钱就能享受一次衣物烘干服务,社区居民纷纷点赞太贴心!“我们的服务对社区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全免费,还能送‘货’上门。”周孝白补充道。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除了共享干衣房,巷子里还有共享工具房、共享美术馆……这些新潮的共享概念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也让王家垅社区名声在外。

闪闪发“亮”

精致的文化墙无疑是王家垅社区的一抹亮色。而在文化墙上这样一则“点亮工程”的公益广告尤为引人注目——“爱心企业进社区,分享爱,点亮光明”,中共长沙城发恒伟置业有限公司委员会和中共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第六支部委员会作为首批结对企业支部上墙展示。

5.jpg

“点亮工程”公益广告。(王家垅社区供图)

这则上墙的公益广告是社区党委借鉴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一次尝试,目的是点亮社区19栋楼道“失明”老旧房。

“我们在辖区的路口、楼道等位置规划公益广告位,出让公益冠名权众筹楼道照明费用。”钟翠介绍道,“通过区域化党建联盟,动员辖区共建党组织积极参与,去年3月起,辖区两家爱心企业党组织认筹了19栋老旧房3年的楼道照明费用,缓解了代收电费难,照亮居民出行。”

“通过电费预估,我们企业出资20250元,认领了社区15栋老旧楼3年的楼道照明电费。”城发恒伟置业党支部负责人表示,“我们是国企,要更多承担社会责任,这既为群众办了实事,又为社区解了难处,还展示了企业形象,实现了‘三赢’。”另一家律所党支部则出资6300元,为4栋楼支付3年电费。

64岁的党员师爱辉对此感受尤为深刻。师爱辉是一名楼栋长,她所在的小区无物业管理,在爱心企业党组织结对前,代收电费成了楼栋长的义务工作。

“以前,楼道的灯一黑,我就得上户收电费。白天大多不在家,只能晚上看谁家亮灯就往谁家跑。”师爱辉回忆道,“7层楼、4个单元、50余户住户,虽然每户收20元能用近两年,但一次收不齐,一般得一周,而且还有些租户不理解。收不到电费,晚上就要摸黑走。”

爱心企业捐赠照明费用后,社区对费用进行公示,并由居民代表和街道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现在好了,楼道不会‘失明’,我不用爬楼收电费,只用按时去充值就行了。”师爱辉乐呵呵地说。

社区虽小,民生事大。“我们一直把居民的口碑和群众的感受作为工作终极目标。”王家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阳晓琼说。近年来,王家垅社区提质建设公共环境、优化资源共享、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小巷先锋直帮队”“庭院党建”“巷子里15分钟生活圈”“社区共享系列”等一批社会治理品牌崛地而起。

“潮”招频出的王家垅社区,让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生活在王家垅社区很舒心。”如今,社区居民的心声写在了笑意满盈的脸庞上。

记者手记

为解决居民修补不便,便有了“共享工具房”;为解决居民晾晒不便,便有了“共享干衣房”;为解决居民出行不便,便有了“点亮工程”……看似是一件件“小事”,却促成了王家垅社区一个个出圈的“潮”举,这绝非偶然,而是立足实际调查研究、问需于民为民生计的必然。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小事不“小视”,点滴见初心,才能托起居民稳稳的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杨洁

编辑:苏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7/68/124964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