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王义正 常德报道
春天播下的每一粒种子,都是为全年埋下的伏笔。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4月15日,湖南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常德召开,为全省的春耕生产压实“责任链”,为全省的粮食生产筑牢“压舱石”。
4月15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常德市召开。
粮食安全有多重要,恐怕无需赘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早已成为我们千钧之重的内心共识。
作为全国18个主产粮省份之一,“鱼米之乡”的粮食生产怎么样,不仅仅是湖南自己的“省之大计”,更是关系到“中国人的饭碗”稳不稳的“国之大者”。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期,图为常德市鼎城区的一处集中育秧工厂。
从此次会议上公布的信息来看,当前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来势较好,早稻播种超计划完成任务,油菜播栽面积较往年增加超200万亩,在田蔬菜面积也较往年有所增加,生猪、牛羊、家禽生产总体稳定。
虽然当前的春季农业生产来势较好,但是仍然面临自然灾害发生风险偏高、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难度较大和农业用工紧缺、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
所以,此次会议指出,全省各地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农业生产首战告捷。
插秧机正在插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丰收一直是农耕民族最朴素、最真情的愿望,但是从播下种子到最后丰收,却是一个十分复杂、十分漫长、十分艰辛的过程。所以也才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名句。
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前,确保农业丰收,确保粮食安全,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不断向前向上的核心“基本盘”。
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田间精细管培的持续深化、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防治……这些工作可谓是林林总总,都与“丰收”的成色和质量息息相关。
虽然连日来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让今年湖南春耕生产的整体氛围不比往年,甚至给一些地方的春耕播插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是从目前的农情数据来看,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为全年丰收奠定了基础。
记者注意到,与过去的春耕生产更多强调水稻“两稳”不同,近年来,湖南作为全国水稻面积第一的省份,愈发重视旱粮的生产。
今年,国家安排湖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任务是106万亩,目前已经完成了41万亩。这是湖南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主动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生动体现。
把粮食生产效能最大化,在当前的农业生产语境中是一道必答题。湖南的做法是八个字——因地制宜、千方百计。
比如,张家界市慈利县就立足山区的特点和优势,把大豆、玉米等旱粮作物种植,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而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葛藤桥村,原本有1000亩地被企业流转栽种吊瓜子,当地按照“两非”整治要求,将其流转到村集体手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保证良田种粮食。
当然,农业强省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是第一步。
2022年10月18日,娄底市双峰县井字镇花桥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晚稻。(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记者了解到,过去三年,湖南省级累计投入2.62亿元,实施水稻机插机抛作业补贴469.5万亩,带动全省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由34.06%跃升至49.74%,预计到2025年湖南将基本消除农机合作社空白乡镇、规范运行农机合作社达到7500家。
此外,今年湖南还将通过“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领办的新种植模式示范片”“再生稻高产攻关示范片”等创建,探索增进农业高质高效的好机制、好模式,推广绿色生态高产的新技术、新品种,进一步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策落实在希望的田野上。
近年来,无论是“草地贪夜蛾”作妖,还是极端干旱天气的刁难,湖南粮食产量始终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并不断擦亮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金字招牌,确保“中国碗”里的“湖南粮”保质保量。
虽然受天气影响,眼下或许给春耕生产带来了某些不利因素,但是湖南“三农”的初心如磐,雨过天晴好插秧,今年照样谷满仓。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苏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