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湖之南丨“小巨人”密度全国第一 !株洲凭的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作者:颜珂 孙超 编辑:苏莉雅 2023-04-26 14:40:30
时刻新闻
—分享—

株洲通用航空展,株洲造的“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拉出彩色的烟雾,湛蓝的天空下,尤为灵动。

咔嚓,咔嚓。株洲人张湘东赶紧拍下这美丽的瞬间:“这样的蓝天,后期都不用处理。”

“亚洲第一烟囱”停止冒烟,株洲冶炼厂最后一座基夫塞特冶炼炉熄火,清水塘全面搬迁退出的第一次爆破拆迁……从80年代就开始玩摄影的张湘东,记录了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无数特别的瞬间:“过去都是灰蒙蒙。为了照片好看,以前还会在暗房把烟雾涂抹掉。”

通航飞机翱翔蓝天,磁浮列车贴地飞行……这些年,张湘东的照片库里,上天入海“国之重器”越来越多,影调也越来越明快。他说:“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孕育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要记录下来。”

照片里的变化,映射现实中的转型。如今的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硬质材料等6个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闪亮登场,正代表全省、全国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从“重化围城”到华丽转身,“制造名城、幸福株洲”的新名片头角峥嵘。

中车株洲所全球首创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生产车间(株洲市委宣传部供图).jpg?x-oss-process=style/w10

中车株洲所全球首创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生产车间(株洲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一众老工业基地艰难转型的背景下,株洲凭什么?

——株洲一直在聚焦,一心一意发展先进制造业。株洲靠制造业起家,也要靠先进制造业发家、当家。无论“风口”的热闹在哪里,株洲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大有大的担当;专精特新企业攀登高峰,专有专的志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株洲产业在裂变,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涌现。依托优势领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培育新主体、新项目,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2022年,株洲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1家,其中4家源于本土企业裂变;国家重点“小巨人”新增9家,总数达25家。按照每1000亿GDP对应的重点“小巨人”数量计算,株洲国家重点“小巨人”密度全国第一。

3.山河科技株洲生产基地1企业供图.JPG

山河科技株洲生产基地 (企业供图)

——创新精神融入株洲的基因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是这个制造业城市特有的创新特色。紧盯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编制产业共性技术、核心零部件、关键系统、工控软件等攻关清单,株洲近年来先后突破“卡脖子”技术80多项,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特种高纯功能靶材等120多项关键产品和零部件实现国产替代……“硬核”成绩单背后,是株洲全社会研发投入比持续保持3%以上、连续4年领跑湖南的笃定,是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湖南全省平均水平2倍的底气。一句话,靠自信自立、自主创新。

——株洲打出“制造名城,幸福株洲”的新名片,名城、幸福,说起来抽象,落在实处,还得靠生态。实体经济要从“一抹绿”到“一片林”,再到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实体经济独有的产业环境。株洲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湖南新能源机动车检测中心、北斗产业园……这些中心和园区,或提供共性技术支撑,或提供产业孵化环境,都是产业良性发展的有利条件。因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而名声在外的“制造名城早餐会”,株洲已经开了20次,近日首次异地举行,更是开到了广州,开在了推动湘商回归的一线。

株洲城市一角(谢慧摄).JPG

株洲城市一角(谢慧摄)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服务“国之大者”与发挥株洲优势紧密结合,踏上新征程的株洲人,将在全力培育制造名城中建设幸福之城。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作者:颜珂 孙超

编辑:苏莉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