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祭陵办主办,西部网承办的“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2023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4月3日启动。来自全国34家网络媒体的记者,将沿陕西文脉传承创新示范方向,到西安、延安多地进行为期4天的采访报道,讲述陕西历史和当代故事,汇聚文化力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言娟 延安报道
4月5日,“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2023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媒体团走进圣地河谷·金延安剧场,共同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随着演员们一同走进了曾经那段峥嵘岁月。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西部网供图
《延安保育院》根植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延安保育院”的真实故事。共分为四幕:回家、成长、转移、东渡,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支红军部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遭遇敌军袭击,伤亡惨重,其中一位身背婴儿的红军女战士弥留之际将孩子宏远托付给战友后,孩子跟随幸存的战士们艰难跋涉,来到安全温暖的家——延安保育院的故事。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西部网供图
大幕开启,在70分钟的舞台演出中,党的干部、革命战士、老百姓为养育和保护革命后代而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它是延安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峥嵘岁月的浓缩和别样呈现,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媒体团记者采访《延安保育院》院长饰演者乔娅。
《延安保育院》院长饰演者乔娅说,“我从2015年起开始饰演院长这一角色,自己也经历了身份的变化。”她告诉记者,当自己也有了孩子,演这个角色的心情就从“我饰院长妈妈”变成了“我是院长妈妈”,“我觉得自己就是舞台上这些孩子的妈妈,对我所饰演的这个角色也能更加共情了。”
据悉,《延安保育院》已常态化演出12年,先后获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奖、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剧目奖、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了全国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大众游客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教学课。
剧场一楼展示了一批当年延安保育院相关史料照片,左权将军一家人的合影也在其中。
“延安保育院”是1938年由进步人士、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以抚育战区难童、烈士遗孤和出征将士子弟、革命干部子女,以培养优秀的革命后代、革命事业接班人为宗旨的机构。毛泽东曾为保育院题词“好好的保育儿童”。湖南醴陵籍左权将军在1940年奔赴战场之际,将妻子刘志兰和两个多月的女儿左太北送至延安,左太北在中央托儿所生活了五年多时间。10多年间,延安保育院养育了5000多名孩子,培养了大批革命继承人,在连天的炮火中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一方乐土。
来源:红网
作者:言娟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