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察丨瞄准“第一生产力” 湖南国企重视科技创新的三大动因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贺云勇 编辑:宋芳 2023-05-31 17:14:13
时刻新闻
—分享—

DJI_0875.jpg

湖南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屡出成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通讯员 贺云勇 长沙报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就是科技创新。

近日,湖南国资系统举办“科技周”活动,组织人员进车间、进基地、进实验室,密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全面梳理国企领域科技现状,在全省国资系统掀起了一股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由之举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湖南省委、省政府把省属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如4月28日,省委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方案》,省委书记沈晓明还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把关。

所以,湖南国资系统如此重视“科技周”系列活动,与国家、省级层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是深化认识、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实化效果,全面有效抓好贯彻落实的必由之举。

5月22日,省属监管企业2023年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推进会在长沙举行。.jpg

5月22日,省属监管企业2023年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推进会在长沙举行。

为落实好上述要求,湖南省国资系统特意印发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示范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录》《推进省属监管企业2023年科技攻关工作方案》等,提出培育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5个省级创新平台、22户高新技术企业、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深远海超大功率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等12个项目列为年度重点技术攻关项目。

同时,湖南还提出要“突出抓好加速创新要素集聚、深化创新主体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工作”,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成功转化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创技术成果,推动省属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作为此次“科技周”的第一场重要活动,省属监管企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推进会上透露了诸多信息。

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从政策和制度制定方面加强了可操作性。

比如上述《实施方案》提到,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等相关指标的考核权重”“经审计确认的原创技术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支持省属国有企业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和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重点向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骨干人员倾斜,原则上参与分享对象中科研骨干人员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二”“鼓励省属国有企业加快实施科技型股权和分红激励,最高可提取超额利润的30%用于奖励科研骨干人员”等等,从细节上提供了可资具体操作的便利,也给助推湖南国企整体科技创新提供了规则保障。

微信图片_20230531132733.jpg

湖南国企在冶金、新材料、航空等多个研发领域领跑同行。

促发展谋市场的内在需求

数字化已成当下经济发展的主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国有企业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国企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科技创新。

近两年来,湖南国资国企以“2+4+N”典型场景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监管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省属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年来,监管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投资已超过10亿元,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0%,多个典型案例和场景入选国家和省级示范名单。如中联重科获得了全国首批30个“数字领航”企业称号,湘钢打造了全球首创的基于5G的“无人天车”,成为行业标准。

今年是省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省国资委提出要立足“两个大局”,深化统筹部署,强化重点突破,优化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发展。特别是突出抓好“四个一”工程:

即完善一个“体系”——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推进一个“升级”——生产经营数字化升级;优化一个“生态”——数字产业化新生态;强化一个“应用”——即数据治理应用。

在湖南国资国企“谋市场”“促发展”的规划蓝图中,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已成重中之重。未来,将会持续推进省属国企在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方面的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事实上,这与此前湖南国资系统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指向一脉相承,即建设一流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科技实力相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提升一流科技水平为前提。如今年4月14日,“2023年湖南省重点企业能效提升对接会”在湘电集团举行,会议部署了全省重点企业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减碳增绿”计划。

记者注意到,作为此次对接会的承办单位,湘电集团和湘电股份近年来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研制出超高效电机、飞轮储能系统、高速电机、大容量移动式电化学储能、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永磁直驱节能系统设备等一系列国内首台套“双碳”产品,主导制定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高功率密度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等行业标准。

微信图片_20221028220005.jpg

湘电集团研发的高效节能电机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迄今,湘电集团累计向社会推广高效节能电机、风力发电机等产品2300万千瓦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00多万吨,为我国乃至全球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湘电集团的这组数据引人深思,作为老牌国企,湘电集团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持续发力,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屡创佳绩,实属难得,不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国内外两个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就有巴西等多个国家频频向湘电集团“下订单”。

所以,从促发展、谋市场层面看,科技创新是湖南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内在需求。只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最大限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主题教育“以学增智”的生动实践

在此次湖南国资系统“科技周”落地之前,还有一件引人关注的事,那就是湖南省国资委作为第一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单位,重点提到“学以养智”“以学增智”,用知行合一的行动推动科技创新。

不仅如此,省国资委还将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学和做”结合、“查和改”贯通、“破和立”统一贯穿始终,切实提升主题教育效果。

省国资委在此次“科技周”活动期间,相继还举办了“湖南省国资国企2023年科技创新实务工作培训会”,以及省属监管企业2023年科技创新优秀代表面对面经验交流活动。从这些活动的着眼点看,湖南国资系统“不拘一格”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布局,可谓用心之至。

微信图片_20230531132726.jpg

数字化转型是湖南国企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此次科技周活动安排中,除了中联重科和湖南钢铁集团外,举办方安排的企业参观点还有“湖南省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监测指挥中心”和“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

前者将湖南省的高速公路路网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中,科技含量可观;后者是湖南国企领域的“国家级航空秘密武器”的实验平台,是继美国NASA之后世界第二、国内唯一的试验平台。建成后可提供飞机轮胎、机轮刹车、起落架系统地面动力学分析提供实测数据,打破国外对该项关键技术实验数据的垄断,填补国内关键技术空白。

诸如此类的科技创新前瞻性动作,湖南国资国企领域不胜枚举。例如以湖南建投集团为代表的“建筑湘军”近年来在智慧建筑方面不断探索,以湘煤集团为代表的智慧矿山建设,以湘电集团为代表的数字电机制造等,正越来越彰显“湖南国企力量”,科技创新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刻影响湖南的方方面面。

以实绩论英雄。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推进,湖南国资国企也将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2022年,湖南企业创新综合指标位列全国第八,这一指标高于湖南省GDP的全国排位,科技创新支撑下的国企综合实力,与日俱增。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贺云勇

编辑:宋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9/75/127095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