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长沙报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是长沙的五个“宝”。
他们中很多人银丝满头,本可“躺平”安享晚年,但却像年轻人一样“奔跑”,行走在街头小巷、田间地头。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学识、见地、经验和积累,绽放在志愿服务事业中。他们就是长沙市“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的“五老”志愿者们。
自2011年成立以来,长沙市“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1216个志愿服务组织、6万余名志愿者,用余晖为星城涂上一抹耀眼的“夕阳红”,成为网红长沙的“别样红”。在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红”在乡村振兴
今年7月4日上午,以长沙市“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为依托的乡村振兴基地——竹安驿站在开福区沙坪街道竹安村揭牌。该驿站作为“五老”助力乡村振兴的“枢纽站”,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组织老专家上门为农户提供产业指导和技术帮扶等服务。同时,引入投资、运营、消费等资源,帮助当地开发民宿、研学等项目,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驿站在古代是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而竹安驿站则标志着以广大“五老”为核心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开创的新篇章。
“竹安驿站”揭牌仪式现场。
在“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的带动下,当地一批乡贤回乡投资,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同时,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公司运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长沙市“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延伸作用发挥领域。2021年8月携手爱心企业向平江县望湖村捐赠资金60万元,用于望湖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望湖村荣达文化广场建设。开展义诊送健康,送戏、送春联、送文化,为望湖村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规划、蔬菜种植、水果栽培、水产品养殖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助力望湖村乡村振兴工作按下了快进键。
近年来,长沙市“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银发力量。目前,“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在长沙共建立助力乡村振兴基地十余个,筹集资金近200万元。
“红”在基层治理
广大“五老”志愿者们积极主动、身体力行地担当社会治理的参与者、社会矛盾的调解员、社会摩擦的润滑剂,使很多社会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社会关系得到了有效理顺,以6万余名“五老”为主体的小区业委会、居民自治协会、各类爱心服务联盟等组织,把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各大领域、各种平台。如天心区华盛家园小区姚美玉等老党员,在2个月内筹齐500万元款项,一年内更换了小区22台年限超过20年的老旧电梯,成为全市解决“梯位”问题的典型案例。雨花区佳润新都小区老党员李铁军面对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创新“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监事会及物业公司”“四位一体”新机制,助力将矛盾重重的问题小区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小区。芙蓉区“慈娭毑乘务岗”从1名“五老”带动146名“五老”,义务开展理论宣讲、治安巡逻、文明倡导等志愿服务,获得居民群众的点赞。雨花区圭塘街道“红管家”志愿队开通互助养老“时间银行”,“五老”可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良性循环。
“慈娭毑乘务岗”微宣讲活动现场。
“红”在厚德育人
湖南雷锋纪念馆的退休职工谭荒芳出生八个月就因一场意外失去双手,30多年来,她以雷锋为人生的路标,用残缺的双手收集、整理、完善了有关雷锋的资料800多万字,文物、实物近千件。她不遗余力地宣讲雷锋精神6000余场次,听众达15万人,获湖南省“优秀志愿者”、湖南省“学雷锋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退休后的她一如既往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发挥自身专长,常年为当地留守儿童宣讲雷锋精神、教授书法,以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孩子们克服困难,奋发图强。
无数个像谭荒芳一样的“五老”,常年立足厚德育人,倾心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情系维娃向未来”关爱活动现场。
2017年5月,以市“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邓学东为首的开福区“五老”助学队正式成立,共吸纳队员35名。队员中有“中国好人”4人、“湖南好人”5人、“长沙好人”7人,是名副其实的“好人大本营”。5年来,“五老”助学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千余场次、受众超两百万人次;启动隔代家庭教育试点,承办全省隔代家庭教育现场推进会;结对帮扶东风二小14名少数民族学生,深入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和品行道德教育,激励青少年志存高远、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五老”助学队持续推进爱心助学,足迹遍及省内20多个区县(市)。捐资助学数百万元,点亮了1万多名贫困学子的“希望灯塔”。
一句顺口溜广为流传:“‘五老’来了,政策明了,问题没了,心情好了”。“五老”成了大家眼中的“生力军”,被誉为“永不退休”的群众工作队。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戴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