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当自觉自信自强丨武冈: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又安心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李意一 2023-10-26 10:38:0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邵阳报道

10月25日上午,武冈市湾头桥镇易地搬迁安置区内,武冈市善星电子厂帮扶车间一片忙碌,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有序操作。中年妇女殷少菊告诉记者,她在此上班4年了,月工资2000元左右。2019年,殷少菊一家从大山深处的湾头桥镇合龙村易地搬迁到此。据悉,该村整体搬迁后,基本上过上了大人有事做、孩子就近入学、周边有医院的方便、舒适生活。

当日,第四届“湘”当自觉自信自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乡村振兴阔步行”全国网络媒体看湖南走进武冈,体会武冈易地搬迁过程中的不易与温度。

易地搬迁是一场改变命运的大迁移,是一个改善生存环境的大挑战,是一项凝聚人心的大工程。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十三五”期间,武冈市上下齐心协力、合力攻坚,实施易地搬迁10802人,分三年完成。全市建设18个集中安置点,累计投入6.48亿元,建房434栋,住房面积27万平方米。

QQ图片20231026000626.png

搬迁户原居住房屋。

走进武冈市易地搬迁展览馆,记者看到,从精准识别、规划建设、喜迁新居、后续扶持、典型小区五个方面,对易地搬迁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展示。其中针对搬迁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真正意义上让搬迁群众搬出了山窝窝,步入了新天地。

QQ图片20231026000557.png

易地搬迁安置小区。

搬迁群众搬入新家后,就业是稳定幸福生活的重要一环。武冈市多举措推行就业帮扶服务,在安置点设立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常态化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服务;依托乡镇集贸区、城区产业园等平台,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公司化新模式,搬迁群众增收脱贫。

湾头桥镇青年创业就业基地、武冈市善星电子厂帮扶车间、温氏养鸡厂等企业,是常年帮扶搬迁群众的对口企业。武冈市善星电子厂帮扶车间负责人李嗣连介绍,整个车间共安排易地搬迁村民17人,其中残疾人8个。

据统计,全市搬迁群众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4439人,其中就业4370人,就业率98.45%,实现了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至少1人就业。

微信图片_20231026000932.jpg

就业服务驿站。

有事做,住得好。

武冈市标准化完善功能设施服务,提升生活便利度。各安点配套提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管理委员会、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综合文化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组建安置点党支部,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营造幸福、舒适的社区环境。

“配套基本都有,生活比较便利。”湾头桥镇易地搬迁安置区,几位居民正在一家超市门口闲聊。

QQ图片20231026000429.png

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该安置区建房16栋,集中安置易地搬迁群众353户1135人。据了解,以安置区为中心半径500米内有湾头桥镇客运站、中心卫生院、善星幼儿园、万家惠超市、户外活动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汽车维修厂、农贸市场等,3公里范围内有湾头桥中心小学、后街商业街等,涵盖了教育、医疗、卫生、金融商业、交通、餐饮等各类资源,能够有效保障搬迁户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需求。

善星幼儿园看上去小而美。园长刘艳说,全园共111名学生,易地搬迁户孩子17名。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该安置区建立了易地搬迁户帮扶联系台账,每户现住房号、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迁出地、帮扶责任人、驻村联络员等信息应有尽有,且制成表格,张贴在安置区就业服务驿站内,非常醒目。据悉,今年来,武冈市1000余帮扶联系责任人走访11000多次,为搬迁群众解决困难500余起。

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进、能融入,后续扶持不减,武冈市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一直在努力,持续在发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4/60/1320387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