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万名学生看湖湘万年,《天宠湖南》开启万人研学活动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高芹 2023-10-26 17:07:1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6日讯(记者 杨怡晴)“《天宠湖南》生动演出,呈现了万年湖南多姿多彩,我很骄傲自己是一个湖南人。”一名参与了“万名学生看湖湘万年”的研学学生说道。10月19日,“万名学生看湖湘万年”观演《天宠湖南》研学正式启动,首批长沙望城书堂山中学、铜官中学600余位学生集中观演《天宠湖南》,拉开长沙望城区万名学生秋季研学打卡《天宠湖南》的序幕。

图片1.jpg

“万名学生看湖湘万年”研学活动。

据了解,作为“万名学生看湖湘万年”研学主要活动,截止今年11月底,长沙望城区各中、小学将组织2万余名学生分批观演《天宠湖南》。启动一周以来,《天宠湖南》研学观演人数突破4000人, 湖湘万年,一剧得之,《天宠湖南》已成为研学社会实践必看演出,被研学带队老师评价为“社会实践第一课”。

社会实践第一课,“鲜猛生活”大课堂

作为首部大型地方史诗剧,《天宠湖南》以宏阔的历史胸怀和眼光聚焦万年湖湘历史,攫取湖南历史上最关键时代选择、最光辉时代贡献、最共情时代献祭,向世人生动地展示:什么是湖南?湖南是怎样“炼成”的?湖南在中华文明史上独到的贡献何在?

图片3.jpg

学生在剧院门口等待入场。

全剧从万年历史中选取50个重大事件和时刻,再按“使湖南成为湖南”的标准,择取10个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回答了湖南何以成为湖南的历史追问,以艺术的方式,编撰了一部《湖南极简史》。全剧出场的湖南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逾50人,从屈原、贾谊到汉王、辛追,从李群玉、怀素、欧阳询到李白、杜甫、白居易,从周敦颐到朱熹、张栻,从王船山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从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秋瑾到毛泽东、蔡和森等,成了一场跨时代的名人大聚会。

《天宠湖南》以演出形式,鲜猛生活地展示湖南万年文化衍生、传承轨迹,尤其是对湖南人担当天下、命许中华形象刻画,是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次全新内容创新和实践。

图片2.jpg

研学团队合影留恋。

饱满的内容、鲜活的表达,《天宠湖南》也获得各中、小学老师青睐,深受学生喜爱,早在7月25日,以“湖湘万年正少年”为主题,获得600余位准大学生观演打卡, 9、10月又分别接待长郡湘府中学、长沙华益中学近2000位学生研学实践。

为研学实践打造了“鲜活”新样本

从整体看,《天宠湖南》是一本活的史、是一卷厚重的诗、是一次湖湘文化重磅输出,是一堂“鲜猛鲜活”的大课堂。

图片5.jpg

《天宠湖南》剧照。

在序曲,结合湖南发现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稻种和城垣,描绘了湖南作为“鱼米之乡”“天宠之地”的起源,在“屈贾岁月”一节,重新定义屈原与湖南的双向奔赴,对于湖南人精神底色的奠定;“大唐铜官”一节,再现湖南商贸繁荣,尤其是对铜官窑发明世界釉下彩,通过海上瓷路将中华文明远播,一个创新的湖南,一个走向世界的湖南、一个“大国工匠”“智造之都”的湖南跃然于眼前;“朱张会讲”以湖湘学派形成历史为脉络,刻画了周敦颐、“朱张会讲”等湖南人创始或发生在湖南的重磅历史文化事件,反映湖湘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再现千年前长沙版《清明上河图》;“湖南熟天下足”以“一丘田”历史事件为前奏,刻画了湖南人倔强再生的不死精神,创造“湖南熟天下足”供养天下的物质文明贡献;而其中,穿越大唐,让游过湖南、待过湖南的盛唐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穿越千年在铜官窑题瓷斗诗,展现了“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湖南诗词浪漫。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作为课堂教育重要补充,研学中如何实现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如何传统研学的 “孤闷”和形式主义,打造寓教于乐,书本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育人效果,可以说《天宠湖南》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创造了一个新的研学实践内容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4/60/132046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