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当自觉自信自强丨武冈市赤塘村: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王津 2023-10-26 22:47:47
时刻新闻
—分享—

QQ图片20231026212012.png

赤塘村的湘军鱼生态产业园。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邵阳报道

山塘内泉水汩汩流出,青黑色的鱼儿欢快地游弋其中;秋日里的翰岭茶场,与不远处的竹园交相辉映;一条条以茶、竹为主题的廉洁文化标语让人耳目一新......“生态环境真的好!”同行的记者不禁发出由衷感叹。

10月25日,第四届“湘”当自觉自信自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乡村振兴阔步行”全国网络媒体看湖南一行人走进邵阳武冈市邓元泰镇赤塘村,感受这个武冈市乡村振兴样板示范村“茶香四溢,生态渔村”的独特魅力。

“种茶+养鱼”生态致富“有门路

稻花飘散着香气,稻田里却藏着“秘密”。

在赤塘村“湘军鱼生态产业园”里,一群鱼儿正在游弋,它们与稻子共同生长,相辅相成,生机盎然,这就是其独特的“稻花田养鱼”模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赤塘村深入探索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养效益、维护生态发展等于一体的稻鱼综合种养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推行“稻鱼共养”、最大限度地释放“鱼米价值”,为村民打开“共富之门”的金钥匙。

“村里一共有11口鱼塘,1口做垂钓,3口来观赏,剩下7口用来做鱼苗培育。”讲解员指着村里连片的鱼塘向大家介绍,“村里的水都是来自威溪水库的活水,活水才能养好鱼嘛!”

2022年10月,湘军鱼生态产业园正式开始建设,以科研养殖、科研育苗为核心技术,利用水塘空间进行生态养殖。目前,该产业园建设标准化养鱼示范基地达86亩,稻鱼种养基地达520亩。

鱼跃赤塘之外,茶景也映入眼帘。

远处山峦起伏,近处茶树丛丛。“和渔业养殖一样,茶叶种植也是我们村一直以来重点打造的特色。”武冈市邓元泰镇党委书记李小银表示。近年来,紧跟乡村振兴的政策步伐,赤塘村还不断加大休闲观光栈道、茶园栽种、茶文化等工程建设,现已初步形成赏茶、研学、品茶、制茶、售茶、美食、休闲等一体化生态旅游格局,进一步提升了茶园规模效益。

“每年清明前后,武冈各大中小学的学生们都会来赤塘村茶园采茶、研学,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活动咯!”讲解员开心地告诉记者朋友们,“来这里休闲垂钓、品茗谈天,我们武冈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QQ图片20231026214151.png

赤塘村的竹园。

“科研+团队”产业发展“不用愁”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和科技加持。湘军鱼生态产业园的“秘密武器”,是更高标准的优质鱼种培育。

“这是同源‘四倍体鲫’,是利用红鲫鱼团头鲂远缘杂交制备的世界上首例两性可育、遗传性状稳定的同源四倍体鱼品系,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四倍体鱼种。”讲解员介绍,除了“四倍体鲫”外,产业园内还有湘军鲤、合方鲫、湘军抗病草鱼、杂交翘嘴鲂等鱼类品种。

自2022年10月开始,赤塘村便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刘少军合作,建立“湘军鱼生态养殖产业园”,利用水塘进行生态养殖,发展赤塘生态鱼产业。这些由刘少军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品种或改良品种,部分已获得了水产新品种证书,相关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赤塘村以“政府+科研团队+村集体”的水产新模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集成、示范引领,全域推广山塘和稻田生态鱼养殖,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生态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最终形成集产业、美食、旅游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从而真正实现生态致富、产业致富。

“我们的生活变好了,现在养的这些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肉质鲜美、投入产出比高,每年都能赚不少钱!”一位养殖户兴奋地告诉记者。乐哉鱼乎,乐哉人乎。现在,赤塘村的这片“小天地”,不再只是鱼儿欢腾的天地,也逐渐成为新农人增收致富的广阔之地。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4/60/132068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