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打开了从中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通道,如今,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跨越山海,再次实现中欧跨越大陆的“握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丝路上的班列》大型融媒体报道,记者跟随湖南中欧班列,记录下丝路上的动人故事,展现湖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步“走出去”的自信风采。
位于中白工业园的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朱丽萍 张必闻 陈奥男 明斯克报道
走进中白工业园,在园区中心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一抹熟悉的“极光绿”,这里正是工程机械湘军——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白俄罗斯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双方共建的中白工业园已走过十年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中白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工程。
2015年5月,中联重科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中资企业之一。经过8年的沉淀与发展,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已成为园区最大的制造企业、旗舰企业。
8年驰骋海外之路,有坎坷艰辛,也有荣光时刻。2022年,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公司被授予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斯莫列维奇区“年度地区最佳企业荣誉奖”、中白工业园“先进制造企业”。
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总经理袁勋。
如何更好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民心相通?如何在白俄罗斯留下好口碑,扩大湘企欧亚“朋友圈”,展现中国大国形象,成为了这些年中联重科一直在深思的问题。在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总经理袁勋看来,始终践行“至诚无息 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将“诚”做到极致,正是和中白员工携手共进,扬帆海外的筑梦之路。
砺炼: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排头兵”
抓住时代脉搏就是抓住了发展机遇,敢于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排头兵”,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
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隔不久,欧亚产业发展新走廊——中白工业园,这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诞生。
为了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工程机械湘军中联重科把目光投向了地处欧洲中心、境内有两条跨越欧洲交通走廊的国度——白俄罗斯。2015年,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应运而生。当年,中联重科成为了中白工业园首批入园企业之一。
如今的中联重科,是中白工业园内最大的制造企业、旗舰企业。
由中联重科生产的汽车起重机。
彼时,袁勋作为中联重科的一名技术人员来到海外洽谈合作,两年后,仿佛一种宿命的缘分,2017年,袁勋再次来到了明斯克,辗转成为了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的总经理。
语言不通,人员缺乏,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让身处异国他乡工作的袁勋,内心充斥着强烈的孤独感。袁勋坦言,“那时,感觉肩上的压力很大”。
这些年,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始终把人才放在了企业发展首位。“2017年,刚到公司时,员工加起来只有15人,中国员工仅3人。”白俄罗斯从事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稀缺。后期,为了吸引更多本地专业人才加入队伍,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不仅在网络上刊登了招聘信息,还定时精准搜索网络简历资料,并在地铁里刊登了广告。为了迅速融入当地,袁勋和团队成员们每天还积极地学习白俄罗斯法律与礼仪。
把控产品质量、招聘人才、积极研发、寻找市场……那段时间,为了尽快让公司迈上正轨,员工都很拼。不管是冬天夏天,还是假期,都始终坚守在自己岗位上。
敢闯敢干,才能“快人一步”。
2017年4月,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奠基;2018年5月,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也就在此时,一道新的难题出现了。
创业:从一片荒地到工厂矗立
从一片荒地,到工厂矗立,袁勋参与了整个建厂过程。“这个过程就像陪伴一个小孩成长,有付出、辛劳,也有成就感。”来白俄罗斯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至今让袁勋难以忘怀的,依旧是那段建设白俄罗斯生产基地的记忆。
那时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不仅面临生产困难,还有建厂困难。因为工厂设计在中国,而落地实施却要符合白俄罗斯标准,所以设计过程中碰到了两国环保生态要求等差别。令境况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还碰到了疫情,再加上白俄罗斯建设物资欠缺,项目面临重重困难。
遇山开路,逢水搭桥,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是中联人的担当。
“面对这样的境遇,当时想的是公司都派我过来了,我就要尽力做到最好。”为了满足白俄罗斯法律要求,袁勋和团队成员不断学习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反复和国内的设计沟通,并派出多批次人员积极寻找建设物资。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终于如期完工,竣工投产。
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装配车间。
如今,走进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人物分流,干净整洁,占地200亩的园区恢弘大气,办公楼、联合厂房、调试坪、能源中心等功能分区明确。从长沙发车,通过湖南中欧班列运送来的零件,历经多道工序后从这里出厂,投入到当地的项目建设中去。
采访现场,袁勋自豪地介绍,当下由中联重科生产的25吨、60吨汽车起重机在独联体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很受欢迎,今年销售额预计再创新高。
成长:加速奔向世界一流
目前中联重科不仅有多款世界级产品,还在智能、物联互联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中走在前列。
站在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装配车间里,环顾四周,一个在地面自主移动的绿色物流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袁勋介绍,整个车间运用了MES管理系统、AGV物流运输设备、智能化立体仓库等多个智能化设备,基本实现了物资输送和仓库储存的智能化。眼前自主移动的机器人,正是AGV物流运输设备。
“AGV物流运输设备的作用就是在装配工位缺少物资时,工人通过工厂内的按钮,去通知仓库,仓库管理员接到按钮信息后,把物资准备好,再通过AGV运送物资,把物资自动送到现场。”
“思想构筑未来”是中联重科的品牌核心理念,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技术是根,产品是本,中联重科深耕欧亚市场,同样如此。
智能化立体仓库。
装配车间内,正在运行的AGV物流运输设备。
这些年,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子公司的生产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中联重科的起重机运用到了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白俄罗斯国家体育馆等多个当地大型项目中,“湘”字号大国重器得到了越来越多海外客户的认可。
袁勋感慨地说,“很荣幸能够在中白工业园扎根,园区给予了我们这些居民企业很大支持,并对相关流程进行了优化。而作为中国与白俄罗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白工业园内的旗舰企业,从投身白俄罗斯市场,再到建厂,成为园区最大的制造企业,这段经历也深入体现了我们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近年来,一大批中联重科明星产品在世界各地惊艳亮相,掀起青睐“极光绿”的风潮。中联重科正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做主、做深、做透”的国际化原则,加速国际化发展和产业布局,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跨越。
除了中联重科白俄罗斯生产基地外,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联重科欧洲新工厂等有序运营、投产,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升级;在印度等地推出拖泵SKD散件新组装模式等,本地化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22年,中联重科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分子公司及营销、科研机构,100多个销售网点,30多个境外航空港,产品和服务已覆盖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两横两纵”的海外格局。
袁勋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中庸》中描述的将‘诚’做到极致的状态,是我不变的追求。”
未来中联重科将充分发挥研发、产品、制造及管理优势,以本地化制造中心为依托,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国内成熟产能转移,用“地球村”思维和“本地化”理念加速海外业务的模式变革,加快实现重点产品与市场的快速突破。
相关报道:
丝路上的班列 | 驶向明斯克 满载“湘”字号大国重器的中欧班列长沙发车
丝路上的班列丨从依赖进口到实现国产化,湖南工程机械产品越来越受国际青睐
丝路上的班列丨中俄线路轨道有何差异?记者带你直击中欧班列换装现场
丝路上的班列丨奥游丝路①:“鸡鸣”三国的边陲小城 书写丝路新奇迹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朱丽萍 张必闻 陈奥男
编辑:宋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