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字寻根之国庆特辑④丨“民”:立国兴邦的坚实底座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陈珉颖 编辑:王津 2023-10-04 22:03:51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与山相遇, 成“岷”,是绵延的山川。与金相遇,成“鈱”,是坚韧的钢铁。遇见王,又是“珉”,洁白如玉的石头,仔细雕琢则能成器。

这就是“民”,大好河山的主宰,历史的创造者,时代的雕刻家。

“民”字初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用一锐物刺目之形。对这个字形的解释,各种说法不一。

从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从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到荀子的“君舟民水”,中华上下五千年,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民”为何意

回顾“民”字早期的使用,《诗经·大雅·生民》中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意为,当初有先民能生下来,是姜嫄生的。为何能出生,是诚信祷告的结果,并祈求生子免无嗣。这里的先民应指周人始祖后稷,姜嫄是后稷之母。

被称为“三千年来之至宝”大盂鼎上的铭文有言“匍有四方,畯正厥民”,意味用先王的制度造福万民。

可见早期文献中提到民都是一片祥和。

图片

图片

▲“民”字溯源。

而在文字中,凡是民,或与民相关的字,都不再有损伤眼睛之意。“民”加“目”为“眠”,本义为闭上眼睛,引申为睡觉。“民”加“手”是“抿”,本义是略微合拢。“民”加“草”又是“苠”,表示草多没有间隙,也有合拢的意思。

由文字早期的使用,文字的组合,再看组词。

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唐高祖李渊给儿子取名李世民,寓意济世安民。

对“民”字内涵的理解与实践,在发展与演化中不断丰富,不断深入,最终成形得以一以贯之。而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化,记录了中华文化民本思远的最早萌芽与源远流长。

重民思想的生动演绎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曾说,民本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政治理念,它既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传统政治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周王自称“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但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继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现实动摇了人们对于神圣天道的崇拜。加之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从君主、大臣到学者,于“民”的认识都有了新的高度。

从孔子提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思想,到孟子讲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思想,标志着民本思想至此真正形成了。

在接下来的历史长河中,现实一次次验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如汉唐盛世。

基于秦朝快速亡国的教训,汉代统治者很早就接受了民本思想。西汉初贾谊建言:“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董仲舒进一步为汉武帝建言以民为本,提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这些思想对汉朝帝王强化民本意识、重视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初统治者也是如此。唐太宗以史为鉴,不仅常向臣下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明智地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他把国治、民存和君贤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有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到了北宋,理学家程颐指出:“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南宋理学家朱熹亦告诫统治者:“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当封建社会走向晚期,古代民本思想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在于“以天下万民为事”。或可看成是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

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

伴随五四运动,“民主”一词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其快速深入人心,或许与其跟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有很多共通之处相关。

西方政治家曾经将民主思想和制度概括为“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孙中山先生曾经主张将这一段话译作民有、民治、民享。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也是民本思想中,一切权力必须以人民利益与福祉为目标意义的另一种表述。

由古至今,从民贵君轻,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不仅贯穿始终,还随着时代不断蝶变升华。

讲到以民为本,不能不提以人为本。这两个理念,在中国历史上的渊源都很长。

“以人为本”是在2800年前,最早由管仲提出。《管子》一书“霸言”篇中,有这样的表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在古代,“民”是相对于“君”与“官”而产生的概念,是指集体。而以人为本的“人”,既指群体,也指个人,即要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利益、需求和发展。因而,“以人为本”是站在更高的立足点,把“官”与“民”都视作“本”的对象。

以民为本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实现真正的以民为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以民为本。

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将实现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有机统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从简单的指代一类人,到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一个只有五笔的“民”字,道出的不仅是人民中蕴含的巨大能量,更是国之为民的伟大梦想。不论其字体源起是否有争议,但其作为立国安邦的底座则无可争议。

你,我,皆是其中一员。

螃蟹稿文尾新图.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陈珉颖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4/96/131117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