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雪峰村。(资料照片) 田文国 摄
【村庄介绍】
会同县高椅乡雪峰村,镶嵌在雪峰山西南麓,最高海拔1438米,为该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被称为“云上雪峰”。全村6个村民小组,217户、683人,散居在雪峰山深处10多平方公里的沟岭间。该村曾是会同4个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42.2%。
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雪峰村帮扶工作队进驻,与村民一道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通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竹木加工产业,2019年,雪峰村脱贫摘帽。202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4年前的不到千元增加到1.5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
【蜕变故事】
11月7日,晨曦拨开云雾,阳光洒落雪峰山。
伍永发,雪峰村党支部原书记,喜欢在这样的清晨,漫步环村公路。
公路蜿蜒而宽敞,步履所至,眼前的红杉、绿竹、碧水,青砖、灰瓦、白墙,耳际的鸡鸣、狗吠、鸟叫,串成雪峰村多彩的深秋。
伍永发徜徉其中,将门前那条路、屋后那片林的故事,向记者娓娓道来。
雪峰村的公路。(资料图片) 田文国 摄
门前那条路
——山路一通,乡村变了模样
从2000年到2020年,当了20年村支书的伍永发,曾被村里的路,“堵”了许多年。
雪峰村地广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以前,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各组之间仅靠不足半米宽的山路连通。
那时,每逢入户走访,伍永发从村头走到村尾,仅打个来回就得花上一天时间。若碰上大雨或是冰雪天气,还得备上干粮,在村民家过个夜。
如有要事需召集村民开会,伍永发得提前两天发通知。因为村里较远的那几户,就算一路小跑赶到村部,也得花上近2个小时。
全村最宽的一条山路,要数穿村而过的县道。
连接村外的一趟班车,从县道经过。
“那时的班车司机,我们不叫他‘司机’,而叫‘瓦匠’。”伍永发说。
原来,因山路坎坷,班车司机在运输途中常需多次熄火下车,有时是清理道路两旁挡住视线的树枝或杂草;有时是搬来石块、担来泥土,填平路上的大坑;还有的时候,车辆发生故障,司机和乘客协力,有的用麻绳拉车身,有的在车后推。
“几番倒腾,司机常常弄得身上又是泥又是水,可不就成‘瓦匠’了?”
让伍永发望“路”兴叹的,还不止于此。
因交通闭塞、村子贫穷,村里30%的村民从出生至年老,都未曾迈出村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少原本计划嫁进村子的新娘,被吓跑。当时村里每4个男青年中,就有1个光棍。”伍永发说。
伍永发曾多次争取修路建桥,卸任后仍为此奔走。但因经费等原因,无奈作罢。
直到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拂雪峰山,“堵”在伍永发心口的路,通了。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带领下,村里硬化了通组路、入户路,新建了林区产业路以及环村公路,修建了灌溉水渠、防洪堤、拦水坝、排水沟。农户改造了破旧房屋,接通了自来水,用上了抽水马桶,连上了信号稳定的网络。
最让伍永发感到欣慰的是,锣鼓喧天声中,村里不少男青年掀起了新娘的红盖头。
伍永发(右)在村里的南竹加工厂工作。雷鸿涛 摄
屋后那片林
——南竹开发,农产品走出大山
种点水稻、喂几只鸡鸭、养二三牛羊,看似娴静淡然的农家生活,对于世代生活在雪峰村的村民来说,却满眼都是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务农。一年到头忙活下来,也仅够糊口。”伍永发说,“村里也没什么产业,工作队进驻时,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如何走出贫困?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瞄准了漫山遍野的南竹。
雪峰村,除海拔较高外,还拥有独特的地理坐标——位于怀化的洪江、会同与邵阳的绥宁、洞口等四大“竹海之县”的交会点,坐拥数万亩竹林。
南竹生产周期短,再生速度快,可利用性强,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宝贝”。
然而,早些年,因村里交通不便,南竹难以大规模向外销售,村民只能眼睁睁看着成片的南竹烂在山上。守着“绿色银行”的村民,年复一年过着清贫日子。
路一通,改变随之而来。
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2019年,雪峰村引进溆浦雪峰山竹业有限公司,与村致富能手和村集体联合成立雪之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办南竹加工车间。2022年又引进浙江省九川竹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南竹资源,生产干簧片、竹丝、竹地板等竹家具制品。
村道旁,南竹加工车间机器轰鸣。雪峰村40余名村民,其中包括20余名脱贫户,忙着将南竹锯成节、破成片和丝,打包装车。每天,约30吨南竹制品从这里出发,销往沿海地区。
“今年,我们累计通过发放薪资、采购南竹等,带动周边村镇农户增收700余万元,加工车间产值预计可达1000万元。”雪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林道华告诉记者。
林道华,土生土长的雪峰村人,在外经商多年。2019年,得知村里要建设加工车间,他第一个报名入股。次年,林道华接过伍永发的接力棒,“林老板”成为“林书记”。
“我们计划对竹成品生产进行技术升级,搭乘怀化国际陆港班列,让雪峰村的农产品,出口至欧美、东盟等地。”林道华说,“届时,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以上。”
微风轻拂,屋后的竹林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稚子在其中嬉戏打闹。
【村民感言】
脱贫户雷运礼:
以前在家种田,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外出打点零工,交通、住宿等开销不少,辛苦一年也赚不到什么钱。到村里的南竹加工车间工作后,月收入将近5000元,还离家近,骑摩托车2分钟就到了,感觉蛮好。
党员邱平:
以前我在深圳一家鞋厂当厂长,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前几年回村时,发现村里的路修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乡村旅游也红火起来了。我看准商机,把两层老房子改造成民宿,10间客房,常常爆满。
村民伍荣华:
“我家住在雪峰村,青青松竹,袅袅炊烟,大山深处贡米香,绿色环保味新鲜……”《我家住在雪峰村》这首“村歌”,是我和文艺工作者一起创作的。这首歌唱出了雪峰村的新变化、新光景,也唱出了我们每一个雪峰村人的新生活、新期待。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畅 雷鸿涛 赵志高 朱毅 胡江勇
编辑: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