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长沙报道
“我也曾经有过迷惘。刚过完生日,接到下乡的消息。要离开学生和同事,告别繁华的都市,熟悉的一切,都要按下暂停键……”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数字乡村。原以为偏离了方向,其实更近了。我只是换了一种不同的方式继续前行……”
随着音乐响起,一个高校教师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徐徐展开。负责该剧舞蹈编排,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剧表演教研室副主任高倩介绍,“《春泥》是根据我们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驻村工作队真实故事创作而成。”
该剧介绍了驻村工作队在两年时间里,凭借他们具备的文化和艺术的能力,让帮扶的邵阳洞口温塘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大业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高倩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舞蹈。
创作 用心记录一个乡村振兴故事
2021年5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驻进温塘村,驻村以来,工作队策划“数字乡村”活动,开设积分超市、爱心菜园,改变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助力温塘乡村振兴。
“这是一个值得搬上舞台的故事。”为了记录好这个故事,今年2月,这部音乐剧导演、发起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剧表演教研室主任敖淳和同事,跨越300多公里,从长沙到温塘村,跟随着驻村干部的脚步走访记录。
连日的走访,他们感受颇深,无论是驻村干部策划的“数字乡村”活动,还是坚持医保缴费清零,防范村民因病返贫,又或者创建广场舞队凝聚村民,活跃村民业余生活……都能让人感受到欣欣向荣的面貌。
“必须记录!”说干就干,敖淳、高倩等四位老师组成团队,敖淳担当导演、作曲,高倩负责舞蹈编排,老师刘晓飞负责编剧、老师刘天真负责表演指导。
敖淳老师带着同学们排练。
从编剧、舞蹈编排、作曲、排练、舞美、灯光……创作从今年2月开始,到9月音乐剧才基本完成,作品目前是20分钟,演唱形式上包含了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和合唱,表演形式上独舞与群舞的相融合一,给观众带来丰富的听觉、视觉体验。
“围读完剧本,心里一阵暖呼呼的。”戏剧学院音乐剧表演专业学生张俊英在《春泥》饰演和主人公互动较多的梁阿婆,通过参演此次音乐剧,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了解到一支驻村工作队奉献故事,对她来说听了一堂特别的教育课。
作品为什么叫《春泥》?灵感来源于团队在温塘村看到的一个画面,2月冬季的温塘有些荒凉,路边的稻田早已收割,水已干涸,泥里留下稻茬,但在村民的笑脸里,数字乡村的建设里,他们感受到了源源的春意。
“春代表着希望,泥土里孕育着新生,《春泥》能看到村庄的欣欣向荣。”高倩表示,另一层寓意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愿作春泥的驻村工作队队员。
《春泥》入围了2023年第八届音乐剧学院奖团队组复评。
精心打磨 作品登上全国舞台展示
“精心的打磨,也让作品被更多人所看到。”高倩介绍,《春泥》入围了2023年第八届音乐剧学院奖团队组复评。
音乐剧学院奖是我国音乐剧领域的权威专业奖项,本届“音乐剧学院奖评”共收到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匈牙利、波兰等10个国家106所国内外高等院校和专业院团的360余部报名作品。
“参赛作品中,不乏知名演员和已经进行了全国巡演的大型商业剧目,我们能够进入复评,也是对我们整个创演团队和作品的认可乃至学校音乐剧表演专业的肯定。”高倩表示,能登上全国舞台展示,也得益于学校对音乐剧表演专业的重视与培养。
1998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就开办音乐剧表演专业,招入第一届音乐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四年制中专)当时命名为“民族音乐剧班”。2008年,专业落户戏剧系,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开启了我院音乐剧表演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从2011年开始,戏剧系每年招收五年制初中起点与三年制高中起点两个层面的音乐剧表演专业大专的学生。
高倩介绍,多年来,学院创作了《同一个月亮》《风华正茂》等原创大型剧目,推出了《我心如雁》《冰雪情》等原创小型剧目。
《春泥》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停止。高倩说,他们第一期的目标就是把它做成一个短剧,大概半小时之内,但还定下了一个长期的目标,未来想做成一个大概80分钟左右的长剧。“因为乡村振兴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说、值得说,我们的短剧也埋了一些伏笔在里面。”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编辑:秦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