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自古以来,长沙从不缺乏对“匠心”的追求。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礼器四羊方尊,采用的整体浇铸工艺炉火纯青,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轻若烟雾、举之若无,充分印证了古代长沙工匠的精深智慧、精湛手艺、精美创造。
长沙是一座蕴含工匠精神底蕴的“工匠之城”,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工匠典范。从“工程机械之都”到“智能制造之城”,无不流淌着长沙的“工匠精神”基因。
如今,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篇章,长沙以城市之名致敬工匠——4天前,长沙市召开“长沙工匠”颁证仪式暨“大国工匠”选树培育动员大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707名产业工人被认定为“长沙工匠”。
▲“长沙工匠”代表上台领取证书。(长沙市总工会供图)
工匠土壤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长沙,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
当砌墙工有没有未来?孟德良的职业之路给出了答案。
1999年,他踏上“砌匠”生涯。通过勤学苦练,2018年,孟德良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决赛,赢得季军,帮助湖南队夺取一等奖。2019年7月,孟德良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0年,他获得了长沙市政府给予的个人奖励100万元。
2021年,以孟德良名字命名的“德良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传承工匠精神有了新载体。
▲孟德良获长沙市100万元奖励。(长沙市总工会供图)
“技术工人成长有通道”“只要肯钻研就会成长成才、发光发亮”……不只是孟德良一个人,放眼整个长沙,政府、企业携手共进,在提升待遇、畅通发展通道上共同发力,让产业工人更有成就感。
长沙产业工人工资分配、正常增长、长效激励机制正加速健全完善,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实现合理增长,“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鲜明导向在长沙上下树立起来。
培育“工匠精神”,必须优化工匠生态,为更多年轻工匠成长提供优质土壤和环境,让“工匠”成为年轻人追星的目标。长沙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汇介绍,长沙要广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讲好“工匠故事”,树立工匠楷模,以杰出工匠、技能大师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感召劳动群众、引领社会风尚,激励每个劳动者靠钻研掌握本领、以奋斗成就梦想。
▲长沙市2022年“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钳工比赛现场。(长沙市总工会供图)
工匠“摇篮”
《考工记》有言,“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如急于求成、偷工减料,所造弓就会有“斫挚不中,胶之不均”的毛病,容易被折断。
育人才,如造弓。一丝不苟,方能由工成匠。一直以来,长沙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升级拓展劳动技能竞赛项目与规模,重点建设项目、星城杯、十行百优等竞赛覆盖工种超100个,参与职工超百万人次。
在长沙,一批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涌现出17名全国技术能手、195名省级竞赛优胜选手、59名市级行业状元、531名百优工匠。目前,全市选树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9个、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32家,组织师徒结对8000余对。
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应对新的挑战?“市总工会将联合多部门,精心组织实施‘长沙工匠’铸造工程,引导产业工人汇聚长沙、扎根长沙、建功长沙,让一批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白云表示。
12年时间,宋亚从一线普通焊工蝶变成焊工“培训师”“现场工程师”,可以说是“长沙工匠”铸造工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2011年,宋亚入职中联重科做焊工。2015年,首次参加长沙高新区技能大赛,就夺得焊工赛项第一名。2017年,他在长沙市第十六届星城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行业竞赛状元,是全市最早的一批职业技能状元。12年来,宋亚拿下的国家、省、市奖项数不胜数。
这些年,从提高自己技能到帮助别人提高技能,宋亚一直在改变和挑战自己。
宋亚参加了长沙市总工会组织的学历提升班,通过5年学习,由中专学历升格为本科学历。
2022年下半年,中联重科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宋亚领衔培养了技师25人,高级技师12人,其中有3名工匠。
▲“长沙工匠”颁证仪式暨“大国工匠”选树培育动员大会现场。(长沙市总工会供图)
“我们致力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建设有效机制,推动技能工人想成才、能成才、人尽其才。”长沙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彭鉴西说。
为在“星城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中涌现出来的500多名技能人才发放奖励补贴1362万元;组织和引导各类技能人才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奖励“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17人,发放奖励补贴1890万元;最高奖励全国技术能手个人100万元、培育单位50万元,奖励行业状元和长沙工匠每人6万元、3万元……
瞄准率先建成高技能人才强市的目标,长沙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锻造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
拥抱工匠
长沙为什么能源源不断涌现技能大师?究其原因,一方面,长沙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产业实力;另一方面,长沙素来尊重、爱护技能人才,近年来更是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生态。
在政策上,长沙从顶层设计入手,改革体制机制。2022年9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再出16条政策,礼遇“长沙工匠”。政策措施涵盖政治关怀、成长激励、生活关爱三大方面,既有“真金白银”的奖励,也包括对优秀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职业发展及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柔性关怀”。
“孩子如愿进了一所好中学,了却了我的心愿,多亏了好政策。”广汽三菱职工孔令宏感慨道。
孔令宏在湖南省2016年“十行状元、百优工匠”汽车修理工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技术能手称号。按相关政策,2022年秋季,孔令宏的孩子免试入读长沙经开区辖区内一家公立优质中学,让孔令宏倍感温暖。
在长沙,“爱惜工匠,尊重人才”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围绕职工就业、技能、心理、婚恋、托管、文体、养老等现实需求,长沙正加快提升工匠生活品质,在竭诚服务工匠上走在前、作示范。
“新人”唯有养出一颗匠心,才有机会成为能工巧匠,而“老师傅”唯有精益求精,才有机会成为“大国工匠”。
2023年3月,15米级盾构机“星盛号”成功下穿古建筑、湘江大堤、破碎带、浅覆土等高风险源,顺利打通湘雅路过江通道。这背后的功臣,是长沙工匠的杰出代表、全国首届盾构工匠——张帅坤。
大直径盾构机是“国之重器”。“15年前,我是一名盾构司机,用的是进口盾构机,处处被‘卡脖子’。而现在,在团队努力下,生产出性能、价格完胜国外品牌的国产盾构机,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为此而自豪。”
转岗钻研技术后,张帅坤创造性解决多项填补行业空白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主持研制国际先进的大直径盾构机,助力国家重点工程智能建造。
通过加强引领、完善制度、丰富平台、选树典范,长沙工匠培育体系已初步形成,正深入实施“大国工匠培育工程”,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创新,不仅源自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源自生产一线的工匠和技师。眼下的长沙,正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我们有理由相信,杰出工匠竞相涌现,定会为这座“智造之城”赋予强大能量。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彭超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