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⑤丨凤凰竹山村:石成金与节节高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龚子杰 彭浩 编辑:李意一 2023-11-05 11:16:5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让时间有温度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深藏的力量被唤醒。这是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从封闭保守落后到文明开放自信,十八洞村创造了湘西苗寨千年发展史上的奇迹。更可贵的是,这个奇迹并不是一个村子的“独角戏”,而是一村带百村、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的“群像戏”。在“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际,在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融媒体报道。我们以十八洞村为原点,向着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出发,深入采访花垣、永顺、保靖、凤凰、吉首等多个村庄,展现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的共富生态,讲述湖南村庄的十年之变。

图片1.jpg

在漫长的时空长河里,苗乡竹山村一直在等待某种召唤。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斌 摄影 龚子杰 视频剪辑 彭浩 凤凰报道

湘西凤凰竹山村,更火,更红了。

文旅之手正在重塑这个已有500年历史的村寨。以至于,这里每时每刻发生的变化让竹山村的乡亲们感慨,“这三年(的变迁),抵得上过去三百年。”

苗乡竹山,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十月底的竹山,有故事、有调性:苗岭无边界温泉泳池、星空露营基地、竹山乡居民宿、竹山酒庄,是这里随处可见的时尚元素;全部由村民扮演、反映苗族婚俗的沉浸式体验剧《竹山有喜》,村居门楣随处可见的大红喜字,以及安顿在村民家里的“媒婆宴”“新郎宴”“新娘宴”,让游客抬头见喜、感受传统文化、品尝苗家宴的同时,还传递着竹山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蝶变之喜,倾诉着竹山人摆脱穷困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微信图片_20090101004921_conew1.jpg

“我在竹山等您”。

“沉默的翅膀”等待召唤

凤凰有两只翅膀,一只在古城,一只在苗乡。然而,在漫长的时空长河里,苗乡竹山村一直与沉寂为伴,一直在等待某种召唤。

“竹山竹山山连山,走东跑西上下山,出门没有十米平,崎岖不平尽是坎,六月用水贵如油,溪里无水干死牛。犁耙跟着雷公跑,三年难逢两年收。”这是曾经深度贫困的竹山村的真实写照。

那时,竹山村作为一个纯苗族聚居村、移民村和深度贫困村,全村310户125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74人,是湘西州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让它和世界接轨的时间节点,指向2013年。

2018年,这里更是深度上演了一场扶贫攻坚接力赛:

是年3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凤凰县住建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立足资源特色,走出了一条文旅扶贫奔小康的好路子。

古老的竹山村逐渐有了新变化。“四年前住在这里好痛苦,出去要走羊肠小道绕好几公里到码头。”村民说。

现在,昔日狭窄、险峻的进村道路,被改扩建成国家三级旅游公路,彻底打通了竹山与外界联通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7月,凤凰旅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接过重要的一棒进场。他们在竹山景区及民宿先后投入资金5741.96万元,开发了一系列“实景”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住民宿、游苗寨、观农耕表演的过程中寻觅乡愁、愉悦心灵……

微信图片_20090101005558_conew1.jpg

声名鹊起的竹山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

络绎不绝的游客,让竹山“活”起来。2022年,竹山村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820元增长到2022年的1.9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5万元。

还斩获多项殊荣: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P1611722_conew1.jpg

每天上演的沉浸式体验剧《竹山有喜》,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声名鹊起的竹山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来自龙山的游客廖辉就是看到朋友圈后第一次到竹山村来游玩、住民宿,“好兴奋,昨天来走了一圈,感觉住在这里的人真幸福!”

这里俨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磁场:外村乡亲来竹山就业了,粤港澳乃至全国的游客来这里打卡了,甚至来自法国、意大利的游客也慕名到访这个“半坡村落”了……

磁芯,来自距此不足百公里的湘西十八洞村。

多次前往十八洞村“取经”

“没法不幸福”的竹山村民现在收入有“三金”:薪金、租金、股金。

“村民上班有工资,闲置房、闲置地出租给我们有租金,年底还有分红。”湖南省民宿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景区协会副会长、省文化旅游促进会副会长、凤凰旅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顺心说。

竹山之所以成功,在于牵住了牛鼻子,即“社区式(指居民与景区共生一体)旅游运营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协调景区开发和原住民的利益” 。

这个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十八洞村绘就的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宏伟画卷,如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推动村落发展,给了起步之初的竹山村启发。

曾经多次前往十八洞村“取经”的张顺心说:“现在,竹山村和十八洞村互动频繁,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2023年6月,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湘西召开,意在总结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

期间,与会代表前往“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以及竹山村等立足资源禀赋、走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乡村振兴湘西样本的村落考察学习。这让十八洞村和竹山村再次走在一起。

回到起初,有了他山之石,张顺心带领团队在竹山村创新打造旅游产品的同时,将村内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吸纳村民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村民在景区上班,打工不出村,致富在家门”。

P1622442_conew1.jpg

在竹山,每个村民、每栋房屋,甚至一草一木都成为竹山旅游开发的借力者。

竹山村民、“演艺村长”吴旗榜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村里做“拦门酒”演员,每月工资2200元,他说:“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业,好得很!”

旅游开发,也“开发”了村民吴国安家的牛。在竹山村农耕文化展示区表演犁田的它,成为“全国最‘牛’的牛”,拿“年薪”4000元。

这对村民们震动很大。几十年来,大家做着同样的事,如今却有着不一样的含义。是什么力量能够点石成金?是什么技巧做到精妙包装?

在凤凰旅投、村两委的推动下,市场和营销双手舞动,在竹山,每个村民、每栋房屋,甚至一草一木都成为竹山旅游开发的借力者。

P1622253_conew1.jpg

竹山村给老年人工作机会,留住年轻人回乡的根,让老人老有所养,发挥了村民在传统村落中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寨子里给游客表演颠簸箕的大娘,还是打着小旗如数家珍的导游大姐,“每月工资2000多元,我们给老年人工作机会,留住年轻人回乡的根,让老人老有所养,发挥了村民在传统村落中的推动作用。”张顺心说。

反观村民对旅游开发的认识,对张顺心的认同,从他们对游客、甚至是景区摆放的几十个景观陶罐看得出。

微信图片_20090101004600_conew1.jpg

陶罐反映了村民对旅游开发的支持相当大。

“景区开发了三年,陶罐摆了三年,你看看,至今没有一个破损,没有一个拿走用于腌咸菜,还擦得光光亮亮的,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支持相当大。”陪同记者走在竹山的角角落落,不时和迎面走过的乡亲们聊上几句的张顺心感慨。

竹山村的和谐和红火,还点燃了大家的干事和创业激情。在寨子里陪同记者采访时,张顺心遇到了村支部书记。两双大手握在了一起,“老伙计,今年势头不错,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竹山村模式”声名远播

没错,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何迈向乡村振兴?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好消息是,这个问题,竹山村已经有了答案。

在张顺心心里,“往大里”说,在竹山村的实践中,山水资源是依托,社会资本是动力,商旅业态建设是重点,共同富裕是目标。

微信图片_20090101004315_conew1.jpg

通过深度挖掘民族特色文化等实践,竹山村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模式。

通过深度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合理规划、有效利用民俗资源,精心打造独特的文旅“场景”,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共同创业,竹山村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模式。

拳头产品“爱在竹山”景区、竹山苗岭无边界泳池、竹山乡居民宿、星空露营基地“四个业态”全新推出,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可以说是吃透了竹山村的农村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民间习俗等资源,实现了活化利用。

“往小里”说,服务还得跟上,细节还要提升。在每日上演三场的竹山剧院,演出完毕,张顺心还在给全体演职人员复盘,改进演出节奏问题。

对民宿管家的培训也开展了很多轮,体会到“知行合一”的龙金叶说:“我是本地村民,原来在家带孩子。以前民宿如何运营靠自己摸索,现在培训后摸到了门道。”

眼前的竹山,沱江蜿蜒流淌,竹山乡居63栋独栋民宿面朝江水,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这个如今已成湘西最大集群的民宿,原本只是闲置的民房。成为民宿的契机,缘于张顺心他们“第一次只能开皮卡车进来”,看到第一抹阳光打在石头墙上的时候,脑海里的火花也一下点燃了

——悬崖边打造民宿村!

而且,以竹山村辐射周边的旅游版图正在扩大:凤凰旅投在老洞露营基地投入建设资金214.34万元;在长潭岗休闲度假村投入建设资金1033.34万元。

一条乡村振兴旅游专线呼之欲出:长潭岗度假区→老家寨→竹山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竹山乡居(旅游民宿)→花垣十八洞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在竹山村的“宏图大业”蓝图中,村1组、3组已从山区变景区、旧房变新房,村2组、4组围绕旅游做特色农业服务的大文章已经开篇:2组突出种植迷迭香中药材产业,已种植140多亩,今后还将发展观光型农业……

微信图片_20090101004610_conew2.jpg

不少年轻人回来了,传承非遗技艺,还成为非遗产品的直播达人。

年轻人也成为竹山村长远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为此,竹山村通过文化创新引进项目资金100万元,成立非遗产业合作社,建立家庭非遗作坊,20余名非遗传人获得稳定收入。

“不少年轻人回来了,传承非遗技艺,还成为非遗产品的直播达人。”36岁的竹山古寨景区经理伍艺指着背后编制屋里跟着老人学习的回村姑娘说。而她自己,也是众多竹山村返乡就业者中的一员。

入夜,群山环绕中的竹山村灯光闪烁。浩瀚星斗下,深山苗寨的山乡巨变静静铺陈,与十八洞村一样,成为当地一颗耀眼的星。

相关链接: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①:十八洞村:巨变与感恩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②:十八洞村:振兴与共兴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③ : 花垣沙科村:“藏不住”与“要起飞”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④丨吉首夯坨村:原生态与“新玩法”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龚子杰 彭浩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5/97/132311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