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⑥丨保靖国茶村:金叶与兴业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秦楼 徐士洁 钟家英 编辑:高芹 2023-11-06 09:52:45
时刻新闻
—分享—
00:00
00:00

编者按:让时间有温度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深藏的力量被唤醒。这是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从封闭保守落后到文明开放自信,十八洞村创造了湘西苗寨千年发展史上的奇迹。更可贵的是,这个奇迹并不是一个村子的“独角戏”,而是一村带百村、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的“群像戏”。在“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际,在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融媒体报道。我们以十八洞村为原点,向着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出发,深入采访花垣、永顺、保靖、凤凰、吉首等多个村庄,展现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的共富生态,讲述湖南村庄的十年之变。

b74a5293292147d59304f2037cff17d9.jpg

深秋的清晨,阳光洒向国茶村,一栋栋木质民居错落有致,村道纵横交错。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摄影 秦楼 徐士洁 视频剪辑 钟家英 配音 高芮 湘西报道

湖南武陵山脉深处的国茶村,距十八洞村70公里,居其东北方向。

国茶村是保靖县人均收入较高的村之一,全村家庭作坊和茶厂达80余家,茶叶基地1.5万余亩,2022年,仅春茶产值就达8000多万元,更是湖南省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与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

一连串让人惊讶的说法,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沿着蜿蜒的网红公路盘山而上,我们来到了国茶村。

穿过寨门,转角,豁然开朗,一栋栋木质民居错落有致,村道纵横交错。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种满了茶树。深秋的清晨,勤劳朴实的采茶人正系着竹篓,飞舞着双手采摘一片又一片嫩绿,苗家阿婆坐在暖阳下缝着针脚,孩子们嬉闹着,好一幅田园山水画卷。

“短短十年,换了人间。”国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忠正自豪地说,茶旅融合令国茶村的茶山焕发新色彩,每逢节假日,这里人来人往,游客们在此观茶山、采鲜茶、品香茗。2023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茶与旅游的融合,像两种元素间的化学反应,催生出新的业态,将国茶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而国茶村的新故事,则与十八洞村深深相关。

a89ca997205b4871a829b65065d3c642.jpg

经蜿蜒的网红公路盘山而上,到顶,便能见到国茶村的寨门。

e0e4b81e05464563b566245d1f593e9f.jpg

茶树上的露水刚蒸发,日头也不,正是采秋茶的好时候。

一转十八洞: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说起国茶村,总绕不开保靖黄金茶。

保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葫芦镇党委书记龙婵说,国茶村是喝茶人朝圣的地方。石忠正笑着补充道:“是保靖黄金茶的‘布达拉宫’!”

他们两位敢于这么定位,国茶村自然有底气。据《保靖县志》记载,保靖黄金茶在清嘉庆年间被钦定为贡茶。国茶村茶叶种植、制作历史已达300多年。当地苗族人民将茶花仙子作为主神置于神龛上来供奉。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品质极优的保靖黄金茶。然而,位于保靖县东南部的国茶村是典型的山村,1900多名村民散居在山谷中。大山连绵不绝,一度阻挡了国茶村人与外界沟通的脚步。曾经,村民有钱买个摩托车,还骑不到家门口,只能露天停在离家千余米的村主干道上。

石成燕的家,距离茶园只有一缕茶香的距离。

说起路,石成燕记忆深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石成燕之前进出家门的常态。石成燕是保靖黄金茶产业户,住的地方较为偏僻,通往家中的路也是一条“挂”在斜坡上的黄泥巴路,家中的茶叶产业也因出行不便,受到了不少影响。

“以前我们的客户还要绕古丈、吉首才能到我们国茶村,遇上天气不好,根本上不来。”石成燕说。加上村寨里没有茶业加工厂和茶业合作社,乡亲们加工鲜叶或是销售茶叶要担着担子步行到十余里之外,不仅辛苦且成本高、售价低,遇到鲜叶积压,辛苦就白费了。

彼时,脑子活络,手脚勤快的石忠正早已走出大山,在外打拼多年,靠着建筑业和餐饮业在城里安家生活。只是,喝着老父亲炒制的手工茶长大的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份乡愁。

2013年底,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从十八洞村吹向了全国,也吹动了离十八洞村仅70公里远的国茶村。尽管从未去过十八洞村,但正在老家过年的石忠正坐立不安,思考再三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回村发展茶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4年,石忠正拖家带口又回到苗寨,担任了村主任。刚上任,他就独自一人跑到十八洞村转了一圈,啥也没说,回来就筹资办起了保靖一品香黄金茶专业合作社,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并自费给村民请来茶叶专家讲授种茶、培管、制茶技术。

问起缘由,他只说了两个字:取经!便憨实一笑。

cc64ba7ae0d34f7da5cdd45af0ab1685.jpg

国茶村村民龙小辉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创办茶厂,家庭年收入可观。

0.jpg

白天新鲜摘下的茶叶不能过夜,当天就得进行杀青、揉捻及烘干。

二转十八洞:两队人马驱车去取经

国茶村是古老茶叶品种原产地,经过十多年规模化发展,茶树走出深闺,目前发展到1.5万余亩,人均6亩,家庭作坊和茶厂达80余家,不少村民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每到茶季,村部楼前、晒谷坪都会成为临时的茶叶交易市场。”石忠正说,在国茶村晒谷坪,各地客商摩肩接踵,一辆小货车、一个钱包、一台秤,是茶叶交易的标配。

“村里的孩子一般从3岁起,就会泡茶。”村民不仅种茶、采茶,还会制茶、品茶。保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葫芦镇党委书记龙婵说,2018、2019年保靖黄金茶茶王争霸赛,2020年保靖黄金茶“斗茶会”均在国茶村胜利举办,茶文化得到提升,“国茶”品牌逐渐形成。201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9200元(其中保靖黄金茶带来的收入14000余元)。

环境好,生态佳,文化厚,这些都是国茶村的优势、特色,由此也吸引了许多茶商、茶客前来。但是,道路、食宿、规划等方面的短板也比较明显,与国茶的名声形成了反差。

绿叶变“金叶”的同时,茶山也要朝着“景山”和“金山”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一定要抢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的大好机遇,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以茶旅融合助力国茶村开启新大门。”国茶村发展茶旅融合的方向明晰。

可光是纸上谈兵,谁也不知道茶旅融合的第一口“螃蟹”该怎么吃。作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驻村“老兵”,州委组织部驻国茶村第一书记周陆云心里明白,作为保靖黄金茶的主产区,国茶村茶产业发展成熟,但要带领茶农们放下锄头,捧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这担子不轻。

坐在火炉边,蹲在茶树旁,走在村道上,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捧着初心,聊一片“叶子”的事、聊茶旅融合的事,也聊心事。

怎么干?还是取经!于是乎,这次换成两队人马驱车前往十八洞村。

时隔7年,再到十八洞村,眼前的景象让石忠正为之震撼,昔日的泥巴地换成了青石板、沥青路,黄桃、猕猴桃基地相继建立,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

“回来后我们就做了5年发展计划,努力打造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悟茶、垂钓、露营等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生态游、富养游、茶园游、民宿游等特色乡村游,逐步走出一条茶旅文一体化发展之路。”周陆云说。

“支部带动、产业推动、项目拉动、文旅联动”,两年来,国茶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近3000万元,实施了网红路硬化、公路升级改造、人居环境整治、人饮工程、亮化工程、露营平台、村史馆、观光休闲亭等多项茶旅人文景观,整村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七星广场、陶艺古窑、七口古井、茶庐、茶园游步栈道、精品茶叶示范园、茶艺多功能中心、陶艺制作体验馆……一套“组合拳”打出后,国茶村集观茶、采茶、悟茶、垂钓、露营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拔节生长,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2022年,国茶村实现保靖黄金茶及附加品产销两旺,仅春茶产值就达8000多万元,带动整村496户1932人人均增收40000余元。

始于保靖黄金茶,又不止于保靖黄金茶。如今,我们看到茶农已经开始循着茶旅融合这条路径探索尝试。

cbc978664d7542819027c6c74b5fbb85.jpg

如今,国茶村循着茶旅融合这条路径,带来了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革新。

e946f3d803ea4ab29cf22b334c0b5255.jpg

整体俯瞰是一片茶叶形状的茶庐民宿,与周边茶园融为一体,成为了游客打卡的网红地。

三转十八洞:取之不尽的精神养料

从高空俯瞰,国茶村的一条条沥青混凝土公路交错延伸,通向幸福的远方。

近年来,国茶村紧紧依托保靖黄金茶特色产业,经过多年摸索发展,已逐步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小村庄蜕变成今天的产业大村。这是以茶为抓手,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也是植茶成为绿水青山,继而变成金山银山的典型。

茶叶不仅富了村民的“口袋”和“脑袋”,还给村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思路,不少村民在村里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在家里当“老板”。

“我家有16亩茶园,一年下来,除去各项开支,今年得了8万多元,比在外打工要强得多。”在最美农家石海明家的院子里,新建的木质楼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49岁的他,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幸福笑意。

走进葫芦镇国茶村茶农石明祥家,精致的荷花池里,荷花开得正艳,庭院还有绿植、秋千,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2020年底,石明祥花4万余元,将自家的4间房改造成民宿,成为村里第一个创办民宿的人。30多岁的石明祥不善言谈,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我看好村里的旅游发展。”

村民石泽贵年轻时在部队炊事班工作过,有着不错的厨艺。今年国茶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资金政策,帮助村民改善居住环境,支持旅游发展。石泽贵抓住机遇,硬化自家坪场,添置了餐桌椅,国庆节期间,他的“食尚农家乐”每天都能开好几桌。

村口古色典雅的七星广场平坦宽敞,陶艺古窑散发着岁月的沉香,入户路干净整洁,路旁各色小花随风摇曳,一栋栋舒适宜居的木质民居脚楼排列有序,门前有茶园,屋后有菜园。一口口精致的古井分散在村中显眼之处……

走进茶园,绿意涌动,阵阵茶香扑鼻而来。深红色的游步栈道上,游客来往,散步、拍照或跳舞。而茶园里劳作的妇女,不时哼起苗歌,如百灵之音婉转,声声绕林越。半城山水半城春,茶树海和高山流水相伴的茶山居民宿——茶庐,整体俯瞰是一片茶叶的形状,与周边茶园融为一体。

来自长沙的李先生说,在这里可享受山水茶美景、诸多美食,可体验采茶、制作乐趣,民宿周围还有许多景点可游玩,特别是茶园游步栈道,两边青山如黛,茶树成片绿波翻涌,走起来真是心旷神怡。

山门一次次打开,每一次都是思维的创新、观念的革命,激活了茶乡的一池春水,带来了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革新。

茶旅何以融合?石忠正一语中的:“对茶产业而言,生态是品牌资源,良好生态下的茶叶经无形之手‘点化’即可身价大增。对旅游业而言,生态是产业基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为流连于田园、寄情于山水而‘买单’。”

就像学习十八洞村的经验一样,万物一理,一通百通。观念一变,一切皆变。观念之变早已转化成为国茶村民告别贫穷落后、建成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无形的变化更珍贵,也更深远。

“咚咚咚咚”,听,随着苗鼓声声,一场茶文化展演又要在七星广场上演了,精品茶园翠绿无边、草砂路蜿蜒盘旋、特色民宿古朴典雅......坐落在山腰间的国茶村仿佛一幅田园山水画,在山回路转中徐徐展开。

在石忠正的心里,十八洞是他的精神养料一样,每当在重要抉择关口,他不由自主就走向她,靠近她,学习她。

这不,2023年的10月26日早上,石忠开着车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他说,他要再去十八洞村看看。此刻,他的脸上是轻松愉悦的。

相关链接: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①:十八洞村:巨变与感恩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②:十八洞村:振兴与共兴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③ : 花垣沙科村:“藏不住”与“要起飞”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④丨吉首夯坨村:原生态与“新玩法”

十八洞村和“她的邻居们”⑤|凤凰竹山村:石成金与节节高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秦楼 徐士洁 钟家英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5/98/132325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