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这场赈酒改革,让澧县人重新认识“里子”和“面子”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胡丹 黄刚 编辑:宋芳 2023-12-10 10:11:2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丹 黄刚 常德报道

婚丧嫁娶,礼尚往来,是中国传统礼俗最具体的表现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一些地方的民风习俗却出现了异化、攀比等现象,比如近年来屡屡引发关注的“天价彩礼”等。

早在2021年4月和9月,民政部分别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三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入列首批名单。

后来,澧县的婚俗改革经验在全国婚俗改革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被推介。

图片

▲澧县“沅芷澧兰 好合百年”集体婚礼,新人们宣读《结婚誓言》。(图源:澧县民政局)

那么,近三年来,澧县婚嫁领域的移风易俗开展得怎么样?近日,记者来到澧县,一探究竟。

曾经“人情风”盛行,“面子”太贵

在说澧县婚俗改革之前,不能不提一个大背景,那就是常德从2018年开始狠刹赈酒歪风。

常德地区多年来有着“赈酒”的风气,后来演变为“人情风”的陋习。

早在2018年3月,澧县县委县政府就将《拒绝违规赈酒承诺书》送到了全县2万余名公职人员和26万多户居民手里,启动“酒席新政”。

应该说,通过整治“赈酒风”“人情风”,为澧县婚俗改革作了很好的铺垫。

今年54岁的马凤仙,一直在澧县一家婚介中心做金牌媒人,对于澧县的婚礼习俗有着自己的观察。

“以前一般定金是3万,彩礼大几万到二十万不等,这还不包括‘三金’等花销。”马凤仙告诉记者,这是明面上的,看不见的还有买房子和车子的花销。

除了这些,以前赈酒一般是三天,且男女双方家里都要办酒,那就是六到八天时间,开销非常大。

“办酒加上买房买车,一场婚礼下来可能要花近50万元,这让很多年轻人的家庭难以承受。”澧县婚姻家庭辅导员曲孟霞说。

早在2018年有媒体报道,常德农村地区一场婚礼花费5万元以上的高达63%,其中花费10万元以上的占23%。

“一人结婚,全家返贫”,这让一些年轻人望而却步。

记者了解到,2019年,澧县大堰垱镇一对青年男女相亲,谈得非常投缘。但在谈婚论嫁时,女方家里因索要的彩礼过高,硬生生将这件事搅黄了。

“这就是不好的习俗带来的后果,重‘面子’却丢了‘里子’。”曲孟霞说。

然而,在这几年时间,马凤仙渐渐发现,很多过去的婚俗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图片

▲澧县集体婚礼前,新郎骑自行车迎接新娘活动。(图源:澧县民政局)

“试点三年来,情况得到了极大的好转。”用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左娟的话说,最大的改变就是过度的“人情风”没了,但朴素的“人情味”更足了,大家的攀比心没了,套路少了,真情多了。

整治过程中的“刚”与“柔”

如今在澧县,只要双方感情好,彩礼负担就轻了不少。

2022年结婚的周玉家住澧县澧西街道,当时参加了县里举行的集体婚礼,回家也只请亲戚朋友吃个饭就办好了喜事。

“一天时间,一顿正餐就可以啦。而且现在很少有拉拱门、放鞭炮等铺张浪费的情况了。”马凤仙说,如今在澧县农村,喜庆事,亲戚朋友到场祝福下就行了,没有了过去那么多“规矩”。

图片

▲在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新人们举办集体颁证活动。(摄影:柏依朴)

然而,就像某种习俗的形成并非在朝夕之间一样,习俗的改变同样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澧县推动婚俗改革,可谓刚柔并济。

一方面,婚俗改革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赈酒风”同向推进,相互支撑,强化刚性力量。

澧县在惩治歪风、移风易俗过程中,紧盯党员干部,尤其抓住“关键少数”,从影响社会风气的“头部”入手。

比如,澧县自2018年以来共查处党员干部违规赈酒行为50余起,在当地形成了强大震慑。

比如党员带动,严格落实婚嫁报告备案制度,党员干部婚事简办,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还比如,全县统一确立婚事双方宴请总人数控制在200人(20桌)以内,规模也要规范控制,同一事由所有操办人员各自宴请和分次办理的总人数不超过宴请总人数。

此外,澧县市场监管局还与宾馆、饭店及乡厨签订《不承接违规赈酒承诺书》;县城管执法局对违规搭建拱门等行为从严查处;等等。

另一方面,则是“柔”性内容,比如劝导、开展婚前辅导等。

过去,澧县不少地方“搭拱门”的风气颇浓。

“村里有人结婚,全村人都晓得,那个拱门是比着搭,你搭一公里,我就搭两公里。桌数、菜品也是比着来,铺张浪费特别严重。”提起过去,澧县涔南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江世丙直摇头。

左娟告诉记者,目前澧县291个村(社区)都设立了红白理事会,其成员大多是村里退休的党员干部、组长等,他们有个任务是劝导。

“刚开始,婚俗改革推行压力不小,大家都不适应。以前都可以,为啥突然不允许了?”江世丙说,那个时候,他带着理事会成员,天天在村里搜集赈酒信息,然后和村干部一起,赶到现场,进行劝说。

“有一次,在一个农户家里呆了五天,就是为了能劝导不搭拱门,最后在多方劝说下,对方才同意。”江世丙道出了其中的艰难。

图片

▲澧县“人情风”综合治理工作群,全县各村居每天报备红白喜事操办事宜。(摄影:胡丹)

红白理事会不仅入户做宣传,还倡导村民,如果要赈酒,先跟理事会报备,红白理事会则为村民的赈酒提供一些帮助。

“也有很多人配合,农村人一年能有多少钱?对‘人情风’都感觉压力大。”江世丙说,经过这几年的工作,红白理事会已从单纯的倡导红白喜事新风变成促进乡风文明,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志愿服务队。

通过持续宣传推动,澧县婚俗改革内容已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澧县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作用,推动“人情风”转向。

据报道,这些年来,澧县共劝退690多起违规赈酒或有意向大操大办婚丧事宜。

新的“面子”和“里子”

婚俗改革,也在推动澧县人重塑“面子”“里子”观。

比如,在婚礼形式上,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大力倡导集体婚礼、纪念婚礼等。近年来,澧县已先后举办多场集体婚礼,并特邀金婚老人、道德模范等作为证婚人,讲述家风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澧县在婚前教育环节可谓下足了功夫,鼓励社区(村)妇委会担当“义务红娘”,在牵红线和传播新风美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

图片

▲2023年2月14日,澧县开展“为爱减负 一生幸福”集体颁证,新人在承诺墙上签名。(摄影:周小漫)

婚姻是人生大事,固然需要仪式感中的“面子”,但更要有自己精神世界的“里子”。

“以前结婚领证,就是走个形式。现在我们领证前,会参加婚前辅导,辅导员把结婚的意义讲得很透彻,更具有仪式感。这对我们新婚小两口也是一个提前‘预防针’。”刚登记结婚不久的澧南镇李芳心告诉记者,领证前的辅导让她记忆深刻。

为了让结婚更有仪式感,澧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开展婚前辅导、颁证仪式、婚姻调解等服务。将婚前辅导纳入领证环节,组织观看婚前辅导视频,从源头减少婚姻纠纷。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500多对新人享受到此项服务。

澧县力图强化法律“认证”环节的仪式感,提升新人对婚姻的内在认识,从而对冲传统赈酒的仪式感,重塑年轻人结婚的“面子”。

左娟认为,这场改革试验,澧县改变的不只是“人情风”,也找到了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方法。

2023年1月,澧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澧县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当地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作为治理工作重点,这也标志着澧县的婚俗改革仍在不断向更深入推进。

图片

▲2022年520“幸福有澧 简约唯美”集体颁证仪式。(图源:澧县民政局)

对此,湖南文理学院文史与法学学院老师、博士李云安说,婚俗改革实验,不能是孤立的,而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发力,统筹推进。

“首先要依法,有些地方推行移风易俗,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暴露出一刀切、简单粗暴等做法,引发舆论关注。改革过程中,要特别强化群众自治功能,引领社会新风尚。行政方面主要是加强引导,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发动群众。”李云安建议道。

三年之约,澧县推动婚俗改革仍在路上。这场移风易俗的改革,会让澧县人重新认识“面子”和“里子”。

897945e175974fad9a21a77938cc0791.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胡丹 黄刚

编辑:宋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6/54/133399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