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粮安天下 湖南担当丨“鱼米之乡”让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更足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廖轩仪 2023-12-20 13:52:4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长沙报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据统计,今年湖南粮食播种面积7145.3万亩,超计划任务10.3万亩;粮食总产量613.6亿斤,比2022年增加10亿斤,增长1.7%。

谷满囤、粮满仓,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湖南再次迎来丰收之年。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而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牢记嘱托,湖南一直将保障粮食安全摆在重要位置。

12月18—19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跟随“粮安天下,湖南担当”专题采访团的脚步,走进湖南长康集团、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陈克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省内重要粮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及检测机构,探访湖南如何让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更足。

稳产量

确保粮食收得进、储得下、保管好

自清代以来,我国流行着一句“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即湖南、湖北两地丰收了,则天下粮足。

湖南是稻谷、油菜籽主产省,生猪养殖大省,稻谷和油菜籽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600亿,夏收油菜种植面积2222万亩,总产258万吨,创历史新高。年出栏牲猪7000多万头。

而粮食大丰收之后,如何把这一谷一穗保存好是一道“必答题”。

12月,寒潮突至,气温骤降。在长沙县,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开慧库的工作人员打开了存储粮食的平方仓的窗户,进行通风降温,让粮食温度平均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下。

微信图片_20231220110750.jpg

平方仓内的稻谷高度近5.5米高。

走进位于仓库一侧的粮食收购中心,“先检后收、预约收购、优粮优价、应收尽收、分仓储存、分类处置”几个大字引入眼帘,让人印象深刻。

金山粮油副总经理廖振介绍道,今年开慧库收购了2.3万吨早稻以及4000吨中晚稻,临时存储粮还在应收尽收阶段,现已收购600多吨。

据了解,目前开慧库存储有8万多吨粮食,为了保障粮食品质,每个粮仓里信息化粮食监控安防系统,配备一个湿度测量点和200多个测温点。

不仅如此,依托“星城智粮溯源”系统,长沙县给每一批入库粮食发放“专属身份证”,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知道粮食的“前世今生”,包括其入库时间、品种、品质等等。

从2020年开始,湖南全省全面启动粮食收购必检食品安全指标先检后收,制定优粮优价、分仓储存、分类处置政策措施与技术规程,严格质量安全导向,对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处置的政策层面、执行层面、操作层面、流程层面等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确保口粮市场绝对安全。

微信图片_20231220110757.jpg

收购前对粮食品质进行检查。

当前,全省标准仓房总仓容达到了2595.1万吨,其中,完好仓容2383.3万吨;简易仓容113.9万吨;油罐罐容94.4万吨;储粮罩棚65.5万吨。在2023年,省预算内投资安排了1.6亿元,计划新建仓容25.9万吨(麦容),以确保全省粮食收得进、储得下、保管好。

保质量

牢牢把控的粮食安全的基本盘

当前,湖南粮油产业正以深入实施“湖南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粮油千亿产业工程”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品牌引领、订单引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可以说,为了擦亮“鱼米之乡”这块金字招牌,湖南不仅时刻把握国家粮食数量安全,更注重粮油品种品质品牌的提升。

种好粮、卖好粮、增效益。2023年,湖南省建立省领导联系以优质双季稻为主的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18个,专用型早稻、高档优质中晚稻种植分别达700万亩、1600万亩。同时,推动发展再生稻面积300万亩,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06万亩,大力发展特色旱杂粮。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覃世民介绍道,全省正全面推进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为主要内容的“五优联动”,从全链条发力,着力打造湖南优质粮油品牌。目前,湖南省粮油优质品率已达到 70%。

而说起粮油品质,就不得不提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省级粮油监测机构,该中心一直承担省级储备粮食的入库质量验收、库存质量检查、出库质量监测等任务,每年完成样品检验2500份,出具数据5万个。与此同时,该中心近年来完成了各类标准及标准物质共85项,为全省粮食标准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会当好粮食质量安全‘守门员’、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吹哨人’、粮食标准制定‘领头人’、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培训师’。” 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党委书记陈渠玲说道,接下来中心将继续服务好粮食安全大局。

促发展

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冲击2000亿序列

湖南是粮食大省,一直位于我国粮油加工产业的前列。

据统计,2022年,湖南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1728亿元,同比增加65亿元,增长3.9%,全省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范围的企业共1694家,其中包含国家级龙头企业22家。可以说,“湘字号”粮油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湖南粮食人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陈克明食品为例,作为“中国挂面第一股”,其在继续发力主营业务的同时开拓新业务,稳定成熟型产品的品质,并开发挂面、熟湿面、非油炸方便面、方便米粉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有真材实料的、更具差异化的一站式用餐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湖南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推动“产购储加销”全程订单链接,每年主推水稻种植品种发展订单面积达324.6万亩,订单价格比市场价格平均高出8%以上,带动农户增收达6亿元以上。

毫无疑问,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需要借助“技术底座”,而这也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先行先试。近年来,全省一直着力提升农产品利用率及附加值。具体怎么操作?在湖南省长康集团,记者看到了粮油加工业提升附加值一种“解法”。

微信图片_20231220110823.jpg

长康绿态粮油生物科技项目数字化智能工厂。

2021年7月,长康绿态粮油生物科技项目启动建设,采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稻花油、果脯糖浆、米料酒、胚芽米、干态方便米饭、谷维素、植酸钙等系列产品,挖掘稻谷加工附加值,大幅提高综合利用率。

“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0万吨精米及其他深加工产品、推动副产品深加工发展,年新增销售收入15.2亿元,新增8000万元,新增税收5000余万元,”湖南省长康集团董事长谭光辉介绍道,这将提升粮油加工规模和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水平,并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劳动就业。

微信图片_20231220110814.jpg

烘干车间。

粮食储存更安全、品质更优良、损失损耗更小——可以说,在守护大国粮仓、促进粮油产业发展的事业中,湖南粮食人一直走在前面。

“到‘十四五’末,湖南粮油加工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2000亿大关。粮食仓储将更加安全,我们将以更有力的措施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粮、安全粮,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做出湖南贡献。”覃世民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6/64/133718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