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西的美,一半在酉水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钱烨 编辑:杨雁霞 2023-12-03 12:45:08
时刻新闻
—分享—

版权所有

酉水边的悬崖峭壁。

版权所有

1.jpg

碗米坡镇酉水边一户滨水人家的小码头。组图/钱烨

2.jpg

府库村的红石林。

3.jpg

酉水上去沙湾村的渡船。

“你实在应来这小河里看看,你看过一次,所得的也许比我还多,就因为你梦里也不会想到的光景,一到这船上,便无不朗然入目了。”1932年返回湘西的沈从文给爱人张兆和写信介绍湘西的山水,说的是沅水,也必有酉水河的曲折婉转,而我花了3日泡在这河上,就为了一点点了解它的过往与传奇。

公路:船家摇橹穿过碧绿的水面向你驶来

沈从文对于酉水是极熟稔的。他在湘西从军最后两年的时光都在保靖待着,对于那蜿蜒的河床与酉水两岸造物的神奇,耗费体力调查良久。他还曾在来保靖的水路上,在酉水河滩上睡了一个晚上,那一夜是1922年的元宵,春寒料峭,山与水都是黑漆漆的,只听了一夜的滩声。

2023年冬,我们一行人踏上了河上的旅行。3日,在酉水上厮磨,总算摸到一点了解酉水的线索——公路、码头以及沿途的地质出露点。这三点如火把,可以从如迷宫般的酉水水系中找出点草蛇灰线,发现那久远、深邃的时空。

先从公路说起吧。

我走的是迁清公路,起点在保靖县城,终点在清水坪,清水坪对面就是里耶古镇。这条公路修建时间不长,但紧贴酉水,沿途河谷风光一收眼底,是初步了解酉水最好的窗口。

公路全程65公里,有几个点是必停的,如天开文运石刻、陡滩、碗米坡、首八峒、比耳、清水坪。上行段是逆流而行,酉水时而狭窄,时而宽阔,窄处,有白花花的悬崖,是石灰岩被河水深度切割,形成了陡峭峡谷。一汪碧水在里面盘旋,直到一头撞上迎面而来的峻嶒的山,折了一个大湾,幽幽地向后退去了。

宽阔处,过了碗米坡电站,是一场高山出平湖的视觉盛宴。酉水下游的凤滩、中游的碗米坡都是梯级开发酉水的大型排水电站,这两座水库改变了酉水的面貌,让许多陡滩成为历史。水体抬高后,酉水看着漫无际涯,与山贴得紧的地方,往往都有一两处人家,有穿斗式的木梁房子、黄色的墙壁、黑色的瓦。沿河必有一个小小的石台阶码头,你可以坐在岸边痴痴地等,看船家摇橹,穿过碧绿的水面,向你驶来。那船是木船,桨是一根木头绑在船头,站在船上的人慢慢划开,水花就荡漾起来。沿途开阔的水面与逶迤的群山,都向他们靠拢,这场景让人在寒冬里也如沐春风。

比耳以上水流就平缓多了,两岸是翠绿的树,树上结着黄澄澄的橙子,在冬日夕阳的余晖下,两岸一片金黄。偶有人从树林中探出头来,必是挑着满满两筐橙子,笑盈盈地走来。

总结起来,比耳至清水坪一段水面,两岸山低林密,山是峰林状的山,互相挤作一团,让穿梭其中的酉水看起来十分妩媚。碗米坡至县城段则峡谷危绝,常有激,有好看的石头伸到水面,石头上长红叶树,冬季浮在碧绿的水上,乱红无数。

码头:幽静的渡口有人背着孩子要回那崖上的家

码头是酉水两岸人出行的古老方式,尤其是沿河修建公路后,对岸水边人家过个渡,十分方便。

沿河有40多个码头,多是义渡,大的码头如保靖酉水码头、比耳下码头、清水坪码头。小码头,许多是不知名的,有时突然就从对面山坡上歪歪斜斜下来,一排石台阶伸到水里,码头边的石头上拴着一两艘木船,让整条酉水都充满了人间烟火。

我首先去的是陡滩渡口。从公路直下30米到河边,是紧贴石壁的入村码头,对岸就是陡滩村。陡滩村悬在高崖上,崖上有平地,俯瞰着酉水。台地上住着几十户人家,一溜黑瓦木头的房子。傍晚,落日余晖下,对岸已升起袅袅的炊烟,幽静的渡口有人背着孩子要过渡,回那崖上的家。

陡滩往上有名的码头是拔茅,就是现在的碗米坡。因为修电站,以前的码头已经淹没水底,沿碗米坡镇往上是首八峒,还保留着一条较大的航线,是渡人去沙湾村的。

沙湾村是依偎在水边的土家族传统村落。村的对面曾有个八部大王庙,供奉的是土家人的祖先神。首八峒这个地名也有八峒为首的意思,是指以前统治酉水流域的土家族首领中,此地为尊。所以沙湾村所在地方,也是土家人的心灵圣地。

此地两岸山高崖陡,我们一行人渡船去沙湾村时已是下午4点。光柱从村前的黔山射下,酉水一半没入山体的阴影中,在忽明忽暗的光照下,我们瞻仰了八部大王庙。仰望着黔山的伟岸,与村里会跳八宝铜铃舞的老魏聊到很晚。

比耳的码头虽是新建的,但两岸的岩壁却很绝美,也许是河床宽阔的原因,水也比下游明亮。岸上曾是竹编集散地,很多乡民都是篾匠出身,编的竹席非常出名。

到了清水坪,还有一座码头,只是掩盖在一大片橙林之中了。清水坪被称为里耶的前街,四川、贵州境内的货船会停泊在此,是保靖境内仅次于县城的大码头。

清水坪文化站站长吴大清热情地带我们去找曾经最繁华的中码头。修建碗米坡水电站后,清水坪河街后撤,码头还残存一段,入口有个半米宽的清代石碑,刻着乡约。

码头以及相连的河街据说可以媲美对岸里耶的繁华。河街两边店铺林立,经营着百货、南杂、布匹、药材、饮食、客栈、桐油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石堤、龙潭、酉阳、松桃、来凤、宣恩、龙山等县的商人常驻在此,当地涌现了一批富商巨贾。河街过去分为上中下街,上街有个牛、羊等大牲畜交易处,称为牛行街。这是湘、鄂、川三省边区最著名的牛市,牛羊交易在方圆百里集市中稳居头名,数百年不衰。当地民谣曰:“前街牛市名在外,经纪出于魏家寨”。

只是这繁华已难觅,只剩水边一排磨得锃亮的石台阶可以诉说往事。

地质:沿途可见一片片红色的石林之海

要了解迷宫般的酉水水系,还需要去它的支流去,例如保靖县境内的花垣河、长潭河。

沿途最大的惊喜来自地质上的发现,亿万年时光的沧海桑田,足以解释酉水那雄奇伟绝的山水秘境是怎么形成的。

从陡滩去碗米坡沿途的酉水段可见裸露在公路边的小片红石林,出自4亿年前的奥陶纪,红石林中有腕足、角石的化石,说明这片秘境曾是远古之海。

花垣河边府库村,红石林的挖掘已经进入尾期,无论是数量还是形态都足以媲美湘西古丈县的红石林地质公园。

这片红色的石林之海,千姿百态,或坐或卧,一幅原生态的地质奇观展露面前。我们一行人在府库村红石林转悠良久,深入石林去探寻亿万年来地质演进的秘密。

远观这片红石林横卧在花垣河北岸的台地上,台地的底座似乎是石灰岩,而红石林是一种红色的碳酸盐,两者都容易遭受水浸而出现千姿百态的形态。

这片红石林难得之处在于尚未开发,浑然天成,一副遗世独立的模样,俯瞰面前世事人生。

我在红石林中寻找角石,大的有拳口粗。也许在4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浅海,海底的生物在此聚集,享受阳光照射的温暖,大量的角石在水中游弋,它们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

离开府库村,我去了酉水另一条支流长潭河的涂乍渡口。这里是一块岩溶台地,可以清晰地瞥见河道深切石灰岩形成的V字形河床。生存在如此绝境中的保靖人,如何依靠水运通达外面世界,在这里一目了然。

凃乍渡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力开凿共同成就的人文盛景。这里两岸危崖高耸,3米宽的悬崖公路,没有经验的司机是不敢徘徊而上的。从空中看凃乍渡口的地形,因为陡壁的抬升,公路弯折得触目惊心。崖壁的尽头是一个碉楼,坐落于苗疆边墙上,形同军事关卡,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在30多年时间里,凃乍渡口作为凃乍村2万多口人出行的唯一通道,是酉水流域在历史上依靠水路运输的真实写照。凃乍就像一座高悬在岩溶台地上的孤岛,只有沿着峭壁下降到河边,顺着水,他们才能找到出去的路。

这里的渡船也十分特别,是一艘依靠人力拉扯的拉拉渡,但能渡车。船的名字叫“魔力卡铁(特)”,据说取自一位土家族的英雄,大力士。这艘船确实是当地的一位“英雄”,肩负起两岸人的生活。不过据船手说,渡口不远正在修建的长潭河大桥就快完工,这艘船大约还有一年就将完成使命。

这大概是湘西地区最后一艘拉拉渡车船,它的光荣退休,将像以往酉水航运史上所有的荣光一样,在青山绿水间,带着传奇落幕。

往酉水的下游去,还有很多故事,例如名声远扬的四方城古遗址、崖壁上的悬棺以及城东酉水北岸的钟灵塔,还有保靖县城两岸的石窟石洞,这段水路大约还有20公里长,可以消磨一个下午。县城段的酉水第一湾,也是夜间很好的散步之地。岸边有毛泽东国文老师袁吉六的墓,以及神秘的地母庙。

酉水是一个传奇,它塑造了一个神秘的湘西,一个勇敢的保靖。如今,这片水域仍然能看到危崖峭壁的雄浑之景,讲述着古老的征服和传奇,等待着你的奔赴。

值得一游

小镇比耳:小镇和橙林仿佛都浮在半空

小镇比耳是酉水之行的意外收获,本来打算放弃这个点儿直接去清水坪的,它跟清水坪、碗米坡比起来名声太小。这个小镇俯身在酉水南岸的高地上,高地之下两米是翠绿的酉水。水仿佛掺入了矿物质,如绿松石般透亮。两岸橙林也是金澄澄的,因为地势高耸,水面又很低,好像小镇和橙林都浮在半空,感受非常奇妙。

从小镇穿境而过,有条瀑布,也是村里取水的地方。小镇为它预留了下泄的位置,它没有被拥挤的街道堵住去路,流到河边时,垂下一幕美丽的水帘。

芙蓉镇号称是悬在瀑布上的古镇,比耳的情况跟它很相似,如果比耳有大的瀑布,恐怕名声会更响。

这是一个特别容易错过的小镇,迁清公路从它的头上通过,如果要进镇来,需要急急地掉个头,进入下行的车道。镇上有两条街,是并行的,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上面是本地人赶墟的地方,下面是一条“艺术”街。因为比耳以前竹凉席有名,竹编手艺非常好,在湘川边界很有名,就形成了有名的竹市。

目前这里依托传统的竹编技艺,打造了一条竹子风情街。街的下头就是比耳以前热闹的下码头。它紧邻一个悬崖,看起来非常惊险,陡峭。码头上有新建成的吊脚楼,大概是以前河街的模样。

说是小镇,但给人感觉像走在村里,因为镇上的人并无太多事可做,站着晒太阳。我跟一些老乡打招呼,很多人回以礼貌的问候。

我认为比耳周围的山是保靖几个沿河古镇中最好看的,甚至山脉的排列比芙蓉镇都俊俏。我在无人机中看着这些山,让我想起了在湘南或者桂林那边里的峰林平原景观,像一幅中国山水长卷,这与湘西其他地方非常不同。

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午吃的鸡肉,放在橙树下散养,肉质一点不柴,汤也十分鲜美,这就让比耳在我心中更加美妙起来。文/钱烨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钱烨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