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焰五年”媒体行| 张家界最美“风景”——会“飞”的天门之翼救援队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杨子璇 编辑:肖拓 2023-12-04 23:22:5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已有五年。这五年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在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中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服务,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践行四力话消防,奏响宣传最强音,连日来,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省委宣传部组织媒体赴基层采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消防人的魅力风采,营造全社会关注消防学习消防参与消防的浓厚氛围,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

255676e807804aff902c07fa471bfc1e.jpg

张家界市消防救援支队山岳救援专业队。

f6467e7c7ee74f39a22b7c69303c52dc.jpg

救援训练。

d996436765114e8c825aa9120efd19ce.jpg

救援训练。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实习生 杨子璇 张家界报道

作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张家界每年要接待数以千万的游客。然而,当地险峻的地势致使人员被困、坠崖摔伤等事故屡屡发生,消防救援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支专为山岳救援打造的队伍——张家界市消防救援支队山岳救援专业队(又称“天门之翼”救援队)于2019年7月应运而生。

近日,“蓝焰五年”媒体行团队走进张家界,理解这支能“飞檐走壁”的队伍。

专业训练保障人民安全

张家界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副科长赵帆介绍,张家界消防救援支队是湖南省消防救援队伍中最年轻、人数最少的一个支队,但在山岳救援上,他们每天的训练任务更重。

“翻山救人,整个人是悬空的,所以能量会消耗更快。”天门之翼救援队指挥员杜斌表示,每天在训练基地,会有至少8小时的体能训练,山地负重行进、滑绳下降、横渡救人、索道救援、洞穴救援等训练对他们来说都已是家常便饭。

采访当天,天门之翼救援队在天子山一处名叫神堂湾的观景点进行了一场救援演练,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杜斌告诉记者,当前山峰海拔1400米,消防员们将进行垂直高度40米的深谷救援演练。安全员熟练地将静力绳、边角滑轮、主锁与分力板等救援工具安装完毕,拖拉手与担架手都已就位,指挥员一声令下,安全员立马翻越围栏开启“飞檐走壁”式救援。

天门之翼救援队每年都会针对张家界山岳特点,开展针对性训练。此次演练就是模拟游客掉落悬崖受伤被困事故,现场情况复杂,消防员要利用现有器材装备和山形条件,迅速开展救援。但山岳救援与一般辖区救援不同,操作难度更大、危险系数更高、营救时间更长,“现场真实营救时间一般要8小时以上,曾经最长的一次救援行动甚至长达70个小时。”

“平时演练次数多,真的到救援现场就不会慌了。”天门之翼救援队担架手黎文念介绍,截止今年,队里共配备山岳救援专业装备3951套,投入218万余元。每一次演练都是在实地进行,脚下是万丈悬崖,专业的设备加上日复一日专业的训练,才更有勇气凭着几根绳索一次又一次试探死神的底线。

分享与山为伴的日常

“我在山上待了快10年了。”杜斌说道,山上的救援站人员就是要随时准备出发。精瘦的身材,脸上密密麻麻的晒斑,是他日常刻苦训练的佐证。杜斌表示,从第一次“飞在空中”的兴奋,到现在对高空和生命的敬畏,成为队长后对队友的责任,好像变了些什么又好像都没有变,但确定不变的是一如既往地对自己高标准要求,为社会多做贡献。

“景区里的安全设施、安全规程,他们会经常来检查,大型活动或客流高峰期时,他们更是时刻准备救援。”天门山景区主管安全的副总刘宝华介绍,正是由于平时工作扎实,长年坚守在高山深处,将群众的安全放在心上,才有了这一方的平安。

每一次的跳跃,每一次的下降,每一次成功救援背后,都是这群会“飞”的战士们重复枯燥的练习和努力造就的,张家界的最美“风景”,他们当之无愧。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杨子璇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56/96/133244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