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和洪水过后,生态环境恶化,蚊虫滋生,水源和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受灾百姓心理生理双重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引发传染病和相关疾病。而灾后临时定居点中百姓居住相对集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密切接触,这加速了传染病的扩散。目前常见的灾后疾病有以下几种:
一、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洪涝灾害后最常见的疾病。肠道传染病最大的特点是“病从口入”,不洁的水源和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不仅会为肠道病原体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更会加速灾区积储食物的腐败、变质。
暴雨洪水期间,雨水会淹没一些污染区域,造成和腹泻相关的病原体随着水流四处扩散。例如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危害大,传染力强,人体感染霍乱弧菌后,常会出现严重腹泻和喷射性呕吐,这一过程会导致人体流失大量水分,造成严重的脱水,进而危及生命。一旦感染,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就医,同时进行传染源隔离及环境消毒,霍乱的死亡率和不良影响都会大幅降低。
二、皮肤病
暴雨洪涝过后,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时期。
一、在对抗灾情的过程中,人体过度疲劳,免疫力逐渐下降,给了一些会导致皮肤病的致病微生物可乘之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会导致皮肤疥痈、坏疽、蜂窝织炎和毛炎,皮肤癣菌(真菌)会导致手癣和足癣,而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则会导致单纯疱疹。
二、皮肤长期浸泡在污水中,持续受到刺激,会引发疹和各种皮肤炎症。而潮湿的环境,也会助长一些皮肤上的真菌感染。
三、暴雨过后蚊虫滋生,这些昆虫叮咬人体后可能会引发虫咬皮炎和其他皮肤问题。有些患者在被虫咬后可能会出现荨麻疹或者斑丘疹,有些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出血性大疱、坏死或难愈性溃疡。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般来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染源都是野生动物,疾病也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然而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感染人类。
比如暴雨洪水时,降水淹没了鼠类和家畜的饲养地,大量的动物粪便被雨水冲刷,这些粪便中的病原体便随着水流一起传播。
暴雨还会淹没鼠类的生活环境,造成大量鼠类逃出洞穴,增大了鼠类和人类接触的概率。还会有不少老鼠随着人类一起避灾迁徙,扩大了传染病的传播范围。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甚至鼠疫,这些和齿类关系紧密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暴雨洪灾过后传播。
再者,暴雨洪水过后,还会孳生大量的蚊虫,导致一些以蚊子为载体的虫媒传染病得以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疟疾都有在洪灾后流行的记录。
为了预防以上疾病,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饮水卫生
尽量喝包装没有破损、未开封的瓶装水和瓶装饮料。
绝对不要喝生水及地下水,没有瓶装水的条件下可以喝烧开的水。
装水的容器(缸、桶、锅、盆等)一定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
不得已饮用泉水和井水等临时水源时,一定要消毒后(如按比例投放二氧化氯片剂)再煮沸饮用。
不得已使用井水为水源时,要保证水井有完整的井台、井栏和井盖,水井周围不能有诸如厕所或者猪圈之类的污染源。
水源地周围出现肠道传染病时须立刻停止使用该水源。
煮饭、漱口、洗手等日常用水也必须使用干净的水源(瓶装水或者煮沸的开水)。
密切关注当地的自来水和其他饮用水相关的新闻和通知。
二、注意饮食卫生
做好手部卫生,勤洗手,用洗手液或者肥皂认真清洗手部。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或者病死的动物。
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洪水泡过的食物一律扔掉。
不吃生食(包括水果蔬菜),所有食物都须经烹饪熟透后再食用。
尽量不吃剩饭剩菜;冰箱如果断电的话,冰箱中的食物也要慎重选择。
不用未清洁的水源清洗食物和餐具,餐具(碗、盘子、勺、筷子等)要定期清洁,煮沸消毒。
其它接触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工作台面以及货架、橱柜也应当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生食和熟食要做好分离、分开存放,刀、砧板、容器、餐饮具等也要做到生熟分开。
烹饪时尽量选用炖煮等耗时长的烹饪方式。
三、注意生活方式
避免接触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游泳和洗衣服,不要赤脚接触污水。
做好防蚊灭蝇工作,用蚊香或者蚊帐来减少蚊虫的叮咬。
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可以使用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不要密切接触老鼠,老鼠碰触过的食物要丢弃。尽量穿长衣长裤,减少野外露宿,不要直接坐在草丛中休息。感觉身体不适时,特别是出现了发热和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听从安排,根据要求接种相应的疫苗。
保证充足的睡眠,好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总之,加强体育锻炼、积极乐观向上,搞好个人防护、讲究个人卫生,管好饮食、饮水、粪便与垃圾,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战胜洪涝灾害最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张家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6月24日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家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鑫
编辑:舒信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