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有多少鱼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杨怡晴 编辑:苏好 2024-06-07 11:16:1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102.gif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长沙报道

6月6日,长沙橘子洲,游人如织,风景宜人。近2000万尾鱼苗跃入湘江怀抱,激起阵阵浪花。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06.jpg

6月6日,长沙橘子洲增殖放流现场。(叶素丰/摄)

不止湘江。这天,湖南65个县市区在不同水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共向天然水域投放了鱼苗鱼种8500万尾。

2015年,农业农村部将每年6月6日确定为全国“放鱼日”。掐指一算,今年已是第10个年头。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启动,湖南对“一江一湖四水”(长江湖南段、洞庭湖、湘资沅澧干流)等重点水域实施全面禁捕,到如今已三年多了。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13.png

长沙市智慧渔政视频监管平台指挥中心监控画面。

一边是放鱼,一边是禁渔。这让人不禁好奇,“左右开弓”之下,如今的湘江,鱼到底增加了多少?

有多少鱼

事实上,对于湖南境内重要水域的全覆盖式监测,开始于“十年禁渔”启动之后。

2021年9月16日,省农业农村厅部署对“一江一湖四水”水生生物资源开展连续监测,并授牌成立了湖南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监测中心设在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下辖洞庭湖监测站、湘江资水监测站、沅江澧水监测站。

按照“监测中心-监测站-监测点”三级架构,监测点涵盖全省4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及“一湖四水”的上、中、下游。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20.png

在浏阳河发现的稀有物种大鳍鳠。

“对于洞庭湖的监测是从2021年开始的,湖南境内其他水域则晚一年。”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欧东升告诉观潮君,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湘江流域共监测到鱼类63种;到2023年,数据上升到91种。

需要提醒的是,这91种鱼类均是“眼见为实”的结果。

“野外鱼类种群监测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鱼的习性、天气情况,甚至运气都会影响监测结果。不能排除一些鱼类已经生活在湘江,但未被我们发现。”欧东升说。

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其中确定了15种重点保护鱼类名录。

“目前,在湘江流域已经发现其中的5种。”欧东升介绍,分别是鳤鱼、刀鲚、鳗鲡、胭脂鱼、长身鳜。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25.jpg

鳤鱼。

以鳤鱼为例,2016年修订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鳤鱼的保护等级已上升为极度濒危。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它已经在湘江流域消失了。

但随着“十年禁渔”和“守护好一江碧水”等行动对水生态的持续改善,这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江河湖泊中的重要经济鱼类,重新现身湘江。

“目前,鳤鱼在湘江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说明湘江干流生态有所恢复。”欧东升说。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30.png

2023年1月31日,湘江长沙望城段发现三头长江江豚身影。

湘江流域的水生态持续改善还有一个有力例证,那就是长江江豚的到访。

虽然,江豚并不是鱼。

与历史比

在流动的江水中找寻游动的鱼儿,绝非易事。

为了弄清楚湖南各水域究竟分布了多少种鱼类,每年,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监测湖南站都会联合各级渔政部门,在遍布全省的38个监测点开展野外调查。

“我们通常会分三路人马同时开展监测。按要求,每个监测点上下半年都需要提供不少于10天的监测数据,全年20天/监测点。考虑到天气、水情及准备时间,平均每个监测点需要耗费22天左右的时间。”欧东升告诉观潮君,他们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35.jpg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团队在监测作业中的留影。(图源:受访者供图)

虽然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十年禁渔”。

1985年,在湖南省渔业区划课题组编写的《湖南省鱼类区划报告集》中,记载湘江中有147种鱼类。而科学出版社在2021年出版的《湖南鱼类志》中,则记载了179种湘江流域迄今已知的鱼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统计过程中,受限于技术、资源的不足,并非所有的鱼类都是“眼见为实”,有些鱼类是根据过去文字资料或者渔民的记忆讲述,可能存在误差。

但无论是以哪一个数据为基准,我们都必须承认,今天的湘江流域鱼类分布现状,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40.jpg

欧东升向观潮君介绍湖南水生生物保护区分布情况。

可以说,“十年禁渔”对于湘江流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是具有挽救性意义的。

以湘江衡阳段为例,作为我国“四大家鱼”三大产卵场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当地流传着“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的俗语。

然而,湖南农业大学和衡阳市畜牧水产局的盛立波、段夙成、刘琦在2017年发表的《湘江衡阳段渔业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一文则显示,湘江衡阳段在上世纪50年代,渔船单船作业1天,能捕捞渔获物100公斤左右;到2010年时已锐减至10~30公斤;2017年一般单船只有3~10公斤。

据统计,湘江家鱼苗在上世纪末还有5亿尾以上,到2010年已降至0.5亿尾左右。

在“禁渔”执行三年多后,大家发现,湘江再现规模可观的鱼群。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45.png

祁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护渔志愿者开展夜间联合执法宣传行动。

同时,观潮君注意到,当前网络上出现了诸如“湘江的渔业资源已经显著提升”“湘江的鱼已经多得不得了了”等言论,甚至有人乐观地认为,禁渔不需要“十年”之久。

对此,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却认为,必须给大家泼了一盆凉水。目前湘江流域鱼类为91种,无论是与历史上的147种比,还是和179种比,“都比历史情况还差得远,需要继续努力”。

何以为渔

诚然,当前湖南在恢复渔业资源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这背后,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2020年开始,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智慧渔政工程,投入2.6亿元,在14个市州、68个重点县市区建设智能感知高空视频监控系统,设有监控视频1200多套,构建了“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精准识别”的渔政监管网络。

2022年,湖南省建档立卡的20376艘渔船、28588名渔民全部退出。捕捞证书回收注销、各类渔具回收销毁、涉渔“三无”船舶分类处置……

这么多退捕渔民上岸后,如何转产就业,如何安居乐业,绝非文件上的几句话、表格中的几个数字那么简单。

微信图片_20240607103050.png

岳阳县为退捕渔民举行专场招聘会。(图源:岳阳广电)

当然,在禁渔退捕的同时,增殖放流也是恢复水生态和复壮鱼类种群的重要手段。比如,今年湖南计划全年放流鱼种及亲本1.63亿尾(粒)以上。

但放流也是一门技术活,为了保护湘江鱼类的多样性,参照“基准值”,也就是土著鱼类,如今越来越注重结构性放流,加大珍稀濒危物种的投放数量。

“一些曾经生活在湖南境内,但如今已消声灭迹的鱼类,必须采取结构性放流。”欧东升说道。

欧东升认为,这是一个“补网”的过程,“如果将生物圈视为一张兜底生态平衡的保护网,那么每一种生物都是网上的一个结,一个结两个结断掉,人们可能觉得微不足道,但是当这张网千疮百孔时,那么就起不到保护作用了”。

当然,除了相关部门组织的放流,还有许多民间自发的放流。

但如果不管什么品种都放,很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挤占土著鱼类的生存空间,“好心办了坏事”。比如,鳄雀鳝、巴西龟、清道夫、罗非鱼等等,带来的危害经常见诸互联网上。

如今,湘江里的鱼的确越来越多,但湖南对于母亲河的保护还不能有松气歇脚的想法。

正如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即便目前一些单品鱼类的数量或许确有增长,但鱼类多样性的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湘江“无鱼”,何以为“渔”?

“十年禁渔”,是一项“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必须久久为功。

这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你我的参与。

观潮的螃蟹.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杨怡晴

编辑:苏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0/99/139813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