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5日讯(通讯员 潘林华 郑会琼)2004年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我留在了衡阳市中心医院工作,2015年7月,经永州市人才引进至永州职院附属医院(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工作。转眼工作20年了,我不断成长的背后凝聚的是老一辈骨科医生的叮咛和嘱托,也饱含着我成长道路付出的汗水和泪水。
正确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
同窗相聚,很多同学的身份已不再是临床医生,聚会上也不免出现“医生是崇高的职业,但如今的医疗现状却让我望而却步”等言语。但是,我想对医学同道说的是,医学之路并非坦途,但既然选择就该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常有人说,临床医学像是一座金字塔,一代代青年人沿着金字塔攀登,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掌握“三基三严”就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和行为准则。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座豪华大厦,如果地基不稳,终将会毁于一旦。
一定的职业规划和自我管理也很重要。每个临床科室都是一个小单位,一名合格的医生既需要高效率、保证安全地完成医疗任务,又要协调各方的关系,做好患方的沟通与解释工作。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有意识主动地培养大局观、整体性思维,不断地提升人际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等能力,将自己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导师的言传身教铭记心中
2020年,我在中国骨科医生的摇篮和“骨科的黄埔军校”——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创伤与关节,师从国内德艺双馨的创伤导师蒋协远院长和关节大师黄德勇教授。回忆我的从医生涯,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师从于廖瑛、蒋协远、黄德勇三位骨科大师,他们对我的影响是我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
导师们“随和中不失严厉”“注重细节”,是给予我最大的感受。蒋协远院长虽然担任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院长多年,在医学界好评如潮且有巨大影响力,但在我们进修骨科医生面前从来没有“官架子”。在病房查房、讲课和手术台上,他总是谆谆教诲、不厌其烦,且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核心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平时还督促我们奋发图强、刻苦钻研。他多次告诫我们“临床无捷径,成功与否取决于努力程度”,他尤其强调“细节决定成败”,骨科创伤疾患病情复杂严重,一个小细节的忽视就可能带来难以挽救的后果。
学习和积累让成功事半功倍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阶段,我有幸跟随蒋协远院长、黄德勇教授学习创伤和关节手术技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修回来后,出门诊、收病人、下医嘱、做手术和查阅资料占据了我工作和生活的大半,每天的工作好似进入了快车道。2021年3月,我竞聘为骨科副主任,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更多学习的途径和交流机会。
通过阅读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文献,不断揣摩、刻苦钻研手术技巧,多次参加国内骨科创伤及关节学习班,我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很快再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在北大、国家骨科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敢于担当 在成长路上静心前行
我的工作基本上是处于全年无休、周六日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常规查房的模式,在骨科临床一线摸爬滚打20年,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目前能熟练处理本专业各种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擅长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能主刀熟练开展骨科绝大部分三、四级手术。
2016年11月,永州职院附属医院成功开展了第一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微创PFNA内固定术,此后永州职院附属医院髋部骨折进入微创时代,骨科微创手术数量稳步增长。2023年,我荣获了湖南省“百佳病案”,为永州市三级医院住院手术病案唯一获奖者。2024年再次以第一作者兼通信作者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发表论著一篇。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医师和优秀科主任。
成绩代表着过去,仰望星空,一切充满希望。作为一名副主任医师、骨科副主任,我会始终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心全意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同时要大力协助科主任带领全科室同事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呵护好每一位病人,不论贫穷富贵,使病人能站起来、跑起来,健康重现。
来源:红网
作者:潘林华 郑会琼
编辑:周纯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