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一抹夕阳”到“一片霞光” ——湖南新晃蹚出一条医养结合新路

来源:时刻新闻客户端 作者:龙新斌 谢春阳 编辑:刘顿 2024-08-03 17:38:48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803160719.png

老年朋友们在医养中心娱乐室载歌载舞

微信图片_20240803160729.png

老年朋友们在医养中心练习八段锦

微信图片_20240803160723.png

老年朋友们在医养中心欢度六一儿童节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龙新斌 谢春阳 新晃报道

地处湖南最西端的新晃侗族自治县,由湘入黔的桥头堡,素有“楚尾黔首夜郎根”的雅称,距省府长沙452公里。虽然位置偏远,但在人口逐渐外流、生育率持续走低和国家实施DIP支付方式改革医疗经费捉襟见肘,入院、住院人数逐年下降的大环境下,康养人群却出现了逆向成倍持续增长现象。新晃县由中医医院牵头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医养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医养中心”),从2020年9月成立以来首月入住8人,到2021年度 36人,2022年度 77人,直至2023年度 113人,共开放床位108张,接纳入住老人约1700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大丰收的同时,也突破了医院发展瓶颈。

新晃做了什么?新晃做对了什么?在深化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医养中心 从‘一抹夕阳’到‘一片霞光’”对这一现象做了最好的诠释。

——题记

医疗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新晃建县史——医院就与县城并驾齐驱,从1979年名不见经传的中医堂到2001年与城镇卫生院的合并,发展到如今拥有30多个科室,编制病床499张,开放床位529张,在职职工4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339人,高级职称45人。特别是现如今蓬勃发展起来的“医养中心”,是新晃一直把基础医疗与群众的幸福融入一体的结果。新晃县分管医卫的副县长金国华说,“从实际出发,办群众满意的医院才是最美的初心。”

在这边远偏僻的小县城,将夕阳产业从“一抹夕阳”到“一片霞光”的背后。依托侗医药特色,想群众所想,急家庭所急,把真爱奉献于夕阳的举措。为这座小城的医疗适应社会发展和扭转被动局面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湖南新晃依托侗医药蹚出的这条医养结合新路,他们究竟做了哪些探索?

“定”主题:找到撬动医养结合的“支点”

虽然距离中医医院与城镇卫生院合并已过去了二十年之久,但作为外科护士长的静,无论回想起城镇卫生院还是合并后中医医院的日子。那时候医院的核心,就是收病人、治病人、出院,对治疗出院后患者的居家恢复投入的时间不多。

她清楚地记得,八十好几的彭爷爷做了肾结石手术,因为病患增加,住院床位吃紧,本来想在医院把身体彻底调养好却不得已提前出院。彭爷爷膝下二儿一女,二个儿子都南下打工,仅女儿也已成家。病中的他由女儿照顾,两儿子每月寄赡养费回家。

“要是治疗后,还有一个地方休养一段时间该多好嘞!”搀扶着颤巍巍父亲的彭爷爷女儿喃喃地念叨。彭爷爷眼中也写满希望。

“医院主要是负责治病,身体恢复还得靠回家休养呢,爷爷!”静不假思索地告诉他。

“可不可以先建一个疗养科!”一语惊醒梦中人,在2018年黄缮垅新晃健康医疗集团尚未竣工的大楼前,时任院长杨遵勤站在院大门前不断地思索。

随后,“疗养科”----在老院区一个不显眼的处所有了它的一席之地。与其说是科,倒不如说是室,几张床几把椅几个人便撑起了小城这个“医养结合”的雏形。“医是根本,养为延伸;养是目的,医为保障。”从此成为了新晃中医医院依托侗医药特色撬动医养结合的“支点”。那时候,尚未实施全民医保,国家也没有出台医养相关政策,杨院长戏称彼时的新晃中医医院为“新时代小城医卫界的凤阳小岗村”。

也正是那句“要是有一个地方休养该多好”。2018年襁褓中的疗养科,早以今非昔比,这个具备中医侗医特色的医养中心,拥有新中医医院最好的6楼7楼8楼楼层4750平方的场所。108张床位,43名工作人员,专业的营养师,合理的配餐,党员活动室、书吧、娱乐功能室、绿茵如植的室外健身场。

新晃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中医、侗医的特色。坚守“医是根本,养为延伸;养是目的,医为保障。”为民服务的初心,别人眼中渐逝的“夕阳”产业,在他们的努力下,无处不显示着医养中心的蓬勃生机。

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创”特色:我要的医养“纯天然”

2020年9月配套设施齐全的医养结合中心投入使用,彼时医养结合的理念并未深入人心。整个一层楼的医养中心,入住者寥寥无几。中心开始营业的首月入住8人,至2021年1月也才入住14人。

“还不就是住院治病后,再换一个地方继续治而已。”很多人质疑。

“在医养中心吃病房里带去的药,还不如在自己家里吃?”

     ……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我们是不是搞错方向了?”医院内部也不断地发出质疑声。

看着空荡荡的医养中心,当年中心的策划者院长杨遵勤也一筹莫展……

一场医患的争执,让问题迎刃而解。

“奶奶,您身体还没完全康复,要不去医养中心再休养一段时间吧!”内二科护士云正在针求她护理的张奶奶的意见。

八十四岁的张奶奶一直有心血管病,老伴已离开她好几年了,唯一的女儿也因为要奔波于工作与照看她,而累得精疲力竭。

“在你们中心休养不方便,我每天还要去艾灸理疗馆呢!”张奶奶头也不抬地回着话。

“李家婆婆、刘家姐姐好多熟悉的人都在那里。”张奶奶补充道:“他们的服侍也不比你们差呢,会组织我们唱歌、跳广场舞,讲很多养生的知识。”

“你们这,除了环境好,其他这些都没得呢?”旁边的病友也立马帮腔。

除了环境好,其他这些都没得。话糙理不糙,一激灵瞬间让一筹莫展的杨院长清醒过来。“艾灸”“药浴”“食疗”“推拿”……这些不正是中医根深柢固的医疗理念?至于养生讲堂、多功能健身场所、娱乐功能厅以及一些有助于疗养的活动项目,在设备如此齐全的医养中心,完全能够满足要求。至于医养技能与管理人才,没技能可培养,没人才可引进。只要有心,只要用心,只要尽心,依托中医特色就一定能让医养中心焕发生机。

这随后,新晃中医人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医养中心建起了“评估室”“康复室”“营养配餐间”“老年文娱康体活动室”等。

随着医养中心软硬实力的不断提升,医养中心“我的医养‘纯天然’”的口碑也渐入佳境。从2020年9月成立以来首月入住8人,到2021年度 36人,2022年度 77人,直至2023年度 113人,共开放床位108张,接纳入住老人约1700人/次。至2024年4月,医养中心扩展为三个区,共接收医养老人108人。

“我要的医养‘纯天然’”在这个偏远小城逐渐枝繁叶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研”政策:打开制约医养的“盲区”

2023年感觉养老服务会迎来活力四射的春天。这一年国家将2018年由民政划归卫健的老龄职能又从卫健划归民政。民政部门养老服务处负责“指导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福利机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管理工作”,老龄工作处负责“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而卫健部门的老龄健康处“组织拟订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遗憾这两家政府部门由于职能职责的交叉,一时半会还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晃也不断出现“医”“养”政策与现实“两张皮”现象。

如何吃透政策,用好政策,让好政策真正地服务于好项目,让利于民。新晃县委县政府将中医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形象地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恵互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包饺子”融合式的改革,把中医医院“医”“养”结合这一惠及全县老龄人的惠民工程当成重点工程来抓。

强保障,重考核。从政策层面上实行高度整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聚焦老年健康工作,将“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工作纳入政府改善民生实事项目,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并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全县绩效考核内容。凡涉及该项目的在不与国家政策相抵触的情况,一路畅通无阻,真正实现包饺子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求长远,建机制。强化对养老科室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力度,县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在符合条件的乡镇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建立健全议事制度,全县半年召开议事会,解决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吃透政策,活用政策,彻底打开制约“医养”项目发展的“盲区”。

“看”辐射:从“一抹夕阳”到“一片霞光”

时间的指针拨回至2023年7月,从“摸着石子过河‘小岗村’式的探索---创建有着自身中医药特色的医养中心---成规模的‘纯天然’中医药特色医养体系”完成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接。

“不忘初心,壮大事业”。老院长杨遵勤将中医医院及他亲手打造的“中医药特色的医养中心”交接棒慎重地传给了新任书记姚敦沅手中。

在大山里成长,从大山中走出的他,清楚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让独具中医特色的“医养”中心走得更稳、更远,意义更深,成了困扰他心中的永恒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联全民、联社区、联乡镇、联片区”,从“一抹夕阳”到“一片霞光”的医养拓展延伸,逐渐浮出水面。

将“医养与为民幸福”的初心联在一起,贯穿始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明白,在医养中心,“医是根本,养为延伸;养是目的,医为保障。”

“思想要变通,不能让我们的“医养”养在深闺!要主动融入社区。”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将医养与社区联在一起。一周分批深入新晃城区各社区便成了医养中心的规定动作。与社区深度融合,把70岁以上、子女在外务工或子女都奔波在朝九晚五的工作岗位上,各种情况的老人,摸清底子,分门别类地造好名册,并定期上门或电话跟踪服务。

“初心要坚守,城区老人能享受的政策,也应普惠至全县父老乡亲。”这是他对医养中心与宣传科的硬性要求。将医养政策、医养中心详细资料以及入住中心条件,印制成册,与乡镇医院纵向联合,利用下乡义诊,乡镇赶墟加大宣传力度。

“眼光要长远,让医养中心与片区公(民)办养老机构实现有效对接。”在各乡镇或片区,建立医养“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场所”。医养中心在合适的时候,向片区公(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片区养老机构则将中心医养的特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即时融会贯通。让中医特色医养中心的触角延伸至侗乡村村寨寨。

一系列的拓展延伸,真正地实现了中医特色的医养,从“一抹夕阳”到“一片霞光”的构想,让辐射效应看得见!

后记:

“现在蒲婆婆还吵着回去吗?”在医养中心大服务厅,我们遇见了前来探望的蒲婆婆的儿子、儿媳。

“现在她不肯回去了,说这里有很多玩伴。”婆婆的儿子说:“一起唠嗑,一起下棋,还有专人服侍!”

想当时,蒲婆婆因为心脏做了微创手术,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儿子、儿媳又忙于工作,无法抽身照顾。无奈只能将90岁的母亲安置在康养中心。

“你们不孝顺,丢我一个人在这里!”那时蒲婆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拒绝……

“现在好嘞!高兴得不肯回去了!”蒲婆婆的儿子满脸的笑。

……

是的,现如今的“新晃医养中心”已成了新晃老龄人幸福的港湾。用副县长金国华的话来说:“这里设施硬,管理优,服务细,老人不幸福才怪呢!”。

的确如其所说,现在的“中心”配齐配强医疗设备,打造有优美舒适环境,设有评估室、康复室、营养配餐间、老年文娱康体活动室等;率先改组针灸推拿康复诊疗中心,单独设立老年病科,硬件更硬。

现如今的“医养中心”。从省会长沙聘请专家,组建一支学科齐全、懂管理的队伍。选派6人参加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选派8人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市第三医院等学习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知识。 2024年1月,与湖南聚缘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居家和社区智慧医养结合新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实现县域养老服务智能化、网络化和精细化,软件更优。

现如今的“医养中心”。利用中医药功能,采取中医药健康干预、冬病夏治、冬病冬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增强体质的先天优势,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注重开展特色养生服务,如中医体质辨识、调理保健、药膳食疗等,通过中药代茶饮、耳穴按摩等方式舒缓老人心理压力。成功申报省级“安宁疗护标准病房”,是怀化市第一家“安宁疗护标准病房”建设单位。延伸医养结合,中心利用熏香、针灸、足部按摩等中医疗法,让老人安详又有尊严地离去,服务更细。

来源:时刻新闻客户端

作者:龙新斌 谢春阳

编辑:刘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2/95/141584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