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张荣 报道
135基铁塔,49.378公里线路,15支队伍汇集益阳。湖南德力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派遣30名顶尖选手,站上湖南省2024年基建机械化施工竞赛最高水平的竞技台。桃江西-刘家湾220千伏线路工程(五标段),湖南德力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施工竞赛段,线路总长4196米,跨越桃江鸬鹚渡镇张子清村和赵家山村,组塔9基,最高塔接近60米。山高路远,坡陡弯急,德力力量在此无限爆发。
尘烟滚滚中 “换乘”登顶扛重担
在赶往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基建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能竞赛桃江西-刘家湾220千伏线路工程(五标段)50号铁塔基础施工现场的路途中,车辆笼罩在一阵黄色的尘烟中。
“等会儿下车!” 车停稳,当尘烟散去,几十秒已过。带好安全帽,跳下车,拿起照相机,以为可以开始采访工作了,结果,“要换辆四驱的车,才能上去!”顺着项目副经理田文辉手指的方向,张子清村那高耸的山头在烈日下格外耀眼,坎坷不平的简易路一眼望不到头的无力感立即充斥全身,原来还没到站呢!一打听,这种20度以上的陡坡还不只这一个。不到500米的山路,车子爬了将近15分钟,终于到达施工点。
到达该项目的中段50号塔基础施工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小黄土高坡,施工人员忙着工作前准备,来回往返于山坡,搬运各种器材设施,上午的气温直逼40度,休息棚搭建完毕,施工人员全身工作服已湿透。
“7月18日竞赛启动仪式,19日现场施工正式开启,目前我们两个基建班组,土建阶段大概还要20天完成,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上山的路......”项目总指挥刘江洋说起施工环境,感触颇深。“明天封路了,我们只能全程步行上山,不能拖进度,再难也得上去!”在酷暑季节,当“换乘”都不能实现的现实发生,竞赛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进一步增加,而他们与天斗、与地斗的决心一点也不曾减少。
陡峭山坡上 “战车”冲顶破难关
张子清村的山里,近30度的连续陡坡上,六台混凝土罐车七次冲顶不成功,动弹不得。7月24日上午11点多,在去往48号铁塔基础施工现场的山坡上,一场“打怪冲关”即时上演。
“装载着混凝土的罐车尝试着冲上去,可是坡太陡,试了七次,还上不去!”山谷里到处弥漫着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焦味,大家都很着急了,如果罐车上不了山,到达不了传送管道起点,混凝土不能及时被传送上去,超过两个小时就会凝固,造成材料损失和时间损失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一班6人一组,组织铁锹和挖机,各路段填路,二班人员辅助,并随时做好基础浇筑准备!”项目经理朱利平紧急调度,分工有序,两个班组齐心协力,经过三十多分钟的奋战,硬是用铁锹改变结局,六台罐车在冲刺11次后,“吼吼”地冲过阻力点,一路奔向目的地,随后爬山虎转运、小罐车往返输送混凝土近30次,连续作业到晚上18点多,圆满完成当天浇筑任务。
基础二班的班长周正清成为了这次打怪的主力选手。满头白发,58岁的他,早晨6点到达施工点,晚上19点返回项目部,整整13个小时坚守工作岗位,中午晚上和大伙儿一起啃干粮。酷热天气一天下来,他和其他队员都像从水里拧出来一样。
“赵家山村53号塔的难度更大,路程最远,坡度最陡,协调工作最难,但是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抹一把脸上的汗,说起后期的施工,周班长的眼里充满坚定。
百年樟树下 日晚会“充电”聚合力
“大家辛苦了,在树下乘乘凉,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今天的工作......”在张子清烈士故居旁的那颗百年樟树下,队员们排排坐,刘江洋和他们交流谈心,日晚会在夕阳余晖下展开,这里也正是村里组织微党课的现场。
德力集团参赛队的材料站正好位于旁侧,每天早晨,队员们在这里列队四交分配任务,晚上回来开日晚会总结工作,得天独厚的环境让队员们在忙碌后得到一定的压力缓解。
材料站里,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战地班组创新工作室。在这里,展示着一个个小革新技术:基础养护桶、绝缘撑杆、紧线自动提线机......“我们在不断学习先进经验,也在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德力集团总经理邹立平不无自豪地说起我们德力参赛队的特点。“有一个坡上遇到石头,半天时间电钻才钻进去15公分,庆幸的是只有一块石头,而不是一整片。”当遇到这种难题时,项目部会集中力量想办法,请教山区修路类似情况处理的经验,结合自身项目施工的特点突破难点。在这里,展示着一台台机械设备,履带式吊车、履带式爬山虎拖车、罐车、千张机......其中一台命名为“朱利平号”的履带式电建钻机格外醒目,这是一个战队的标志。
“德行天下,力求完美!”日晚会结束,在队员们整齐划一的步伐中,感受到了德力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铿锵有力的呐喊声中,听到了德力人争先创优的心声。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张荣
编辑:李彩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