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速呼啸而来,旧时光温馨留彩丨人民路上原住民·株洲篇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陈杰 龚子杰 聂千川 文建美 编辑:郑江晖 2024-09-18 11:23:55
时刻新闻
—分享—

专题banner.jpg

编者按:“人民路”,串起了许多国人的共同记忆和家国情深。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岁月当口,红网用镜头翻阅湖南14市州的人民路,推出专题影像深度报道《人民路上原住民》,讲述人民路上“小家”“小我”故事,折射共和国“发展为人民”的大情怀、大时代。

株洲.jpg

【地理档案】株洲市人民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全长约7.5千米。作为贯穿整座城市南北的交通要道,人民路南起株洲火车站,北至响田大桥,沿途的红卫桥(现名新华桥)、中心广场、株洲大饭店、五一文、文化园等标志性地点,承载着株洲人民的记忆和情感。人民中路上,伴随几代株洲人成长的法国梧桐整齐排列在人行道两旁,是株洲最美的路景之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陈杰 龚子杰 株洲报道

1.jpg

株洲,一座用轨道连起的城市。

动车、城际铁路鸣笛呼啸,穿梭往来,在铁轨上留下一串串铿锵有力的韵律。与之并行的人民路,热闹喧嚣,汽车、行人,沿着郁郁葱葱的梧桐一路向北,融入城市肌理中。

一条人民路,一座火车站,都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岁月里,它们如同老友般,相互依赖,又彼此见证着穿越历史的那些故事。

2.jpg

施子豪,株洲火车站的一名90后安检员,也是在人民路长大的地道株洲伢子。

他说,现在女儿最高兴的事就是让他牵着在人民路的街边看汽车。而他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看火车,因为离家不远的火车站是建于120年前的株洲火车站。

1904年,中国铁路还屈指可数时,株洲就有了铁路。今天的株洲,不仅是电力机车的摇篮,又被称为中国动力之都。说起这些,子豪总是透着一股子骄傲。

3.jpg

喜欢火车,还源自于家庭的熏陶。施子豪一家三代都是铁路职工。长大后就成了他,是这个小家庭最真实的写照。

1975年,在爷爷施远栋那一代铁路人的手里,株洲火车站完成了首次重建,父亲施文忠最早在株洲火车站当货运员,从事过司炉工、火车司机,也经历了蒸汽机到内燃再到电力的转变。

父亲找了在火车站工作的母亲,他也找了在火车站工作的妻子。出了站就是人民路,下了班,父亲喜欢带着母亲去人民路电影院看电影。他喜欢带着妻子在人民路上的文化园里散步。只是,时代不同而已。

4.jpg

位于人民路旁的铁路职工宿舍,离株洲火车站只有200米,是施子豪一家人曾经生活的地方。房子不大,十几个平方,挤着四五口人。

在其母亲的记忆里,最初的株洲火车站还只是一座有着尖顶的木房子,只有两个站台,人们到达站台需走防空洞才能过去。直到90年代,车站增加到了4个站台,也有了人形天桥。每逢遇上客流高峰期,从车站门口等待进站的乘客队伍会沿着家门前的人民路,排到江边。

但施子豪是让许多同龄人羡慕的,因为他住在城市的最繁华之处。

而今,人民路还是那条路,但火车站变了,来的人也变了。

5.jpg

6.jpg

株洲,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因此,先有站,才有路。

株洲火车站始建于1904年,先后于1911年、1937年、1975年、2022年进行了站房扩建、重建或迁址重建等工程。

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早年,因靠近火车站,人民路附近形成了小商圈,改革开放后,这一带最早崛起,后经数次改造,人民路以株洲火车站为起点,形成了中南地区最大的芦淞服饰市场群,成为许多客商和游客的进货、采购首选之地。

为此,株洲火车站曾经还专门形成了一种职业,叫挑夫。

由于当时的火车站还没有扩建,站房之间需要绕过天桥,行走路程较远,让背着大包小包的客商十分费力。于是,便有了挑夫们帮助客商将货物运送到车厢上,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7.jpg

8.jpg

“今天收工蛮早嘛!”施子豪热情地和来芦淞市场进货的乘客打招呼。

如今,随着时代的更替,经历过四次改造的株洲火车站早已大变样。不仅站房扩建至6个,站内40部电梯让乘客换乘不需再出站,加上物流、电商的发展,前来进货的客人早已实现轻松出行,挑夫这一职业也已成为过往。

施子豪说,株洲火车站目前是铁路线上最先进的普铁车站,车站不仅连通地铁与城铁,候车室也直接对着股道下站台,再也不需要跨线,过天桥。经常会有附近人民路上的老居民,排着队来看看新火车站的模样。

9.jpg

施子豪的梦想是当上高铁司机,休息时,他会跑到父亲施文忠这,看看火车头,了解火车更新换代的故事。

父亲说起过往,也是津津乐道。好比蒸汽机车,就有着道不完的辛苦。“列车时速只有二三十公里。黑色的火车头,拉着货物喘息着,车轮驶过,发出‘哐当哐当’的撞击声音。”施文忠回忆说。株洲到衡阳,140公里的距离。机车的牵引力靠司炉不停将洒过水的煤炭铲起,精准投至大炉里,水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把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推动车轮向前。

“那与现在比不得啰!”

2009年12月26日,当时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里程最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即武广高铁)开通运行,株洲西站同时投入使用。当第一列“子弹头”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驶入株洲西站时,400万株洲人迎来“高铁时代”。

10.jpg

11.jpg

在施子豪这位“铁三代”看来,从爷爷那一辈的漫长颠簸,到两个小时的快速通行,再到半小时,两地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施子豪也见证了真正的“双城生活”。

作为家里的第三代铁路人,他觉得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延续。作为安检员,每天守护着旅客安全出行,同时也牢记着上班之初父母对他的教诲:铁路安全无小事,任何细微的差错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时,施子豪还是站里的志愿者,他经常会穿着红马甲为特殊的旅客提供安全周到的服务。

12.jpg

13.jpg

这几年,施子豪一家虽已搬离了人民路,但母亲把人民路老房子里保留的这些老物件宝贝似的收藏到新家去。偶尔,她会拿出来,回忆着曾经的岁月。跟许多老株洲人一样,人民路于她,于这个家都有一个难却的情结。

那时候住人民路铁路宿舍的人基本都搬离了,株洲变化很大,“一年一个样”,在车站,她也见过很多人的命运转变,“‘小家’都跟着‘大家’改变”,大家各自的人生轨迹虽有所不同,但生活都变好了。

尽管心存依恋,但远处的新家宽敞明亮,环境漂亮,已成为他们新的依恋。

14.jpg

15.jpg

人民路,北起株洲市石峰区田心社区,南至芦淞区芦淞市场群。这条7.5公里长的城市干道,串联起株洲的轨道交通和服饰这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道路两旁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这是人民路被株洲人称之为“老城区最美城市干道”的主要原因。高大的梧桐树冠顶部枝叶交错,结交成绿叶悬垂的拱顶,绿荫掩映几乎把天空遮住,宛若行进在一条林荫道。

在人民路的起点株洲田心,有着国内最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体系,从新中国第一辆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地铁、城铁,再到为高铁提供的核心部件和配套产品,不断沿着株洲人民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6.jpg

施子豪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在人民路上溜达,用手机记录着美好,也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在他眼里,时代更迭,人民路越变越宽阔、通畅和美观。她的一次次嬗变,正是株洲这座城市现代化的缩影。

就像他工作在人民路的南端,梦想在路的北端。多走走这条路,就能离梦想进一步。

17.jpg

入夜,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人民路亮起来了。这条路还是颇具盛名的夜宵一条街,街道两旁,密密麻麻都是各类美食店铺,既市井又现代。闲暇时,施子豪也会经常约着三五好友,到人民路上小聚。

时代在变,人民路的株洲味道始终如一。她默默守护和陪伴着这座城市,依旧律动,续写繁华。

出品人:贺永祥

总策划:肖世锋

执行策划:周逸峰 杨抒怀 秦楼 周世琦 郑江晖

设计:谭文平

素材支持:聂千川 文建美

外联:吴思静

鸣谢:湖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陈杰 龚子杰 聂千川 文建美

编辑:郑江晖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3/51/142812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