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红网时刻新闻策划推出“好评中国·青年漫评”专题,以青年视角感知大国脉动,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合力。
□薛子煊(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一度被打上“没前途”的标签,被戴上“有色眼镜”看待。
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特别强调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这并不是党和国家第一次部署职业教育。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一再重视,正逐步打破“偏见”,让职业教育拥有更光明前途。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职业教育有何特殊意义?
其一是,呼应新发展阶段的技术人才需求。当前,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各行各业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旺盛。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达2.5以上,这充分反映出我国技术技能型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状。
其二是,呼应“找寻自身热爱”的个人职业规划。随着观念的“更新换代”,更多人选择将个人热爱变成终身事业,选择在某一个特定职业领域进行针对性学习,实现专业领域的精益求精。
漫画/毕传国
要实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就要有效整合各环节要素,塑造协同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让职业教育成为光明选择。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职普融通”相当于打破壁垒的一个“突破口”。对此,不少地方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专业优势,让职业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实现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课程互选,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提供更多可能。
“产教融合”,则是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动力。近年来,各地不断完善职业技术人员培养、考核系统,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为人才畅通就业渠道、优化激励政策等,就是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架起职业教育端与产业端的桥梁。
新时代,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应勇立潮头,乘势而上,优化职业教育模式,在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道路上开创新模式、找到新路子,在“大有可为”中实现“大有作为”。
来源:红网
作者:薛子煊 毕传国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