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公益照相馆⑧丨桂东县青山乡:老一辈踏遍青山 下一代走在坦途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李长宏 陈奥男 编辑:廖浩宇 2024-09-20 23:57:0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李长宏 陈奥男 实习生 王珊珊 郴州报道

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红网时刻新闻发起“乡村公益照相馆”项目计划,记录和展现乡村老人的精神风貌。近日,“乡村公益照相馆”第八站,来到了郴州市桂东县青山乡。

13371278121591608.jpg

八面山脚下的郴州桂东县青山乡。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坐落于八面山脚下的青山乡素有“桂东西藏”之称。古木参天,松涛阵阵,青山远黛,众鸟飞翔,这里四面山林环合,境内风景宜人。

一路颠簸,红网采访团队走了近1个小时山路才到达隐于深山里的青山乡。山路蜿蜒崎岖,绕得人头晕目眩。除却身体上的不适,刚开始采访,记者有点失望,受访者大多不会说普通话,交流困难。而且,对于自己的生活,他们没有很多展望,“身体好的时候,能在菜地里散散步,就很幸福了。”

这里的大部分老人晕车,许多连郴州都没有去过。他们对外界的认知,来自于家里的老式电视机,也许已经忘记,路的尽头是天空和海,而不是大山。

但随着采访深入,记者窥见两种不一样的人生。

“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留下的是老人、妇女。”青山乡党委书记郭会勇介绍。“知道今天有人专门来给他们拍照,都可高兴了。”天安门背景板搭起,相机架上,灯光打开,摄影师就位,在老人们翘首期盼下,开始了这次的乡村公益照相馆拍摄。

木讷夫妇培养“学霸”女儿

13371278191098350.jpg

钟德忠(右)。

他叫钟德忠,旁边是他的爱人。

跟钟德忠交流很费劲,他总是默不作声,时不时蹦出一句乡音,记者只能求助郭会勇。“翻译”时,郭会勇突然竖起大拇指说,钟德忠有四个能干的女儿!

说到女儿,钟德忠才打开了话匣子,四个女儿靠读书走出了大山,找到工作,特别是小女儿远赴国外工作。郭会勇说,钟德忠的女儿们是村里的“金凤凰”。

钟德忠接过话茬,“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让四个女儿都读了书。”钟德忠说,自己和爱人都是苦出身,两人相爱,结婚相守,前半生都守在“山窝窝”里。

大山里的日子,是孤独的。以前,山里交通不便,钟德忠和爱人每天与日月星辰为伴,鸟儿就是朋友,花草树木便是邻居。

四个女儿出生后,钟德忠倾尽家中所有供孩子上学读书,目的是让孩子们不再过自己现在的生活。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只知道向土地讨生活,找大山要吃食,够养活一家人。

“最头疼的就是交学费,每次交学费,我都会厚着脸皮满村子跑,到处借钱。把孩子供出来,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农村有一句老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因为出身寒门,看到了父母的辛苦,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寒门的孩子对自己的梦想,才会更加珍惜,只要有一丝希望,她们都会紧紧抓住,努力地去实现梦想。

四个女儿很争气,努力读书,走出了四面环山的家乡,踏上了更加宽广的人生之路。

拿着在天安门前拍摄的照片,钟德忠坦言,“很想去北京,去天安门,去外面看一看,但是我跟爱人都晕车。”这张照片,钟德忠说要寄给在日本工作的小女儿。他跟小女儿已几年没有见面了,视频聊天时,小女儿常掉眼泪,说想家,想父母。钟德也很想念她,却只告诉她,家里一切都好,在外安心上班。

他知道,女儿们正奔赴属于她们的美好人生。

用书铺就儿女的路

13371278155218926.jpg

李念香。

“不要抿嘴,牙齿露出来,对对对,这样笑很好看。”摄影师指导着拍照,这位面对镜头略显局促的阿姨是李念香,今年68岁,土生土长的青山人,育有一儿一女,皆是大学生。

“我自己读了高中,必须让孩子们多读书,走出大山。”抱着这种信念,李念香与爱人尝试各种方式赚钱。爱人在单位工作,为了节省租房开支,她独居在山上土屋,种地,养猪,养鸡,养鸭,到山上挖笋,去镇上打零工。

“没出月子,我怀里抱一个,手里牵一个,还要挑百来斤的笋。”想起最苦的日子,李念香百感交集,“真是咬紧牙关挺着过。”平时,夫妻二人省吃俭用,一分钱都舍不得多花。特别困难时,找亲戚借钱也要供孩子完成学业。

托举两个孩子走出闭塞的大山,一路走来,可见其艰辛。但李念香不怕辛苦,“把两个孩子供出去了,我自己吃的这点苦也不算什么。”

提及儿女她一脸骄傲。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上银行;女儿毕业于长沙医学院,在桂东县人民医院上班。连一旁的村民也忍不住称赞,她家的一儿一女真有出息。

拿着打印好的照片,李念香说,自己晕车,没出过远门,很想去外面看看。她一生未能走出大山,却让子女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又何尝不是一件伟大的事。

苦尽甘来,儿女有成。这张照片,拍摄出李念香当下的幸福。

最遗憾的是没能力给女儿买车票

13371278259407076.jpg

郭慧香。

除李念香,留在山里的妇女还有郭慧香。

郭慧香,63岁,二儿一女,她用带有客家话口音的普通话和记者说起她的经历。郭慧香父母过世得早,从小,她和兄弟姐妹相互扶持长大,吃了数不尽的苦,“五六岁时便挑担种菜煮饭。”

25岁,郭慧香结婚,生了两儿一女。夫妇二人供不起三个孩子读书,只有最小的儿子读完了大学。大儿子和二女儿高中毕业后,都外出打工。“小儿子的大学,是大儿子和女儿供起来的。”

郭慧香只上了小学,她知道读书能少吃很多苦。

眼下,她的三个儿女已有各自的生活。女儿定居深圳,家庭美满。小儿子在镇上工作,去年成家。唯一让她操心的是大儿子还未成家。想到这,她满脸愧疚,“家里不穷的话,大儿子也应该成家了。”

看着自己与天安门的合照,郭慧香说,去北京是一件奢侈的事,花费贵,子女忙,自己晕车,出去一趟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她还是笑着说:“没事,我身体健康,总能去的。”

采访快结束,郭慧香突然拉着记者,讲起了她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她哽咽地说,高中毕业的女儿南下深圳打工时,她连车票钱都没能力为她支付。现在,女儿靠自己走出大山,在深圳买房定居,一路打拼下来,吃了多少苦,她想都不敢想。

拍摄还在进行,在一声声倒计时中,乡村公益照相馆定格老人们最幸福的笑容。有人说,要将这照片摆在房间里天天欣赏,有人准备拿回去和儿女们发视频炫耀。也许,囿于时代,他们一生在大山里耕耘。然而,日迈月征,岁律更新,在他们奋力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子子孙孙,代代无穷。

夕阳西下,有老人坐在门口摇着蒲扇,时而看看嬉闹的小狗,时而望向远方的山头落日。也有三两成伴,散步在乡间小道上,欢声笑语,写满岁月悠长。

山的里边,见证了老一辈的一生;山的外头,吟唱着子子孙孙的故事。山里的父母辈踏遍青山,让下一代走上坦途。

相关报道:

乡村公益照相馆①丨汨罗武夷山村:结婚照都没拍 老两口第一次合上了影

乡村公益照相馆②丨安化竹田村:一群古稀老人的青春盛开

乡村公益照相馆③|株洲官塘村:心有归宿岁月安的老人们

乡村公益照相馆④ | 湘潭县铜梁村:70余载,他们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正式照片

乡村公益照相馆⑤丨石门杨家坪村:“湖南屋脊”上的笑容

乡村公益照相馆⑥丨沅陵莲花池村:幸福苗歌回荡在酉山酉水间

乡村公益照相馆⑦丨慈利杨家坪村:为120多位老人留下美好瞬间 定格最美“夕阳红”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李长宏 陈奥男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3/64/142922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