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年磨一剑,长沙“智造”在崛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倩 编辑:宋芳 2024-09-24 09:10:07
时刻新闻
—分享—

res03_attpic_brief.jpg

广汽埃安长沙焊接车间充分发挥“灯塔工厂”智能化技术。通讯员摄

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需多长时间?广汽埃安长沙工厂的回答是:53秒。

今年8月底,广汽埃安长沙工厂正式投产,搭载“灯塔工厂”智能生产技术。

从“制造”到“智造”,转型之路走了多久?长沙的回答是:10年。

目前,长沙绝大多数龙头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已驶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依托“智赋万企”,长沙“智造”步履铿锵,奋力奔跑。

从大企业示范到中小企业参与,万企奔“智”

长沙智能制造“嗅觉”敏锐。2015年7月,长沙便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

“制造”转型“智造”,长沙的路径是:龙头企业、大企业当“排头兵”,智能车间为“主战场”。

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三一重工“18号厂房”,沿着MES流程,产品能够“看清”自己被制造的全过程和细节,还能回答“哪组参数被用来处理我”“下一站我应该去哪个工位”;

在博世长沙全球“灯塔工厂”,自动化设备是“主力军”,相比传统产线,操作人员减少80%,生产效率提高30%,质量提高30%;

在中联智慧产业城,通过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等技术,每6分钟可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高空作业机械,每17分钟制造一辆起重机,每20分钟出产一台泵车……

从示范性车间到示范性企业,长沙还打造一批智能化“标杆”场景,“看样学样”“立标打样”,实现“转型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

中南智能以机器人柔性加工及工业自动化系统为核心,广泛服务原材料、汽车装备、铸造、轻工纺织等行业;楚天科技将智能制造、智慧医药工厂的建设经验,分享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华曙高科工业级增材制造自主可控完整技术体系,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大战略领域。

2023年,长沙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工程机械、先进计算、生物医药和烟花鞭炮4个试点行业,推出系列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智能转型产品,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快进”。比如,金蝶云·星空的SaaS管理云,可为中小企业解决流程低效、繁杂的问题。

截至今年9月1日,长沙480家规上试点企业,首批74家企业全面完成数字化改造。

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目标,长沙万企奔“智”。按《长沙市“智赋万企”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长沙将新增上云企业目标数近3.4万家,占全省42%;新增上平台企业目标数近2700家,占全省37%。

制造业链式智能转型,“智造生态”日益厚实

智能制造,从来不是制造业“一家”的事。比如,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智能制造重要基础设施,在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平台建起来,并不简单,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厂商有设备和行业经验,但在云计算、云存储方面没有优势;另一方面,软件服务企业有智能技术,但对复杂的工业场景缺乏实践经验。

两者如同“两张皮”,如何有机融合?长沙制造业携手软件、系统、整机等行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带动制造业链式智能转型。

比如,工程机械产业依托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产业下游的租赁、运输、施工企业等主动“触网”,为整体运营提供服务;SMT行业依托中电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等环节进行改造,最终实现质量提升70%以上,效率提高40%以上,设备维护成本降低约三成。

长沙拥有中电云网、中科云谷2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全省44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中长沙有28家,还有连接工业设备的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了“国家级双跨+行业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局。据统计,目前已连接工业设备300余万台,覆盖企业超20万家,智能制造生态日益厚实。

长沙还搭建“平台智库牵头+服务商实施”的生态服务圈。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信通院(湖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智库平台相继成立,牵头为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开展诊断咨询服务,并出具诊断报告和解决方案。

同时,创优服务,降低市场门槛,充分吸引全国范围内的“智造”集成服务商和生态服务商,参与长沙“智造”转型。

对生态服务商,长沙在全国首创“备案制”,符合基本条件的数字化服务商备案即可入库,目前已完成165家生态服务商备案审核入库,并遴选出28家集成服务商。他们提供先进的“智造”转型方案和服务,为长沙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插上翅膀。

以深厚的产业基础为支撑,政策扶持久久为功

长沙智能制造转型的经验,被提炼成“长沙模式”。“长沙模式之所以能成功,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撑至关重要。”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副院长彭雄威介绍。

近年来,长沙先进制造业由工程机械“一家独大”发展至先进储能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6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工程机械和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加速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没有产业基础,智能制造是无本之源;没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将固步自封。”彭雄威说,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等平台顶层推进,起到“宣传队”“播种机”作用,“长沙智造”氛围浓厚。

10年时间,长沙相继推出了3个“3年行动计划”,以3年为期,既保证政策稳定,也紧盯智能业态变化进行调整。长沙一般性政府公共支出一再压缩,但对于智能制造经费,一直稳定保障。比如,出台30余项规划政策,推出智能制造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装备本地采购(租赁)补贴、孵化资金管理、首台(套)产品认定及补贴等,形成了“奖、补、购、租、投、池、市”政策支撑体系。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长沙也从不吝啬。全面建成全国首批“千兆城市”,2.7万余个5G基站,57T骨干网络省际出口带宽;全省首个5G应用生态产业园开园,在建和投产数据中心13个,机架规模超6万个……由此,长沙架起信息基础设施“高速路”“立交桥”。此外,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马栏山视频超算中心、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等算力支撑,给长沙智造装上“最强大脑”。

十年磨一剑,长沙累计投入近40亿元,解决智能制造孵化项目、试点示范项目、装备采购租赁等方面资金问题,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专门项目27个,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13家企业入围国家智能智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38个场景入围国家智能智造优秀应用场景名单,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倩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