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站,直奔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留有殷殷嘱托。
行之有效,金九年华丰收之季。汝城“大思政”开新篇,培育“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北湖机场通航三周年,开辟天路抢先机;郴州陆港开港两周年,扬帆向海成开放发展新航标……
这是收获的果实,郴州高质量发展阵地涉猎海陆空,启程下一年。
汝城县264名新招国家工作人员“迎新”第一课。(邓生祥/供图)
金秋九月“开学”季,全新气象,思政来“施肥”。
8月29日,汝城县264名新招国家工作人员“迎新”第一课,感受规模化沉浸式的思政教育。“新人”从革命文物、历史陈展、红色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思政“大先生”授课中感知信仰的力量。
宣讲激起心中浩瀚,泛泛涟漪,2024届选调生陈寒鑫踌躇满志立下铮铮誓言:“我沿着革命先辈的道路来到这里正是要继承这一份初心,将这条光荣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扣好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新”不分家,“迎新”与“送新”紧密相连,汝城县不遗余力一视同仁。
400多名2024级大学生即将奔赴高校,抢抓暑期黄金段,一次红色教育、一回传统文化洗礼、一堂思政课、一场学子分享会,“四个一”的思政教育“盛宴”入脑入心,赋能离家学子,输送优秀生源。
参观湘南起义旧址群汝城会议旧址。(邓生祥/供图)
滋养家国情怀,明确人生方向,走出红色教育基地的汝城县大学生,个个能量充沛,目光坚定,思政力量在于潜移默化式的催人奋进。
聚力做大思政课堂、唱响思政教育品牌,汝城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环环相扣。
9月2日,紧跟随《开学第一课》步伐,汝城开展特色思政教育为全县40所中小学64000余名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思政课上,教师黄秀娟刚提问:“共产党就是?”台下异口同声:“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沙洲学子,毗邻“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熏陶于红色故事,成长于思政教育。沙洲芙蓉学校六年级学生朱思薇,小小讲解员典范,不畏惧、勤思学,从红色故事深悟笃行,要学习红军身上那般不怕苦难、敢于斗争,做新时代青少年。
时时学,人人学,汝城“大思政”教育,不限于“半条被子的故事”,覆盖省市县。不止于耳熟能详,实际行动见真章,湖湘特色“大思政课”品牌越擦越亮。
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开学第一天的思政教育课。
品牌叫得响,影响传得深,来源于日积月累与孜孜不倦。
得天独厚的文化基因成就汝城,这里有范氏家庙、朱氏祠堂等祠堂文化,有濂溪书院、云头书院等理学文化,更有“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湘南起义旧址群汝城会议旧址群等红色文化,“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文化根脉”。
有东西可讲,怎么推广?2021年,汝城县教育局开启以“巡”开讲思政课,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了一批有经验、有激情的教师,组建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组别的巡讲团,全县巡讲。他们的目标是:人人都是思政课教师,处处都是思政课阵地。
让师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接受教育、经受洗礼,汝城县落实落细开发思政教材、培优思政师资、完善设施设备、健全激励机制、抓实教研教改等“五项措施”,实现了思政教育从小学到高中(职业中专)、从城镇到乡村的全覆盖。
这样一支逾200人的县、校两级巡讲团队,为莘莘学子培育思政基因,为党员干部把稳思想之舵,激发就学干事的强大动力,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半条被子的故事”走进北大。(资料图)
思政课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共搭大平台、共建大课堂、共推大比武,开创了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件件专属思政作品诞生,汝城学子每周必读、人手一本的校本教材《血脉》,集结全县力量,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优选最具代表性的25个红色人物故事。以赛促教的“十堂精品课”凝聚教师心血,“大师”打磨,思政教育“活”起来了。“半条被子的故事”走进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省市。
今年5月底,汝城率先出台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意见,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五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与省内外高校协同联动,实现大中小学各学段同步共进,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路线图”既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小树苗”在长成“参天大树”的路上越发枝繁叶茂。
主笔︱周 蕾 编辑︱何晓露
二审︱龙芳华
三审︱肖 懿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周蕾
编辑:何晓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