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空间有限,发展无限。”作为全国面积最小的城区之一,2023年以来,长沙市芙蓉区突出“六个发展”,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在融合融通中夯实发展基石、创新创造中激活发展动能、在跨河东进中重塑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一路向上的芙蓉,始终不负浏水之托,不负城心之志。芙蓉区融媒体中心联合红网长沙站,推出《欣欣向“蓉”——高质量发展在芙蓉》系列报道,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芙蓉路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蒋雨岑 长沙报道
芙蓉大地上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感满满。
时序更替,忽而岁末。眺望芙蓉大地,万物正蛰伏于寒冬,为春天的到来积蓄蓬勃力量。
在天气寒冷的冬季,总有一股温暖在涌动。
150名人大代表结对帮扶159户困境家庭,协助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5个社区就业微市场、1个零工市场,让人找工作变成工作找人;家门口的“银龄餐厅”,解决老年人的“三餐之困”……
过上美好生活,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党建、经济、民生各方面的协调。而就业、教育、养老……一桩桩、一件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群众最期盼最可感的公平和协调。
“少数群众因为种种原因陷入贫困后,我们要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通过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芙蓉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23年以来,区财政投入八成以上用于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突出政策精准有效,群众可知可感,着力解决最紧要、最突出的民生问题。
稳定就业 守住千家万户的幸福“底线”
农村大妈第一天来长沙就顺利就业,听障小伙精准接收推送来的岗位信息,打两份工的大伯主动要求解除低保……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社会发展。芙蓉区始终把端稳群众“饭碗”,解决劳动者的生计,作为“心头大事”。
2023年9月27日,“就在芙蓉,才创未来”政策送暖活动在芙蓉区湖南米粉街八一桥社区就业微市场举行。
为兜牢就业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2023年初以来,芙蓉区将困难家庭就业帮扶纳入全区“一年一件事”工作,“量体裁衣”助力重点群体就业。
建立“区级就业指导员+街道就业专干+社区就业专干”三级对接和帮扶机制,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就业需求,常态化开展“一对一”岗位推荐、职业指导、培训推荐等服务,产生了稳就业的良好效果。
2023年2月,家住芙蓉区五里牌街道燕山街社区的陈先生来到了社区政务大厅,主动申请就业兜底帮扶。陈先生母亲年逾八旬,女儿就读大学,妻子在外务工,经济压力较大。找了两个多月工作,一直都不理想。
“2022年10月被单位辞退,50多岁的年纪,本来以为很难再就业,没想到上个月在社区申请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后,从出门找工作变成了工作找上门。”陈先生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就业才能让重点人群真正实现能就业、稳就业。芙蓉区五里牌街道燕山街社区以“导师帮扶引路”模式,邀请就业专干为陈先生提供创业“保姆式”教学,通过上门职业指导、推荐参加培训、精准岗位匹配等就业帮扶“组合拳”后,陈先生成功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入职。
芙蓉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芙蓉区先后开展了‘一对一’岗位推荐、职业指导、培训推荐等服务1268次,将100名重点帮扶对象全部送上了就业岗位。”
据了解,2023年以来,芙蓉区重点打造了5个社区就业微市场,1个零工市场,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纬度的就业服务、生活便民服务等公益服务,不断细化、深化重点人群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方便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努力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品质养老 让老年人养老变“享老”
芙蓉区文艺路街道识字里社区位于长沙的老城区,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区,里面住有2000多位老人,高龄、失能、空巢、独居老年群体数量庞大,“三餐之困”摆在眼前,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如何破局?
上午11点,专为老年朋友解决“吃饭难”的“银龄食堂”内饭菜飘香。食堂每日自采食材、现场制作,两荤两素12元钱,老年人折扣后只用10元,受到众多老人欢迎。
“这个老年食堂饭菜清淡,不油腻,既暖胃又暖心,很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带着孙子前来就餐的严嗲津津乐道。
“还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想订饭,希望我们能够送上门去。”食堂主管尹艳林兴奋地告诉众人,在长沙市、芙蓉区民政部门的支持下,饿了么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银龄食堂合作,一起打通了助老送餐“最后一公里”。
2023年8月30日,共青团长沙饿了么蓝骑士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
由长沙饿了么蓝骑士党支部、团委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通过专人对接、定点送餐服务,高效、准时将热乎乎的饭菜送给有需要的老人。
“对我们来说,送餐只是一个小事儿,就耽误半个多小时,但对老人来说,却是离不开的需求。我愿意一直送下去。”
“00后”小伙章咏祥是饿了么蓝骑士“社区侠”志愿队一员,现在,他每天和小伙伴一起为社区老人义务送餐。其实,午高峰的这半个多小时,是外卖小哥的“黄金时间”:订单最多的时候,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章咏祥从小由奶奶带大,和老人感情很深,在他看来,送餐虽然影响部分收入,但很值得。“给社区老人送餐,像给自己家人送一样。”章咏祥说。
如今辖区老人足不出户就可解决“三餐之困”,但是老年人上下楼梯的困扰依旧存在,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被迫成为“悬空一族”。
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
芙蓉区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大力探索创新,全力攻坚克难。坚持项目审批做“减法”、政务服务做“加法”,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建设周期,保障施工安全。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2023年,芙蓉区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48台,老旧小区居民纷纷告别“爬楼生活”,幸福“一键直达”。
从一座城市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可以折射城市温度、体现民生情怀、寄托为民初心。
在芙蓉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正成为众多老年人实打实、心贴心的感受。
普特融合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育人如养花,教育要像阳光一样照到每一个角落,无一遗漏,机会平等。
2023年9月,芙蓉区发布隆平片区教育配套规划,规划在东片区新建中小学校13所、扩建一所,引进湘郡培粹实验中学一校两址办学,意味着芙蓉区浏阳河以东地区,将成为名校资源最密集的教育新区,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好上学”。
不仅着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协调分布,也着力让教育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学生群体。
在普通中小学校园里,长期存在着这样的学生群体:生活上他们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学习上他们常常被老师所忽略,他们就是被师生和家长公认的“特殊”学生。
如何打破隔离的围墙,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所校园里共同成长?
对特殊儿童实行普特融合教育,是其融入社会的起点。融合教育主张不要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孤立于封闭隔离的教育环境中,而是支持他们和正常孩子一起接受各阶段的教育。
芙蓉区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特殊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保障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2023年11月23日,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长沙市2023年普特融合教育课例研修活动在芙蓉区育才东屯小学举行。
让特殊儿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三年前,长沙市首个特教班在芙蓉区育才东屯小学诞生,为特教走进普通学校开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看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些孩子,了解了长沙特殊教育发展重点后,杜同学的家长感慨万千:“看到希望了。”
杜同学正式上小学前,就已被确诊为孤独症患者,仅能表达简单句子。
在其他学校呆了两个星期后,由于难以适应环境,杜同学来到了长沙市首个普特融合班。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杜同学学会了主动提问和提出需求,在音乐、架子鼓方面的才能更是十分突出。不仅在“校园之星”才艺大赛中荣获个人“特等奖”,还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进行了元旦汇演。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但只要用心培育,勤施薄肥,适时适量,花儿就能根深叶茂花满园。
“作为一所普通学校,开设了2个特教班,因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芙蓉区育才东屯小学校长张宏军在参加普特融合教育研讨活动后发出感慨,希望与更多学校学习交流,找到可借鉴的路径。
芙蓉区育才东屯小学融合教育起步于2020年,目前已经有普通教学班37个,普特融合班5个,特殊教育学生42人,特殊教育教师14人。
2023年,芙蓉区在加紧建设芙蓉区曙光路小学普特融合学校的基础上,将张公岭幼儿园建设为普特融合幼儿园,填补了普特融合幼儿园的空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平等教育支持。
下一步,芙蓉区将继续在政策、师资和业务上等多方面支持,夯实融合基石;创新课程,拓宽融合途径;坚持评价导向,提升融合品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人民城市需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民生”与“发展”本身也是一体的。
让民生和发展相互赋能,把“民生蛋糕”做大、做优、分好,让发展更加协调、更可持续,芙蓉区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回应好群众“酸甜苦辣”的诉求,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雨岑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