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小镇青年丨民歌一响,舞蹈DNA动了,构成了他们的全部热爱

来源:红网 作者:刘阳 张静宁 编辑:杨滋 2024-02-27 12:06:31
时刻新闻
—分享—

QQ图片20240226170316.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阳 张静宁 桑植报道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临门。”乡村舞台上,喜庆的音乐一响,她们穿着民族服饰,右手举鼓,左手掌击,激情洋溢,欢快热闹,仿佛回到小时候爷爷奶奶带我们看戏的场景。

“演出活动日常是红白喜事和老人寿宴,也参加县村的歌舞比赛。”刘娟是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新阳光艺术团和长征舞蹈队的活动组织者,也是节目编排者,“没有请老师,就是一群爱好唱歌跳舞的青年人互相磨合,结合当地民俗特色改编歌曲舞蹈。”

QQ图片20240226170524.jpg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刘娟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总会被肢体语言所带来的力量所打动,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刘娟没有办法接受更为专业系统的学习,但她不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

从二十多岁加入红白喜事乐队后,刘娟开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探索学习,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原本简单的“吹打”逐渐发展成主持、小品、唱歌和跳舞等多种演绎形式。

“节目表演形式新了,想加入的人也多了。”民歌民舞的艺术团慢慢成形,村民们热心帮忙推荐,刘娟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新鲜血液注入新活力,“村里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年都有参加。”

“舞蹈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接受采访时,刘娟刚忙完自己的副业,“出去参加比赛自己要出钱组织训练,大家都会有点‘副业’,有的是带孩子、有的是做生意、有的是干农活。”大家“为爱发电”,一起唱民歌,跳民舞,让更多人感受文化的魅力。

QQ图片20240226171118.jpg

传承非遗文化展现精神风貌之变

《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表明了歌舞的创造者是群体,历经千年岁月,在不断融合和兼收并蓄中,逐渐形成了独具东方神韵的歌舞艺术。距今已有700多年文化底蕴的白族仗鼓舞便是如此。

仗鼓舞(桑植仗鼓舞),湖南省桑植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仗鼓长1.2米,内空,两端大如碗口,皮革蒙绷,中间细小可握。表演时三人一组,仗鼓而入,鼎足而立,伴随笛子、唢呐、大号、锣鼓等音乐节奏,边敲边舞。常见的动作有“野猫戏虾”“五龙捧圣”“兔子望月”等九九八十一个套路。

“不跳仗鼓舞,内心不舒服;跳了仗鼓舞,人人似猛虎。”刘娟唱起当地人民耳熟能详的歌谣,也似乎回忆起了刚刚结束不久的歌舞比赛。

2023年11月,桑植首届村歌赛(舞蹈类)决赛现场,由刘娟领衔的长征舞蹈队身着民族盛装,手持细腰长鼓(仗鼓),随着欢快的民歌伴奏一响,时而列成方阵,时而组成长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充满勇武精神的白族文化,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尽显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最终,该节目获得二等奖。

合影.jpg

同年,在“欢乐潇湘·美丽张家界”群众文艺汇演系列文化活动之“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新时代广场舞舞王争霸赛中,长征舞蹈队荣获金奖。

“坦白说,没想到会收获这些奖项,这也算我们追求心中热爱所带来的意外之喜吧。舞蹈虽然是我们自学排练,但每个人都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作为当地非遗项目和民俗文化的积极推广者,刘娟总是身体力行带领长征舞蹈队学习当地民族舞蹈进行创新排练,并随着编排的舞蹈动作将当地民歌创新融合。

长征舞蹈队的《白族仗鼓舞》《九子鞭》《白族欢歌》《白族迎宾舞》等节目,无一不展现出当地民俗风情的浓郁,展现出白族文化的传承创新,让全国各地的朋友大饱眼福,感受到了民歌民舞的魅力,成为桑植一张闪亮的名片。

QQ图片20240226170916.jpg

“旅游节活动现场,我们用‘白族三道茶’礼仪接待游客,细酌慢饮,宾主情谊,尽在茶中。”刘娟提到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刘家坪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因此在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长征舞蹈队通过《长征源 白族情》《颂党恩》等节目感谢党的恩情,歌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未来还是继续学习。”刘娟充满期望地说,“希望我们艺术团和舞蹈队更有特色,发展更好!”

来源:红网

作者:刘阳 张静宁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6/60/135621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