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人才为先。2023年6月,20位扎根湖南农村的工作者荣获了“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身体力行地服务乡村、建设农村、发展农业,争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为了弘扬农业农村劳模的榜样示范力量,近日,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农村劳模新力量》栏目,记录、致敬一批批奋斗在治理乡村、发展产业、强村富民的农业农村劳模。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娄底报道
刚回娄底老家准备扎根农业时,家里人骂他“脑壳进了水”,好不容易跳出农门,认为他是却丢了“金饭碗”回来“瞎折腾”。
乡亲们对他心存疑虑,料定他吃不了苦、干不长久,宁愿撂荒也不愿把土地流转给他。但他没有气馁,而是逐门逐户反复“游说”,费尽口舌做工作。顶着不理解的质疑声,甚至别人的嘲讽,默默耕耘自己的梦想。
他就是刘秀波。2012年,刘秀波回归家乡,从一名在大都市拿着高薪的国企职工,蜕变成了一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位怀抱梦想又脚路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80后”,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田野上的追梦人。
稻田中的刘秀波。
“有梦者”的抉择与耕耘
出生于1982年4月的刘秀波,是涟源市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娄底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涟源市十五届政协委员。
刘秀波的家乡在涟源市龙塘镇云河新村,龙塘镇珠梅田凼因3000多亩良田坦荡如砥,自流灌溉到每一丘田,机耕道延伸到田垄中间,可谓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号称“湘中第一平川”。
2012年初,在外工作多年的刘秀波回乡探亲,无意间却看到,曾经的“珠梅田凼”大片良田被荒废,瞬间让这个素有家国情怀的湘中汉子震惊、心痛。
历经半年斟酌和思考,向来敢想能拼的刘秀波毅然作出了放弃国有军工企业的工作、辞职返乡务农的决定。他希望把荒了的地重新种起来,探索农业产业化之路,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刘秀波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是父母的“满崽”从没下过田种过地。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如今却又要自己回到村里。起初,刘秀波的决定并没有获得家人的支持,也没有得到村民们的理解。
在朋友看来,刘秀波虎头虎脸,眉宇间透着一股虎气;憨头憨脑,眼神中透着一脸慈善。靠着一股虎气,刘秀波开始默默奋斗。
半年之后,大家被他的执着与信念打动了。河西村184户农户与他签订了680亩水田流转合同和1208亩代耕代种合同,组建了涟源市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至2021年12月,流转水田2058亩,一举建成了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
此外,他还以产业化订单形式,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及种植户3268户种植优质水稻面积7437亩。
成片的稻田。
刘秀波规划着,通过打造绿色水稻品牌,利用“订单”引导农民生产绿色水稻,从而形成当地的绿色品牌,为农民持续增收开拓渠道。
如今,随着田里的汗水长出了丰收的果实,曾经家人和村民眼中“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刘秀波,逐渐成长为一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收获了大家的认可。
“先行者”的视野与格局
“农户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户共利益”,这是刘秀波的初心,也是他给自己订下的“规矩”。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刘秀波始终是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农业如何增值?土里如何掘金?是刘秀波一直思考的问题。
最终,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更新技术、优化品种,在农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
为了让当地农民能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养效益他带头试做示范,敢于承担凤险,主动与群众签订保底收购合同。
他以绿色产品为重点,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珠梅硕泰”品牌农业,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业经营。租赁了原龙塘镇茶厂,打造了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的硕泰农业产业园。
同时,刘秀波建设了标准化生产厂房1300平方米,精包装厂房500平方米,仓储3000平方米,购置安装年产3000吨优质大米生产线,合作社正在购置了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成立检测室,打造使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的生产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保证产品质量。
有了好产品,还要打响品牌。
刘秀波又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的工作。
目前,他已注册了“珠梅硕泰”商标,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农博展览会,入驻832平台,扩大“珠梅硕泰”品牌影响力。2021年共生产加工销售珠梅硕泰香米、农家米共800余吨,产值达到600余万元。
农产品附加值水涨船高,村民们的致富增收路也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近年来,刘秀波还带领合作社在当地推行“标准化育秩、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完成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达10544亩,油菜直播收割5216亩,水田每亩为农户节约成本220元,油菜节约成本140元,为农户增收305万元。
“追梦人”的坚守与情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刘秀波紧跟时代主题,于2020年12月与龙塘镇人民政府签订了龙塘镇水泥厂闲置停产的场地、厂房租赁合同,重点打造粮油加工基地。目前,已开工建设仓储12000吨粮食库,生产厂房10000平方米,日产120吨烘干设备中心,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年加工10万吨稻米生产线一条,形成粮食仓储检验检测、加工、包装、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
产业带动,有力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更新理念、懂得技术,刘秀波带领合作社与湖南农大建立横向合作关系,聘请刘杰、傅志强、徐庆国等专家教授为合作社技术顾问,多次组织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他还邀请市农技推广专家多次开展沼液使用、秸秆粉碎还田、绿肥种植、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会3次,参训380人次,发放材料1200余份。
邀请专家传授柑橘种植技术。
一系列科技培训让农户掌握种植优质水稻的先进技术,亩均增收100余元,每年可使农民增收78.5万元。
倾情倾力办实事,这位“返乡者”日益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从2014年起,刘秀波带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受到了农民朋友的认可,通过选举连续当选村干部,先后担任村秘书、村整洁专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近年来,刘秀波先后获得了一系列省级以及“国字号”荣誉。这位怀抱梦想又脚路实地的“80后”,十多年来扎根农村、深耕农业,用智慧和汗水展示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采,更诠释了一名有理想、肯奋斗的新时代追梦人的坚守与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