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小镇青年丨陈小龙:跃过“龙门”回“农门” 逐梦高品质生态农业

来源:红网 作者:成文杰 郭鹏 编辑:王杨 2024-02-28 20:08:54
时刻新闻
—分享—

4442.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成文杰 郭鹏 永州报道

早春,晨晓,正值农时。

在湖南祁阳的一个小山沟里,陈小龙洗漱后就赶往田间检查种子种苗布置和农田设施的运行情况,为春耕做好准备。在开启新的一天工作之前,他还不忘到鸭舍旁看一看鸭苗的情况。“去年,我们那300亩采用生态‘鸭稻’模式的稻田能收获60吨优质稻,这些稻田鸭功不可没。”

1.jpg

2.jpg

稻田鸭游田。资料图

2018年,陈小龙从厦门大学遗传学博士毕业后,作为特殊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回到家乡,成为祁阳市农业农村局的科研人员。他主动申请到祁阳市最偏僻的羊角塘镇,建现代农业基地,搞科研、做示范、促生产、减抛荒。返乡一年后,他成立湖南舜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生态农业和农业科技研究。“我梦想让更多人吃上健康生态的粮食。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我决定从家乡开始开展工作。”

3.jpg

陈小龙查看稻穗扬花情况。资料图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陈小龙,跃过“龙门”又回“农门”,外界更多的是不理解与质疑,他甚至遭遇到了家人的反对。但陈小龙始终坚持认为,要想做农业研究,就应该驻扎一线。“在我力所能及的时候,我必须前往一线,去挖掘一些更新更深入的问题,去碰触农业研究领域的关键。”

2019年,陈小龙正式开展生态种植研究和开发。第一年,生态模式生产稻谷每亩尚不足200斤,大米的销售收益更是不到500元。面对这样的产量,陈小龙有些焦急。他经常在山野农田之间来往奔波,骑车摔伤了腿、田间路滑扭伤了手……陈小龙身上经常挂着各种“工伤”。出师不利又接连遭遇疫情寒冬,比这更难的是还要忍受来自亲朋乡邻的嘲讽与责骂。“但好在也不是一无所获,我们第一次产出的粮食经检测,无任何农药残留。”

纵有千般困难,始终都没有动摇陈小龙的决心,他继续潜心完善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改良不停步。“开始那一两年是最难的,几乎是从零开始摸索。直到第三年产量上了550斤,我才坚定信心,绿色生态防控方向没错,能保质保量!”

7.jpg

优质稻种质选育(育秧)。资料图

现在,白鹭时常在周边徘徊;稍不留意,一群娇小的竹鸡群,显现在稻田旁的野竹林;时不时地能看到靓丽的雄雌野鸡在山沟树林嬉戏,听到布谷鸟发出清脆的叫声;青蛙从冬眠中醒过来发出第一声农耕吹哨声……生态环境更优美了,田野又回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

“放弃,后悔一辈子;坚持,艰苦一阵子。”陈小龙带领团队不断优化并升级“鸭稻”技术模式,研制出了特色优质稻新品种,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

“从短期收支上看,这几年略微亏损,但这不算什么。我更看重这几年来,我们积累下来了成熟的技术、特色的种质,依靠技术沉淀而产出了优质农产品。”陈小龙说,自己创业不单是为了着急挣钱,更是想以创业促进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实现更大规模的生态农业打好基础。

4.jpg

陈小龙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交流活动。资料图

所学之,教之;所获之,予之。在陈小龙看来,发展生态农业,需要遵循生物与自然环境有机统一的基本规律。只有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互利共生,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并转化,农业生产才能实现真正高效、绿色的产出。

9.jpg

8_副本.jpg

祁阳槟榔芋种质挖掘与脱毒苗培育。资料图

如今,陈小龙的生态农业逐梦之旅渐有起色,他带领团队专注于特色优质稻培育、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研发、祁阳槟榔芋脱毒苗繁育,已然收获了稳定的研究基础。未来,他希望把生态农业模式和优质农业产品推广到更多地方,以科研为基础、产业为导向,创立“稻心斋”品牌,起草生态粮蔬标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产业化,守护生态、呵护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成文杰 郭鹏

编辑:王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6/62/135664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