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是“家教家风”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
“惟楚有材”,为何“于斯为盛”,与湖南众多家庭重视家风传承有很大关系。无数湖湘先贤不仅自身功成名就,还留下了大量家教家训,被后世弘扬传承。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家传·湖湘家风故事》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刘璇 摄影 陈杰 视频 任晔 长沙报道
1912年秋,黄兴写下“笃实”“无我”两幅横披,分别赠予即将赴美留学的长子黄一欧和长女黄振华。
那一年,黄兴38岁,满清王朝刚被推翻,民国初建。
在革命道路上经历了百劫千难,黄兴已然笃定自己的使命,并坚定地将这样的精神领悟,传承给下一代。
黄兴,字克强,先在长沙创建华兴会,第二年与孙中山一起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后来组织发动多场起义,将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运动。
章太炎评价其“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概括了黄兴的丰功伟绩。
细细品读黄兴为子女写下的“笃实”和“无我”四个字,这其实是贯穿其一生的座右铭,也是他家风传承的真实写照。
“笃实”之行 无惧生死
据考证,黄兴是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后裔。祖上在明洪武年间由江西泰和县迁至长沙,为善化经铿黄氏。
黄兴的祖父黄维德为经铿黄氏第十七代,是急公好义、闻名乡里的人物。
太平天国时期,长沙周围局势非常混乱,黄维德招募团勇,保护境内安全。
黄兴的父亲黄筱村不仅学问好,且为人正直公道,被乡民推选为都总。
可以说,黄兴成为辛亥革命元勋,离不开祖辈流传的好家风滋养。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长沙县黄兴镇。在黄兴新村,一座青瓦民居静立于闹市街边,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兴故居。
▲俯瞰黄兴故居。
黄兴故居是其祖父黄维德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始建。
后来,在其父黄筱村的经营下,不仅拥有了一座前有大小凉塘、周边护庄河环绕的36亩大庄园,同时在周边还置下了“三百石谷田”(今约2000亩)。
1874年10月25日,黄兴出生于此。直到1893年离家求学之前,他都在这里生活。
如今的故居门前,视野开阔,两棵桂花树据说为当年栽种,经历时光洗礼,依然枝叶繁茂,每到金秋时节,花香四溢。
故居正门上额有一“福”字,两侧为堆漆对联“蒙庆受福,长乐永康”,两边厢房分别取名为“南轩”和“稼圃”。
▲黄兴故居为砖木结构、坐西朝东,是典型的江南农家大庄院风格。
黄兴故居纪念馆(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周烨,是黄兴的曾长孙媳。她对记者说:“‘南轩’和‘稼圃’,不仅寄寓了祖辈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也体现着黄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家风。”
▲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位于黄兴故居附近。
宋代名贤杨时有言:“惟笃实可以当大事”。
黄兴正是用“笃实”精神,成就了一番伟业,不仅战功赫赫,更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黄兴自少笃实学习,15岁曾定《自勉规则》六条,其中有云:“处理重要事务及文书,必须亲自动手,不得请托他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李书城评价这位相交多年的革命同志说:“黄克强先生在同学中一向是笃实厚重,不多发言的,但他把问题看清楚了,决定自己应走的道路后,意志即异常坚决。”
黄兴自从在1903年发动长沙起义后,历十次起义皆失败,但他却屡败屡战,不惧生死。
近年发现的《黄兴致孙中山总理述革命计划书》原稿,写于1910年。里面记载了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之后不久,黄兴不畏失败,重新拟定起义计划,并促成了翌年的黄花岗起义。
▲游客在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外参观辛亥革命人物墙。
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起义中最惨烈的,黄兴带领的革命志士死伤大半。此役中,他的右手两指被流弹击断。
黄兴痛心战友牺牲之余,还受到一些同盟会同志的责备,承受着极大压力,几欲自裁。
然而,作为革命领导者,必须负起千钧重担。他殚精竭虑,谋划再次起义,坚持实现革命理想。
“无我”之境 不恋权财
除了“笃实”,“无我”也是黄兴人生境界的写照。
佛家、道家和儒家都谈到了“无我”,但黄兴的理解简单而通透,那就是心中没有装着自己。
“如果说‘无我’是佛道二家的化境,那么黄兴或许达到了一种新的大境界。”周烨认为。
黄兴的“无我”,首先体现在,他不在乎财产,一生之中,为了革命,曾两次变卖家产。
1903年,“为了筹措起义军费,黄兴出卖祖遗田产两千亩,乡下财产为之一空”。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黄兴写信给继母,劝她和家人尽快搬离长沙的住宅,因为“现住之宅院,今已捐入国民党”,用作国民党湖南支部筹备选举。
于是,黄兴一家人搬到靠近湘江边的一处出租房。此时,妻子廖淡如正怀有身孕。
为了安慰妻子,黄兴给房子取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绮霞阁。
黄兴也不在乎官职。
二次革命失败后,有很多人劝说黄兴另组新党,同孙中山分庭抗礼,黄兴回答:“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
护国战争后,湘人曾邀黄兴回湘主政,他回绝道:“何必定欲做大官,负大任,然后自愉哉?”
辛亥“十次革命”,黄兴“无役不从”,义勇盖天下。他多次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成功,不求当大官。
黄兴有一句名言:“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无我”。
言传身教 践行家训
1916年,黄兴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42岁。
弥留之际,黄兴嘱咐守在病床前的黄一欧和黄振华:“吾死汝勿泣,留此一副急泪,为他日苍生哭,则吾有子矣!”
在黄兴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长子黄一欧毕生践行父亲“笃实”“无我”的家训。
黄一欧年少时就随父亲投身革命,12岁流亡日本,14岁经孙中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成为最年轻的会员。
从1910年起,18岁的黄一欧奉父命,先后参与组织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后,黄兴在汉阳鏖战时,黄一欧正在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斗。在光复南京战役前夕,黄一欧收到父亲一封只写有八个字的手书:“努力杀贼,一欧爱儿。”
接到来信,黄一欧深受鼓舞,一马当先,带领先锋队进攻,占领了天堡城。众人感慨:“诚不愧为其父黄兴之子。”
中华民国成立后,黄兴不仅自己不居功,同时还让只有19岁、凭借战功已成为少将的黄一欧急流勇退。
黄兴对黄一欧说:“未来国家缺少的不是官僚,而是有真才实学的建设人才。”
在父亲鼓励下,黄一欧毅然放弃少将军职,于1912年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外交与经济,要做“新共和国建设人才”。
黄兴去世后,黄一欧牢记父亲教诲,扎扎实实办实事。
1920年12月,黄一欧出任长沙市政公所总理(相当于长沙市市长),第一件事就是编制《长沙市政计划书》。
从西汉初期到民国初年,长沙城区面积仅扩大两倍多,而黄一欧主持制定的计划,可一举将长沙城区扩大近20倍。
1948年3月,黄一欧在长沙秘密参加了刚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随后在程潜邀请下任湖南省政府顾问,为争取湖南和平解放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黄一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将自己珍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许多珍贵文物捐献出来。
同样践行黄氏家训的还有黄兴长女黄振华,如同父亲认为的“国家的富强在于民智,民智的增进在教育”,她一生始终关注教育事业,与黄德华(黄兴小女儿)夫妇共同建立以支持中国大陆教育为主的美国黄兴基金会。
虽然黄振华向基金会捐赠的财产数额未正式公布,但其曾卖掉在台北两处房产捐赠基金会,这两处房产就价值300万美元。
“她一生节俭,无儿无女,92岁离开台湾时,还没有请保姆,但对教育的捐助如此慷慨,是对父亲‘笃实’‘无我’家训的最好传承。”周烨说。
黄兴的长孙黄伟民,现已85岁高龄,一辈子深受黄兴影响。
黄兴曾说过:“不遍地理,无以知天下大势;不习体操,无以强身而有为。”
受到祖父这句话影响,黄伟民长期致力于体育教育事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黄伟民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他时刻关心国家,关注民生。为了祖国统一,他做了不少两岸之间的沟通工作,长期为祖国统战工作做出贡献。
▲黄兴故居里的老家具,多为黄兴后代捐赠。
湖南辛亥后裔联谊会顾问刘伟华认为,黄兴家训——笃实、无我,不仅勉励后人品德要朴实、立志要高远、为学要认真、视野要广阔,更强调学有所成后,要回馈社会和贡献国家。
黄兴的曾长孙黄柏禹理解的“笃实”“无我”,是“实践出真知,心中无小我”。
黄柏禹是湖南省政协常委,奉行扎扎实实做人、做事的原则。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积极开展促进两岸融合、同圆中国梦的相关活动与研讨会,助推两岸经贸交流。
“笃实”“无我”贯穿黄兴的一生,这样的家风家训又在后辈传承。
▲黄兴路步行街的黄兴铜像。(图源:红网论坛)
100多年前,黄兴长眠于岳麓山云麓峰下的小月亮坪。
如今,在长沙最繁华的黄兴路步行街,这位辛亥革命先驱和领袖,身着西装、身姿挺拔、眺望远方。
每天,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从“他”身边走过,他们眼中有光、脚下有力,岁月静好、奋发向前。
“他”,终于等到了他们。
嘉宾点评:
▲黄兴故居纪念馆(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周烨
周烨:“笃实”是一种求实精神,“无我”是一种自我鞭策
黄兴的一生,是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的一生。当下可借鉴的意义在于,“笃实”是一种重视实践的求实精神,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无我”是一种自我鞭策,做到“无我”,心中才能有国家、有人民,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