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唐晓莹 长沙报道
一双意想不到的援手,伸到了大山的深处,彝族妇女罗某的面前。
“我本来在微信群里做任务、抢红包,却不想这是一场诈骗局,反应过来已经被骗了6万多,而且追不回来了。”为灰心丧气的罗某点燃希望的,是远在一千多公里以外的长沙市天心区检察院。
近日,该院为罗某申请的司法救助金顺利到账。这份来自司法机关的关怀跨越万水千山,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2024年1月,天心区检察院通过司法救助大数据平台,将有被害人案件与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关键词进行数据碰撞,排查到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的被害人罗某。
罗某系一名常年居住在云南某自治县的彝族妇女,已退休,在案件中共被诈骗6.7万元,且犯罪嫌疑人分文未赔。
“一般情况下,司法救助程序的启动以当事人申请为主。但总有一部分当事人,对司法救助政策不了解、或者不主动申请的情况,所以我们在办案中会积极主动履职,向当事人宣讲相关政策,保证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该起司法救助案的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
承办检察官立即对接了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的办案检察官和侦查人员,了解到罗某已年过半百,身患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她与丈夫退休工资微薄,一家三口靠打零工补贴家用、维持生计。甚至,罗某被骗的6.7万元均是向亲朋好友的借款与网络贷款,累累债务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经研究讨论,天心区检察院认为,罗某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的条件。告知其有关司法救助的政策,对其纾难解困有一定的帮助,是司法为民应有之担当。
但救助工作的开启,并没有那么顺利。
“哪有这样的好事?我已经被骗了很多钱,没钱了,你们不要再骗我了。”罗某始终没忘记被骗的阴影,收到来自检察官的电话,她警惕万分:“早就有人告诉过我,那些被骗的钱追不回来了,哪怕是犯罪分子坐牢出来也不可能还我钱了,国家怎么还会给我钱?”
检察官并没有因为罗某的怀疑而懈怠,反复向她介绍司法救助政策,留下对外公开的办公电话,并建议罗某让家中年轻一点、网络操作熟练一点的亲属与检察机关联系,以便和家人一起了解相关政策及操作方式。
罗某这才松动了态度,在当地咨询了一些专业人士,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让家人拨打了检察官的办公电话。终于,她在得到细致的解释和远程接待后,卸下了心理防线。
考虑到异地跨省交通、交流不便,让罗某专门为此事奔波存在救助成本过高等问题,检察官用电话、微信等方式逐步指导罗某准备齐整申报材料,同步通过网络完成了对材料的初步审查,并经多方协商、委托核查,接受罗某采用邮寄方式递交的相关材料,而免去其亲临办案现场的为难。
“这份跨越千里的司法救助申请材料,不仅承载着申请人家庭的殷切希望,更是我们认真回应群众关切、落实司法救助‘应救尽救’理念的重要途径。”承办检察官说。
考虑到申请人家庭实际困难情况,且属于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的重点救助人员,天心区检察院提前向区政法委汇报,加速办理流程、加快发放速度、加深帮扶措施,当月向罗某发放司法救助金。
罗某的故事只是一处缩影。去年以来,天心区检察院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共对46户困难妇女家庭开展司法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31.95万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院将坚持“应救尽救”“应救即救”理念,关注少数民族妇女等特殊群体保护,构建“主动履职、依法救助、上下联动、多元帮扶”司法救助长效机制,实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机衔接。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唐晓莹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