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田埂走向人民大会堂丨胡美娥:山沟沟里的“赶路人”

来源:红网 作者:谭苏昕 龚子杰 谢国平 编辑:文婷婷 2024-03-01 16:56:58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301110929.jpg

编者按: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从田埂走向人民大会堂》系列报道,聚焦来自农村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讲述湖湘大地的乡村巨变。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龚子杰 谢国平 绥宁报道

从长沙南站到邵阳站只需一个半小时的高铁,而到达全国人大代表胡美娥家还要自驾驱车三小时。

没有直达高铁,没有直达高速。更艰难的是,从绥宁县到杨家寨村还需要一小时弯弯绕绕的山路,而这最后一小时,甚至没有班车。

交通,成为小山村的一千多村民最关注的“急难愁盼”。

微信图片_20240301112744.jpg

“就盼着路通了,买菜赶集、小孩上学都好些,挣钱也方便喽。”胡美娥年年揣着改善山区交通的心愿一路向北。她是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河口苗族乡杨家寨村的一名村民,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连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几天,胡美娥深入乡村田间调研,正准备第七次参加全国两会,从山沟沟里一步步走向人民大会堂。

种养创业“外行” 妇女事业“内行”

“我们村里留守人员占有四分之一左右,留守妇女很多。”胡美娥关注到年轻劳动力都外出了,基本上是老人、小孩、妇女居多,妇女一度变成中坚力量。

1.jpg

“留不住村里这么多的留守妇女,谁来照顾家里的小孩、老人呢?”

“在我们这偏远山区,一是销售问题,二是成本问题,外地老板不敢轻易投资。”

“从我自己开始,成立一个合作社。如果我做成功了,人家愿意跟着我干,就可以带动更多人加入。”

......

说干就干,2019年,胡美娥牵头成立了绥宁县妇女种养专业合作社,多方筹资,流转10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蟠桃、黄金奈李和黄桃,务工的留守妇女占90%以上。

这样一来,留守妇女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既有一份收入,也能打理家庭。她想着,毕竟,在家里面没有事做的话,大家肯定也要跑出去,到外面去打工。

微信图片_20240301112754.jpg

干活时,村民沈春妮的笑容就像阳光一般能驱散山上的寒气。

她是绥宁县妇女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批成员,也是在那时与胡美娥相识。家里常住只有丈夫和她两口人,最小的儿子已成年出去打工。

过去,她在村里几家酒店厨房帮忙,孩子大了后,辗转出省去广东、浙江等多地打工。如今,加入妇女种养合作社后,她在家门口也能挣钱了。

每天的工作,早上8点开工,12点吃中饭;下午2点去,5点回家。中午能回家午休,在田地里也时不时休息20分钟。

代表为我们着想,没有什么重活,而且从不拖欠工资,每次上完工都会把当天款及时结清。”沈春妮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胡美娥连连摆手,“前几年全部是投入,又要出资。那肯定不能欠人家的劳务工资,她们领钱来养家糊口的呀。”

微信图片_20240301112731.jpg

创社第一年,胡美娥独自在山上待了整整一个多月,晒得乌漆嘛黑。

“当时我去开会,领导都认不出我了,问我在家里头干些啥?”她笑言,好在2020年开始种植,2022年终于有产量了。结出的桃子又大又甜,完全无污染,回头客众多,销售第二年已经供不应求。

不够专业,没有庞大的团队,没有商业化,全靠朋友圈吆喝,胡美娥也是在摸索中学习。

“当时一听到刮风,我心里就发慌。”去年3月,突如其来的大风吹落了大量刚结出的花苞,导致产量骤减。本就是“门外汉”的她十分心痛,也无可奈何。

50岁的胡美娥仍然很有精气神。明明可以安心养老,却还是选择了“折腾”。就这样,她身体力行帮助留守妇女就业,通过双手创造价值,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QQ截图20240301153332.jpg

大路、小路、上山路

“村里出了人大代表,我们的想法有了地方说!”

老大哥沈召国与胡美娥认识20多年了,平日里在广州打工,每次返乡都要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希望早点通高铁,我去广州应该就只要几个小时了吧?”

来不及等记者回答,他咧嘴一笑,骑上摩托车迎着寒风下山了,急着在天黑前赶去市场买点新鲜菜。

与沈召国不同的是,沈月香已70多岁了,既开不了小轿车,也骑不了摩托、三轮,她每周用最简单的方式去镇上赶集:步行。

“我五天赶一次集,一次性把这周的菜全买走。”沈月奶奶与胡美娥住得很近,从家里到附近热闹的镇上有三四公里。年轻时,她一小时内可以走到,而逐渐年迈后要一个半小时了。

胡美娥担心,路再不修好,方圆10多公里沿线的人会越来越少,都出去了。

微信图片_20240301112740.jpg

“看着村里老人出门不便,我心里也着急。一步步来,先通大路,再通山路吧。”胡美娥若有所思。

2018年,她建议怀桂高铁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过境绥宁;2019年,她建议规划修建贵州天柱县-湖南会同-绥宁北-洞口南高速公路;今年,她再次建议尽快开工建设兴永郴赣铁路......年年为“路”执着,其中缘由根本说不尽。

“就连从长沙来我们这一趟,都不容易。”胡美娥的女儿在长沙工作,总是跋山涉水回家。

“说到底,交通不便,我们这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有了铁路,发展情况会大为改观。”胡美娥充满期待,希望兴永郴赣铁路尽快推进,使农产品和传统文化走出大山,让家乡富起来、美起来、好起来,助力乡村振兴和美好生活。

微信图片_20240301112810.jpg

今年,胡美娥带来了《关于尽快开工建设兴永郴赣铁路的建议》。

一方面,兴永郴赣铁路是一条跨省铁路,填补了湘南、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地区路网空白,并将过境众多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落后地区。同时,这条线路过境的绥宁、城步、武冈、新宁等县市均位于邵阳西南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另一方面,这条铁路线也是一条红色旅游线路,途经的市县基本属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希望借助这条黄金旅游走廊,不仅让村里的农产品走出去,也让沿线的乡村旅游火起来,走出一条村美业兴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微信图片_20240301112725.jpg

人民的代表找“出路”

2月21日,迎着寒潮,胡美娥来到村民沈序录家里。不一会儿,一屋子的村民坐满了客厅。

这里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柴火。窗外结着冰,屋内很暖和,鸡蛋放在盖柴火的铁板上就能烤熟。

“说实话,我从基层来,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领导,刚开始真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代表。”胡美娥总说,她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事实上,就是从一些小事当中,日渐积累了好口碑。

大人进医院就帮忙带小孩、照顾70多岁摔伤的老婆婆、去市里开会不忘帮乡里乡亲带生活用品......每当村民们提起胡美娥,就像自家里“一口子”。

微信图片_20240301113258.jpg

“我们在农村大有可为!”6年来,她将两会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

尤其是围绕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如养老医疗费用、乡村振兴、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她参加各类座谈会30余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

“作为一名代表,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传递百姓呼声,传达会议精神,架起连心桥。”胡美娥累计提交了农村公路提质、耕地保护、农网改造、青少年教育等建议30多条,为家乡百姓传达心声。

在绥宁县第五、六届东山红提节,胡美娥为家乡的农副产品代言,带动客商来绥宁洽谈签约60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40301112735.jpg

而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特色主导产业。

今年,她考虑到邵阳竹林面积252.3万亩、立竹5.62亿株、面积和株数双双居湖南省第一。其中她所在的绥宁县是“中国竹子之乡”,打造了国家竹木产业示范园。

对此,胡美娥提交了一份《关于支持邵阳创建全国竹产业集群的建议》,兼具经济与环保效益。一是建议在全国竹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中支持邵阳建立以绥宁为中心的国家级竹产业发展集群。二是建议国家重点支持邵阳创建国家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加快竹制品创新发展。

交通路,致富路,都成为山村和村民的一条条“出路”。

每年两会时,她习惯了花上几天几夜到县城绥宁、市区邵阳、省会长沙,再到首都北京。而沾着泥土的建议、万千百姓的心声,也伴随她历经长途跋涉登上了人民大会堂。来自农村的她,用长久和朴实的实际行动,为留守妇女就业铺路,为山乡富裕引路,践行履职之路。

胡美娥还在继续赶路。

微信图片_20240301172204.jpg

从田埂走向人民大会堂|阳岳球:以“数字化”为武器 在岳阳种粮食、修地球


来源:红网

作者:谭苏昕 龚子杰 谢国平

编辑:文婷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7/83/135870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