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陵:坚持柔性引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郝培培 编辑:曹缇 2024-04-02 20:00:0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4月2日讯(通讯员 郝培培)近年来,醴陵聚焦“人才强市”战略,锚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思路,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实现柔性引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裂变升级,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紧“乡情纽带”,做优一个品牌

醴陵是人口大县,也是人才输出大县,目前有近20万醴陵籍人才在外工作。情系桑梓的在外优秀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打好“乡情牌”。几年前,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依托醴籍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曾在湘雅学习和近百名醴籍专家教授在湘雅工作的“缘分”,市委组织部多次前往湘雅医院与专家沟通协调,表达家乡人民的殷切期望,倡导专家以兼职的方式“回乡”,通过参与“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助力家乡民生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提升,促成了第一批25位醴籍专家回醴坐诊讲学,探索出以乡情为纽带的柔性引才新路径。

扩大“朋友圈”。坚持把最高的礼遇给予人才,把最优的条件赋予人才,对引进的高端人才,一次性最高补贴10万元,累计发放奖补资金2600万元。市委连续7年举办高规格答谢会,带头倡导和践行“不让人才和企业家等一分钟”理念。成立“专家服务站”,为在醴亲属提供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便利。为每位专家配备助手,不限定专家服务时间和工作方式,确保不增加新的负担。因此,专家人才“朋友圈”不断扩大,队伍由最初25人增至232人,涉及15家省级重点医院,拓展出“名医工作室”“医技大讲堂”等新形式。

激活“一池水”。随着人才机制的不断优化,“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由定期举办变为全年常态化开展,“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医疗服务”已成为醴陵人民的日常,专家累计坐诊9919次,手术6416台次,为醴陵及周边县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超过5700万元。此外,活动还实现了服务阵地由市级医院向基层卫生院延伸,工作内涵由查房坐诊向学科建设倾斜,促进了重症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助力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医疗中心”,中医名家张涤、儿科专家余小河等成立名医工作室15个,培养了156名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人才。

拓展“引才内涵”,裂变多个领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醴陵以“湘雅乡情”活动为起点,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导向,大力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实现了柔性引才向产业、教育、文化等领域扩散裂变。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组建5支“科技专家服务团”,535名专家服务180家企业单位,打造了覆盖全市的人才共享平台。依托服务团力量,打造国家级检测中心5个,构建创新创业平台7个,重点打造的滨华电瓷电器检测中心,填补了电磁检测技术空白,让醴陵、萍乡两地产区每年节约1000余万元检测费用。促成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活动走进醴陵,聘请17人为产业顾问。邀请3位院士探讨陶瓷产业“卡脖子”技术合作,实现院士来醴“零”的突破。

赋能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梦想助跑堂”系列活动,借助醴籍名师、高校名生、网络名课、教育名家“四名”力量打造交流平台,成立33个名师工作室,举办名师讲座100余场,送教200余节,惠及5000余名师生。推动成立“刘佛年文化研究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集结教育名师名家开展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引进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项目,建设九年义务制陶子湖校区,依托省、市优质资源支持本土教育均衡发展。

驱动文化辐射出圈。注重发挥领军人才作用,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来醴调研拍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为陶瓷和花炮产业带来过亿流量的曝光,开拓了陶瓷文旅协同发展新路子。创新打造“渌江讲坛”文化品牌,引进146位专家学者,聘请客座教授61位,开展学术讲座、名家对谈、采风汇演等活动59场,线上线下观众突破5000万人次。举办“设计艺术家醴陵行”“醴陵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聘请“网红达人”担任城市推荐官,依托陶瓷产业博览会、烟花秀等活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40名,打响了“千年瓷都∙五彩醴陵”城市品牌。

升级“服务体系”,优化整体环境

坚持人才政策“只有升级版,没有终结版”,从“真金白银”的资金补助到“无微不至”的人才服务,切实解决人才“房子”“孩子”“身子”“面子”“圈子”等现实问题。

政策上下贯通。市委常态化研究人才工作,创新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及时听取意见。根据人才需求,研究制定“醴陵人才30条”、科技专家服务团管理办法、“绿色通道”引才办法等一揽子政策,为人才引育用留、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支撑。

保障一体推进。探索开发人才特色小区,提供300套优质商品房,打造高端人才之家,建设366套人才公寓,保障住房需求。发放2693张特色“人才绿卡”,提供政务、金融、消费、美食等10类专享服务。开辟高端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绿色通道”,让各类人才无后顾之忧。

激励多措并举。连续承办两届湖南陶瓷产业职称专场评审会,举办“十佳工匠评选”等,全面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氛围。遵循市场规律开展人才工作,通过双向选择、契约管理和绩效激励,坚决保障人才各项权益。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与人才签订激励协议,鼓励用人单位实行股权激励,引进人才以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参与产权收益分配,实现企业与人才互动双赢。

来源:红网

作者:郝培培

编辑:曹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8/94/136975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