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永州报道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马致远的一首《寿阳曲·潇湘夜》,表达了他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羁旅乡愁。
近年来,天气气候景观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渐渐受到关注并吸引游客前往。永州“潇湘夜雨”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天气景观的结合。
湘水在永州境内与潇水汇合以后,称为潇湘。永州萍岛位于潇水和湘江两水汇合处,岛呈橄榄状,岛上竹蕉繁茂,风帆与岛上竹林相映。洲头合流处有座萍洲书院,是湖南“四大古书院”之一。在书院外围的湘江岸边,立有“潇湘夜雨”石碑。古人雨夜倚窗听雨、抒发情思,常是抒发凄凉而无助的心境,就像夜雨本身一样哀婉缠绵,“潇湘夜雨”由此得名。
那么,“潇湘夜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潇湘夜雨”的发生,首先是因为原料充足,它有充沛的水汽作为“内力”支撑。热带海洋上的海水蒸发进入大气,水汽通过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和南海的偏南气流输送到湖南(永州)上空。
除了内力充足,迅速升高的气温也是成因之一。湖南雨热同期,雨季也是气温迅速升高的季节。白天升温快,能量积累,傍晚开始,高空气温下降,与地面的温差逐步拉大,云层上冷下热,低层较暖的空气上升冷却,凝结成雨,夜雨往往倾盆而下。
另外,湖南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不对称的“马蹄形地形”。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北麓,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三山围夹两盆地,呈向东北倾斜的“山”字形地貌轮廓,以丘岗山地为主,从而放大了温差,让冷暖气团之间的运动更加频繁,于是夜间暴雨一触即发。
什么时候适合看“潇湘夜雨”?
当小时降雨量在10~20毫米时,“适宜”观赏潇湘夜雨。静静地倾听雨声,雨滴落在水面上,仿佛一幅水墨画在眼前展开。雨滴落在屋檐上、树叶上、地面上,如同高山流水般的韵律,让人忘却烦恼和忧虑,享受着纯净美好的氛围。
当小时降雨量在0~10毫米,观赏潇湘夜雨为“较适宜”,细雨如丝,如烟如雾,飘飘洒洒,带着一份清新与宁静,夜幕下,河面上飘荡着薄如蝉翼的雾气,白茫茫的一片,像是梦幻般的景象,仿佛一切尘世的喧嚣都被抛诸脑后。
当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并伴有雷电活动时,为短时强降雨,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则“不适应”观赏。此时气象部门应提早重点关注,以提供更为精确、针对性更强、影响预估更详细的短时强降雨预报、预警服务。
在永州的主汛期,每年的4月到6月之间,常有“声势浩大”的降雨出现。“潇湘夜雨”“萍洲春涨”就是汛期降雨频繁的代名词。这种声势浩大的夜间暴雨容易诱发城市内涝以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根据永州气候特点,永州市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滚动式预报预警、递进式服务的模式,遵循天气发展进程、把准灾害影响节奏,让预报时效逐步延长、空间更趋精准、服务内容更具针对性。持续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贯彻落实“631预报预警叫应模式”,即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汛期雷达产品每6分钟向市防汛办传输一次,降水资料每一小时通过全市中小尺度系统向上级汇报。靶向预警发布打通了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社会公众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相关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