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水土流失治理 让好风景成好“钱”景

来源:红网 作者:刘小花 卢钧博 编辑:龙琦 2024-05-11 10:15:3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5月11日讯(通讯员 刘小花 卢钧博)株洲,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属于丘陵地区。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的划分,株洲市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中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部分山丘区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2011年以来,株洲市积极争取了崩岗治理、农发项目、小流域治理、革命老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协同推进流域水系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已治理小流域3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0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生态治理也要选对产业,才能尽显资源优势。地处株洲市南端的炎陵县是典型的山地地貌,加上雨水充沛,发生严重水土流失风险较大。以前,水利部门发动群众大力进行植树造林,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群众参与度严重不足。

1.jpg

炎陵粽叶。

结合土壤特性以及当地实际,经调研后,炎陵县水利局选定在水土治理时以野生粽叶产业为主力,在石洲河小流域建设项目中先行示范,吸引了在外经商的何敏返乡创业,投入300多万元投入粽叶产业,当地政府及水利部门积极动员当地村民入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化发展粽叶产业。

尝到甜头的何敏随即扩大规模,现在种植面积近5000亩,惠及农户1000余户。他告诉笔者,选定粽叶产业后,更注重产学研的转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培育出长条形的粽叶,不仅叶片更厚、更光滑、更有韧性,一年可采收4次,亩均年产值约8000元。

自此,水土治理托起经济钱景的模式在炎陵县得到推广,已形成以沔渡为核心区,以霞阳、十都、垄溪乡“三镇一乡”为中心的粽叶种植沔水流域片区,合计人工种植粽叶面积逾万亩,形成了粽叶野生群2万余亩。

治山治水富乡亲,水如碧玉山如黛。走进攸县酒埠江镇联塘村,目之所及都是绿色,规划整齐的油茶林与蓝天、白云、碧水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流动的美丽画卷。

2.jpg

攸县茶油树。

攸县的水土流失治理也因地制宜,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采取政府推动、项目带动、机制联动等综合治理有效措施,重点发展油茶林,为了彻底解决治理项目后续的管护问题,水利部门引导、扶持大户承包土地,种植油茶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目前已发展30多个油茶林,种植面积1万余亩,种植油茶树80多万株,实现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配套布设了蓄水池、排水沟等水系工程,完善了林间生产道路,保障油茶林抚育更便利、更科学。

“株洲市始终践行‘两山’理念,涵养高颜值生态,解码农业产业致富。”株洲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智敏表示,株洲水利人致力以水土流失治理绘就生态画卷,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使好风景成为好“钱”景。

来源:红网

作者:刘小花 卢钧博

编辑:龙琦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9/55/138896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