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气温逐渐升高,狗、猫等动物容易烦躁和冲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同时人们穿衣相对较少,致使被猫狗抓伤、咬伤等情况增多。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小时动物致伤门诊日均接诊量比平时增加近一倍。医生提醒,夏季犬伤高发,受伤后若不及时进行规范处理,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狂犬病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病,致死率接近100%。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犬科和猫科动物。一些野生肉食哺乳动物,如狐、狼、豹、熊、鼬獾、貉子,以及蝙蝠等也是狂犬病传染的高风险动物。禽类、鱼类、昆虫、蛇等非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症状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个月。发病后有发热、头疼等症状,多数患者会在原暴露伤口部位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
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患者会出现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等表现。
动物咬伤、抓伤后怎么处理?
被狂犬病传染高风险动物咬伤、抓伤后,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或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等暴露后处置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伤口处理这样操作: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交替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涂擦伤口。
医生提醒,狂犬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致死性疾病,日常预防和暴露后规范处置至关重要。
狗、猫的饲养人要为狗、猫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带狗外出时,要使用狗链或给狗戴上笼嘴,防止咬伤他人。市民外出活动时,应尽量避免与不熟悉的猫、狗接触,做好自我防护,留意身边猫、犬伤风险,受伤后规范处置。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桂明 通讯员 王婷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