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与世界握手言和的力量

来源:岳麓书社 编辑:杨雁霞 2024-05-27 15:31:47
时刻新闻
—分享—

苏轼,可以说是国人永远的话题人物。

今天就《苏轼的朋友圈》这本书也来说说他。

苏轼的时代,群星灿烂,耀古烁今。

如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如雷贯耳的政坛翘楚,也包括米芾、黄庭坚、李公麟等光照千秋的书画大家,随意列举,都是苏轼交往密切的师长、知己、弟子等。

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生前过往甚密的文化圈顶流多达三十多位,即便有立场不同者,也都是他的朋友。

而在身后,千年以降,他更是亿万挑一的有趣灵魂,让不同时代的国人都引为知己,与之神交,可以说,苏轼一直是大家的朋友。

为何引为知己?

因为他用一生坎坷去证道,让无数人看到应该如何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人在尘世,谁能说可免于痛苦?

当世界以痛吻我时,我如何以歌报之?

苏轼做出了太多经典的示范。

苏轼撰诗并书的《寒食帖》,这是书法史上的一件瑰宝,有“天下第三行书”的美誉。

△ [宋]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一览《寒食帖》,开篇就是“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在平静叙述中压抑着人生痛苦,再看书法手迹,苍凉多情的心境扑面而来,可谓人书俱老,情深难已,这就是苏轼的魅力,他跨越时空,在你面前平静讲述人生感受。

我们知道,苏轼43岁时因乌台案入狱,然后被贬黄州,从此,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不断地贬谪流放。

对这样多次经历生死劫的后半生,他自己是如何总结的?

临逝之前的两个月,他自海南北归,路过润州,游金山龙游寺,看到李公麟给自己画的造像,题诗说: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这番人生总结是他的证道偈语,将半生贬谪都看成人生财富,是平生功业,在和世界握手言和。

这种握手言和在不争中不弃,成就自己,在黄州四年,他人生第一次至暗时期,留下的是许多千古名篇。

年过六十,再贬儋州,到此海岛西陲、蛮荒之地,在宋代仅次杀头,但在岛上三年多,他以贬谪身份,老迈之躯,自觉教化海南,当地史志说:宋苏文公之谪儋耳,讲学时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以一人之力深远影响一个广袤的海岛,是何等功德?

他平静以待人生中的不幸遭遇,在不争中照亮世界。

这就是苏轼。

他似乎不做壮怀激烈的牺牲,以不争的姿态、有韧性的生活方式,知黑守白,坚守道德底线,即使他在流泪,在遭受痛彻心扉的痛苦,转身留给世人的也是笑容。

这种和世界握手言和的力量,激荡在苏轼的朋友圈中,特别值得当下的我们寻味。

推荐阅读

《苏轼的朋友圈》

郭瑞祥 著

如果苏东坡也有“朋友圈”,是什么体验?

诗友、书友、画友、酒友、驴友,无所不有;诗词、书法、绘画、吃食,无所不谈;天生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大诗人、黎民百姓的好朋友都不足以概况这位大宋天才。

本书以苏轼的“朋友圈”为观察点,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从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米芾、秦观、黄庭坚等众多北宋人物入手,展现苏轼与大宋三十多位文化精英的命运交织和人生纠葛。作者细致地按照时间脉络,结合苏轼当时所处的境况遭遇,解读苏轼的诗词作品。通过苏轼与家人、师友、知己、政敌、弟子等人的社会交往,读者可一览北宋文人圈的艺术生活,窥见“乌台诗案”牵涉的诸多往事,充分了解苏东坡人格魅力和极其丰富的一生,在“群狼环伺,步步惊心”的北宋政治中,看苏轼如何展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哲学。

来源:岳麓书社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