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稻作文明的出现,为人类社会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城的建立,让城头山人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澧县城头山古城,享有“中华城祖 稻作之源”的美誉,城内有世界最早的水稻田遗迹,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古城址。六千多年栉风沐雨,在澧阳平原依然巍然屹立,堪称人类文明奇迹。
近年来,城头山作为湖南省农耕文化的代表和五张重点打造的文旅名片之一,充分借助新质生产力 ,让古老的城池焕发勃勃生机,为湘西北大旅游发展贡献扛鼎之力。今年4月7日,湖南省社科专家服务团走进澧县,为城头山古城 遗址保护与利用发展把脉问诊,为擦亮全省农耕文化名片出谋划策。今起,红网将走进城头山,探究城头山,分别以《底色篇》《谋划篇》《泼墨篇》为题,从不同角度剖析城头山文化保护传承与深度文旅游融合,探讨创新发展工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黄刚 文建美 海报设计 谭文平 常德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不仅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非常重要的热门词。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两道重要“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文化和旅游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创意经济和体验经济,节能环保,潜力巨大,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暖花开,全国各地迎来旅游热潮。在常德市澧县城头山,“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正成为打开流量的密码。
景区内游人如织。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人民群众对文旅消费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这一转变让文旅场景在想象和创新方面具有无限潜能,也为利用新质生产力开展技术革新、模式以及业态创新提供了良好机遇。
“这些年来,城头山景区的提质建设发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的文旅新业态。”澧县城头山管理处党组书记刘斌告诉记者。
城头山景区的文旅融合并非将文化资源进行简单的商业化开发,刘斌表示,城头山景区充分挖掘其特色文化内涵,拓展旅游资源,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文化资源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推出了更多高品质文旅产品和服务,做好了“节庆+旅游”“赛事+旅游”“演出+旅游”等新业态。打造春赏花、夏戏水、秋游园、冬品梅的常态化文旅体验,同时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大传统节日开展相关民俗活动及澧县本土非遗文化和民间文艺展演,为文旅市场“引流”“吸粉”,促进文旅消费持续释放。
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充分吸纳现代新科技,深度融入建设、服务、运营和管理各个环节,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游客的消费习惯、兴趣偏好进行分析,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形成了高水平工作流程,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城头山景区一隅。
谈到具体做法时,刘斌表示,一是加强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提升文物本体保护能力。二是充分利用AI虚拟交互、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数字化全景技术、LED球幕系统、智能化电子导游等新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超时空文化博物场,加快展示和服务水平创新升级。三是将城头山景区内所有景点、动物、植物,增设科普二维码,扩充科普教育内容的高度和深度;同时安排相应场地,布置相关场景,运用多媒体AR增强技术,生动、形象、准确地反映和展示澧县本土文化元素和民间艺术,促进观众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获得崭新的参观体验。四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做好线上线下市场营销。五是结合乡村振兴,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等产品,促进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环境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积极争取上级对项目和资金的支持;联动县内旅游行业举办各类新兴主题活动,参与主办、协办各类体育赛事,不断丰富体育旅游、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全力推广和营销旅游品牌,精细推进文旅IP形象系统建设工程,主动融入鄂西南、湘西北旅游圈,持续提升澧县文旅竞争力,叫响城头山农耕文化名片旅游品牌;将文化、农耕、特产、休闲资源等融入旅游,发展多元化、体验式多能文化旅游产业。”刘斌告诉记者。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黄刚 文建美
编辑:陈妍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