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姻缘一线牵。
“长沙里手”任杉林,从开福区沙坪街道,远嫁到了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
平生爱好也一线牵。
与沙洲村“同姓”,沙坪街道是“中国湘绣之乡”。娘家开了湘绣坊,任杉林耳濡目染,打小就喜欢飞针走线。
沙洲瑶绣共富工坊落地,任杉林似鸟投林、常驻工坊,重拾针线活,学会了绣蝴蝶、铜钱。从湘绣坊到瑶绣坊,“长沙里手”变“瑶绣好手”。
沙洲瑶绣共富工坊,任杉林接待游客。
对一片瑶绣,沙洲村为什么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因“在瑶言瑶”所系。
瑶村沙洲,瑶绣“世袭罔替”。“徐解秀老人那一辈,女子如果不会女红,当心找不到婆家。”沙洲村老支书朱小勇坦言。
徐解秀老人留下了一张黑白照,头巾上瑶绣依旧抢眼球。红军“小姐姐”赠她半条被子后,她望军桥上针脚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因“在业言业”所需。
依靠着“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沙洲村民家门口就业。然而,旅游总有淡季,水果难免断档,村民增收存在“空窗期”。
同时,沙洲村红色、绿色、古色三篇文章中,以瑶绣为杰出代表的古色篇,一度“可惜我文笔平平”,没有描绘尽产业风采。
补齐瑶绣短板,丰富旅游业态,让村民“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天天有进账”,让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刮起“最炫民族风”,沙洲乡村振兴工作队、支村两委看准了“后起之秀”瑶绣。
乳源瑶绣,“视界”精彩。
知他人事,为我事师。沙洲村瑶绣产业小分队也被一条彩线牵着走,走出去请进来,细致取经、严谨学艺。
十八洞村、沙洲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亲临考察的湘村。一座苗村、一座瑶村已结对成“兄弟村”,常来常往“走亲戚”,共同富裕经验互学互鉴。十八洞村别出机杼,苗绣前程锦绣,沙洲村洞见一个“针尖芭蕾”新世界,瑶绣蓝图编经织纬。
沙洲村拜师两广:广东乳源瑶绣,包罗了衣食住行万象;广西贺州瑶绣,装饰了联合国商务笔记本封面……大伙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2024年元月,汝城县赴浙江省取“千万工程”真经,观摩了安吉县余村等6座村庄。回程路上,“高铁诸葛亮会”碰撞出火花,共富工坊“看准了就抓紧干”。
沙洲瑶绣共富工坊揭牌。
谋定而后动,沙洲瑶绣共富工坊瓜熟蒂落、揭牌新张,郴州市第一家村集体共富工坊初试啼声。
锁定“产业振兴频道”,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特色小微企业市场化运作,一群人在一个地方共同创业,先富带动后富、区域共同富裕,这就是“共富工坊模式”。
沙洲瑶绣共富工坊,由村集体投资50万元,加工制作、展示销售、表演体验,一坊虽小,却五脏俱全。乳源瑶绣传承人邓玉玲、湖南聚才红色文化公司,培训绣娘上百名。线上引流、文创设计,则显露上海乡品乡绘公司的精明精细。游客到沙洲,挥一挥衣袖,带走了瑶绣云彩,瑶族文化元素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绣娘接受培训。
沙洲瑶绣共富工坊,已吸纳60多位村民家门口就业。绣娘来自本村和韩田、秀水等邻村,她们可以工坊坐班、可以领活回家,没有八小时作息约束,不误“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沙洲村“幸福食堂”大厨罗海梅,一名资深绣娘月均增收1000多元,既贴补了家用,又照看好了娃娃。
沙洲瑶绣共富工坊,与乳源瑶绣、十八洞村苗绣互荐互售,与益阳市赫山区长东湖度假村,达成500床瑶绣被子的订制意向。众人拾柴“共建共享共赢”,2024年一季度,一个新生工坊即拔得头彩,营业额近15万元,全年有望破80万元大关,“共富图”满堂彩。
沙洲喜事,传进北京。5月10日,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迎春在谈及“巩固脱贫成果”时介绍,“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水果种植,“已经实现村民80%在家门口就业,近四年来人均纯收入增长了66%”。
瑶绣共富工坊里,绣娘家门口就业。
复制共富工坊模式,沙洲村“不歇脚”,酿酒、豆腐制作、水果加工等共富工坊,正蓄势接棒跑好“下半场”。
郴州市委派驻沙洲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谭诗华写下了一篇“沙洲日记”,他认为,瞄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目标,沙洲村就能跑向发展新境界——资源变资金、人气变财气、离乡变返乡、产品变商品、个富变共富。
其中“个富变共富”,见证了沙洲村有容乃大。沙洲村跟周边十村一社区组建“兄弟连”,环沙洲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从“一村富”奔向“村村富”,从“一枝秀”奔向“满园春”。
昔日分享一条被子,今朝共享一片瑶绣。时代虽然不同,初心始终如一。一个“全国共同富裕样板村”,沙洲志在必得。
2024年,恰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90周年。红色基因传承、干群关系和谐久久为功、九九归真,沙洲“共富图”,正是当年红军最想见到的图景。
主笔丨陈 乘 编辑丨何晓露
审核丨张靖媛 肖 懿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乘
编辑:何晓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